Page 1

87654321
D400
1000V3A
R633
C357
47UF/50V
R607
183
50V47uF
47R
R626
4R7
D601
4148
R627
103
R629
47R
R630
4R7
D600
4148
104/250V
C112
104
R606
102
R608
R610
392
222
C604
50V/4.7uF
D105
P6KE200A
D104
UF4007
C607
11
5
4
C605
105
5
IC607
L6599
123
R609
105
T603
10
1415161312
R628
103
R631
0R68/5W
R632
9
87
6
10
C603
471
D106
60V/3A
681
4
3
D102
UF4007
2
D103
UF4007
C105
6
1
R500
103
8FB
7
6
VCC-K808 I N
C106
50V/47uF
C103
50V/47uF
M600
19N60
R519
0R22
VCC-PFC IN
50V/47u F
ZD604
16V
D401
600V/10A
C116
R614
2.2K
Q100
P2222
ZD101
18V
C508
C509
450V68uF
450V68uF
R600
474
R601
474
R602
474
VCC-PWM IN
ZD
15V
C601
R604
104
682
C
Q608
2222
Q101
1013
R107
2K
R109
392
IC604B
PC817
R614
ZD604
2.2K
15V
R108
103
PC817
IC101B
L603
D
C
C119
50V/47u F
B
K808
RELAY -SPST
1
D401
D108
4007
CY601
CY602
D108
4007
VCC- K808 I N
Q609
2222
ZD605
14V/1206
471
L602
R642
2.2K
CX6002
L600
CX6001
474
V601
561
F601
C400
450V105
R510
2
3
4
T 1A L250V
R720
1.2M
471
474
CY604
CY603
471
471
TH603
5
18K
C501
R511
105
2.7k
C502
105
D100
F602
4007
V602
561
R100
1.2M
R101
1.2M
C?
1KV/10pF
R102
910K
R103
0
C101
2R0/ 2W
104
T6.3A L250V
R518
R517
R516
474
R515
C503
0.01
R512
36K
D101
4007
450V/10u F
R104
600uH
224
R509
684
224
R508
564
R507
564
R506
0
105
D500
4148
R501
R502
68
4.7
IC609
FA5550
1
2
COMP
3
MUL
45
IS SLOPE
C504
0.001
R503/R 504
271
VCC-PFC OUT
C100
C112
VCC
D
S/OCPBRGND
104
D
IC100
6059
FB/CC/OLP
C
10nF
IC102B
PC817
VCC
OUT
GND
R514
334
Q608
P2222
CN601
CY605
A
M602
3469
M601
3469
D110
IN4148
R117
472
IC101A
PC817
P2222
Q102
R603
R719
1M2/1/2W
331/1206
C110
R118
T601
C692
L611
5uH
10uF1000uF
R631
R119
103/0805
123/0805
C600
822nF
C111
10V1000uF
IC103
TL431
R112
102
IC102A
PC817
C108
224
IC604A
PC817
IC605
TL431
D615
20a15
D612
YG902C2RSL
D605
20a15
R111
102
C109
104
O/F-IN
R617
242 114
R110
R113
L610
C613
35V/1000uF
R535A
0.005
C617
C619
82uF/160V
R536A
L609
C615
C614
25V/1000uF
R556
0.005
R614
102
R612
102
C609
R613
102
224
C608
104
82uF/160V
25V/1000uF
C612
35V/1000uF
R620
392
+24V
ZD607
R503
393
563
563
R655
R656
+12V
R504
273
D609
IN4148
R533
472
R534
472
D610
R657 683
IN4148
ZD617
15V
R324
103
R622
+72V
ZD608
ZD614
27V
75V+43V
D611
IN4148
R560
472
C331
+
50V/47u F
C323
104
R539
103
Q614
4401
C329
104
Q613
4403
D
C
R618
C337
R552
104
154
VCC-5V
R545
8
IN
5
C333
104
5V-OUT
102
R115
472
432
6
IC700
OUT
4
R674
C337
104
C333
104
R674
392
C337
104
C333
104
R674
392
LM393-1
392
R552
154
VCC-5V
8
IN
3
2
OUT
4
IC700
LM393-1
VCC-5V
R552
154
8
IN
3
2
1
OUT
IC700
4
LM393-1
ZD611
472
IN4148
7
OUT
R535
104
R537
472
C328
104
R545
472
1
OUT
IC610
431
ZD611
IN4148
R536
104
B
R616
R545
ZD611
472
IN4148
OUT
A
1 2 3 4 5 6 78
Page 2

168P-P37TWS-00 维修手册
一、概述
本电源成本低廉,为 LED TV 专用电源,具有拓扑结构简洁、性能稳定、待机损耗低等特点。
2、 产品主要规格
输出电压 输出电流 稳压精度 输出纹波
输 出 总 功率输入电压范围
+100V 1.0A ±10% ≤720mVp-p
140W 100-240V AC
三、环境条件
+24V 0.8A ±7% ≤240mVp-p
+12V 3A ±7% ≤120mVp-p
+5V 0.5A ±7% ≤50mVp-p
序 号 项 目 技术指标 单位
1 工作温度 0-+40 ℃
2 工作湿度 20%-90%
3 储存温度 -40-+55 ℃
4 储存湿度 10%-95%
5 散热方式 自冷
6 大气压力 86-106 KPa
7 海拔高度 ≤3000 m
四、电气特性
Page 3

1 输入特性
序 号 项 目 技术要求 单位 备 注
1.1 额定输入电压 220-240 V:AC
1.2 输入电压范围 100-240 V:AC
1.3 输入最大电流 1.5 A
1.4 效率 ≥85% 220V
AC,
(额定负
载)
1.5 交流输入电压频率 50-60 Hz 额定输入电
压,
环境温度
25℃
1.6 输入浪涌电流 ≤50 A 冷机状态
1.7 功率因数 有源 PFC
2 输出特性
技术要求
规格
备 注
单位
序 号
序
项 目
+100V +24V +12V +5V
2.1 输出电流
范围
2.2 输出峰值
0.5-1.2 0.5-0.8 0.5-3 0.2-
0.5
1.2 1.8 3 0.5 A
A
电流
2.3 输出电压
范围
90-110 22.32-
25.68
11.16
-
4.65-
5.35
VDC
12.84
2.4 电压调整
10 7 7 7
%
率
2.5 负载调整
7 7 7 7
%
率
第 2 页 共 13 页
Page 4

2.6 输出纹波
2.7 输出噪音
≤720/1
000
≤240 ≤120 ≤50
/ / /
mVp-
p
mVp-
p
额定
输入,
输出
满载,
20M
Hz 带
宽,
负载
端并
104
+10
μF 电
容
2.8 上电、掉电
时序
电源模块在收到开机信号后(高电平),使主电源开
始工作。输出+100V +24V 和+12V 在收到待机信号
(低电平)后,完全关断主电源,只保持副电源
(+5V)的输出。
2.9 待机功耗 待机时间功耗≤1W Vin=
150
-
240V
ac
3 时序
3.1 开机延时 输入电压 120Vac,满载,输出电压应保持在调整范围
内
3.2 保持时间 输入电压 120VAC 或 240VAC,满载,输出电压应
保持在调整范围
4 保护特性
4.1
输出过压保
+24V 32.8
护
4.2
输出限流保
+24V
2-3 A
护
4.3
输出过压保
+100V 110V
护
4.4
输出限流保
+100V
2-3 A
护
输出过压保
12V 15V
≤3Sec
≥30ms
V:
DC
Max
Max
Max
Max
护
Max
第 3 页 共 13 页
Page 5

输出限流保
+12V
2-5 A
4.5
护
输出短路保
护
电源保护后会
锁定,故障去
除后需重新插
拔 AC 输入,电
源才能启动。
Max
插拔周期大于 5S 其它
输出
满载
第 4 页 共 13 页
Page 6

五、安规及 EMC 特性
序 号 项 目 技术要求 备 注
1 抗
电
强
度
2
3 通过认证 3C 认证 OK 已送广州 5 所,测
4 辐射电磁场(RS) LEVEL 3 : 10V/m 场强 EN55022
5 对 射 频 场 感 应 的 传 导 干 扰
(CS)
六、机械特性
1、外形尺寸 (长×宽×高=297 X 224 X 14.1mm)
(单位:mm)
输入对输出
3000Vac/10mA/10min
LEVEL 3 : 10V/m 场强 EN55022
无击穿、飞弧现象
(本机输 出 接大
地)
试 OK
CLASS B
CLASS B
第 5 页 共 13 页
Page 7

2、连接器脚位定义
交流电输入:
主板供电接口(14 PIN×1):
平衡板(9*2 PIN×1):
第 6 页 共 13 页
Page 8

七、ST6599 性能特点:
1、在无负载和低负载时,PFM 的频率会线性降低至待机模式以实现低功耗,同时提供稳定的输
出电压。
2、内建同步斜率补偿电路,可保证连续工作模式下电流回路的稳定性。
3、内建电压补偿电路可在一个较大的 AC 输入范围内实现功率限制控制,并提供过载、短路保
护功能。此外,还设有低电压锁定(UVLO)功能,使工作更稳定、可靠。
4、具有图腾柱(即推动输出电路输出极)可实现良好的 EMI。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 6599 这个芯片的功能,各引脚的作用以及外围电路主要参数。
第 7 页 共 13 页
Page 9

维修简介:
各引脚功能说明
引脚一:Css ----- 软启动脚
该脚位采用的关键参数为对地电解电容 2.2UF/50V,与 4 脚间电阻为 2.2K。
引脚二:DELAY--- 延迟脚
该脚位采用的关键参数为对地电阻 1.5M,对地聚脂电容 0.01UF(103)/60V。
引脚三:CF-----------谐振脚
该脚采用的关键参数为对地聚脂电容 0.00047UF(471)/2KV。
引脚四:RFmin-----反馈脚
该脚位采用的关键参数为对地电阻 18K,与反馈电路中光耦二次侧上端之间接电阻 3.9K。
引脚五:STBY------脉冲模式控制极限脚
该脚位采用的关键参数为与 4 脚之间接 1K 电阻。
引脚六:ISEN-------电流传感端脚
该脚位采用的关键参数为对地电阻 220 欧,对地电容 0.047UF(473)/60V。
引脚七:LINE-------在线检测端脚
该脚位采用的关键参数为与 13 脚(供电)之间接 12K 电阻,对地接 2.4K 电阻和 0.1UF(104)。
引脚八:DIS---------控制脚
该脚位采用的关键参数为接地。
引脚九:PFC_STOP----PFC 检测脚
引脚十:GND-------接地脚
该脚位为芯片接地脚。
引脚十一:LVG-----下管驱动信号脚(低边门驱动输出)
第 8 页 共 13 页
Page 10

该脚位采用的关键参数为接 3228(NPN)和 1275(PNP)构成的推动电路,用触发脉冲信号控制主
开关的导通关断
引脚十二:Vcc-------芯片供电脚
该脚位采用的关键参数为对地滤波电解电容 4.7UF/50V 和贴片电容 0.1UF(104)/50V,与 7 脚之间
接电阻 12K 使 7 脚电压 2.5V
引脚十三:N.C.-----空脚位
引脚十四:OUT-----上下管中点输出电压
该脚位采用的关键参数为与主开关漏级相接(接高压),同时与 16 脚之间接 0.1UF(104)聚脂
电容。
引脚十五:HVG-----上管驱动信号脚(高边门驱动输出)
该脚位由芯片内部控制的驱动信号控制 PWM 开关(辅助开关)
引脚十六:VBOOT--上下管中点输出电压脚
该脚位采用的关键参数为与主开关漏级相接(接高压),同时与 16 脚之间接 0.1UF(104)聚脂
电容。
第 9 页 共 13 页
Page 11

八、维修记要与案例
1、修理前先观察整个不良板有无烧器件,损坏器件、元器件虚漏焊等现象,然后进行如下的几
个流程开始检修。
A:有无 5 V待机输出。
B:有无待机控制电平,待机控制电平需要高于 3.0V.
C:有无+12 V,+24 V输出。
2、检修流程示意图
A:无+5 V输出:
是否有输入电压过来,检查
C 647 上是否有 130 V-300 V的直
无+5 输出
流电压
无 有
检查输入通道。使
输入通道保持通畅
无
检查控制芯片周围的
元器件是否有短路,
开路现象,虚焊情况
有
第 10 页 共 13 页
Page 12

更 换 控 制 芯 片 L
6159
更换损坏元器件
B:输入+5 V电压异常。电压异常包括电压偏低与偏高。
输出+5 V电压异常
检查IC 660 处即R6 6 7
与R 668 交接点是否在正常
电压 2.45 V电压 至 2.55 V
电压之间
有
不正常 正常
检查分压电阻 R667 与 R668
是否短路、开路、IC660 是否
损坏。
检查光电耦合 器IC 6 09
是否损坏,检 查从光 耦 到芯
片FB反馈回路是否通畅。
第 11 页 共 13 页
Page 13

C:有正常的输出 5 V电压,但没有输出+12 V与+24 V和 100V 电源
待机 5 V输出正常,但没有正常输出 +12 V
与+24 V+100V
检查有没有待机控制电平过来,待机电平为高电平启动,启动电压为 2.0V
无 有
检查待机控制电平
检测 Q609A 上是否有电压,电压范围是 16-24 V
之间
有
检测 芯片 IC607 与 I9C601 的
VCC 是否有 电 压,电 压 范围为
16V-18V 之间,如果电压正常
则需要检测各芯片的外围元器件,
或者芯片已损坏.
检测保护电路是否动作,用以判定
是否保护电路引起,可以将 IC603
的 PIN3 脚与 PIN4 脚短路,如将此
脚短路则Q 609 的发射集上有电压
输出。
无
第 12 页 共 13 页
Page 14

九、输入范围:
输 入
电压范围
AC 110-240V 50HZ/60HZ 1.7A-0.9A 45A
电 压
频 率
额 定
输入电流
十、输出电压:
电压
轻载电流
额定电流
峰值电流
纹波(PK-PK 峰值)
100V 24V 12V 0.5VSB
0.3A
1.0A 2 3A
1.5A 3 4
1000mV 240mV 120mv 80mV
0.5A 0.5A 0.1A
浪涌电流 输入形式
单相输入
0.3A
0.5A
第 13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