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l Edge Gateway
維修手冊
電腦型號: Dell Edge Gateway 3000 系列
管制型號: N03G
管制類型: N03G001
註、警示與警告
註: 「註」表示可以幫助您更有效地使用產品的重要資訊。
警示: 「警示」表示有可能會損壞硬體或導致資料遺失,並告訴您如何避免發生此類問題。
警告: 「警告」表示有可能會導致財產損失、人身傷害甚至死亡。
版權所有 © 2017 Dell Inc. 或其子公司。版權所有,翻印必究。Dell、EMC 與其他商標均為 Dell Inc. 或其子公司的商標。其他商標為其各自
所有者的商標。
2017 - 08
修正版 A00
目錄
1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 8
開始操作之前 ................................................................................................................................................................... 8
安全說明............................................................................................................................................................................8
建議的工具........................................................................................................................................................................ 8
螺絲清單............................................................................................................................................................................9
2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 ................................................................................. 10
3 卸下前蓋 ........................................................................................................................ 11
程序...................................................................................................................................................................................11
4 裝回前蓋........................................................................................................................13
程序.................................................................................................................................................................................. 13
5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14
事前準備作業................................................................................................................................................................... 14
程序.................................................................................................................................................................................. 14
6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17
程序.................................................................................................................................................................................. 17
後續必要作業................................................................................................................................................................... 17
7 卸下 GPS 托架............................................................................................................... 18
事前準備作業................................................................................................................................................................... 18
程序.................................................................................................................................................................................. 18
8 裝回 GPS 托架...............................................................................................................19
程序..................................................................................................................................................................................19
後續必要作業...................................................................................................................................................................19
9 卸下 WLAN 纜線........................................................................................................... 20
事前準備作業.................................................................................................................................................................. 20
程序................................................................................................................................................................................. 20
10 裝回 WLAN 纜線.......................................................................................................... 21
程序.................................................................................................................................................................................. 21
後續必要作業................................................................................................................................................................... 21
11 卸下右側 I/O 蓋............................................................................................................22
事前準備作業.................................................................................................................................................................. 22
程序................................................................................................................................................................................. 22
3
12 裝回右側 I/O 蓋........................................................................................................... 23
程序................................................................................................................................................................................. 23
後續必要作業.................................................................................................................................................................. 23
13 卸下幣式電池...............................................................................................................24
事前準備作業.................................................................................................................................................................. 24
程序................................................................................................................................................................................. 24
14 裝回幣式電池...............................................................................................................25
程序................................................................................................................................................................................. 25
後續必要作業.................................................................................................................................................................. 25
15 卸下左側 I/O 托架....................................................................................................... 26
事前準備作業.................................................................................................................................................................. 26
程序................................................................................................................................................................................. 26
16 裝回左側 I/O 托架........................................................................................................27
程序..................................................................................................................................................................................27
後續必要作業...................................................................................................................................................................27
17 卸下狀態指示燈........................................................................................................... 28
事前準備作業.................................................................................................................................................................. 28
程序................................................................................................................................................................................. 28
18 裝回狀態指示燈........................................................................................................... 30
程序................................................................................................................................................................................. 30
後續必要作業.................................................................................................................................................................. 30
19 卸下右側 I/O 托架........................................................................................................ 31
事前準備作業................................................................................................................................................................... 31
程序.................................................................................................................................................................................. 31
20 裝回右側 I/O 托架.......................................................................................................32
程序................................................................................................................................................................................. 32
後續必要作業.................................................................................................................................................................. 32
21 卸下 ZigBee 纜線......................................................................................................... 33
事前準備作業.................................................................................................................................................................. 33
程序................................................................................................................................................................................. 33
22 裝回 ZigBee 纜線.........................................................................................................34
程序................................................................................................................................................................................. 34
後續必要作業.................................................................................................................................................................. 34
23 卸下 WWAN 卡............................................................................................................35
4
事前準備作業.................................................................................................................................................................. 35
程序................................................................................................................................................................................. 35
24 裝回 WWAN 卡............................................................................................................37
程序..................................................................................................................................................................................37
後續必要作業 ..................................................................................................................................................................37
25 卸下 WWAN 托架........................................................................................................38
事前準備作業.................................................................................................................................................................. 38
程序................................................................................................................................................................................. 38
26 裝回 WWAN 托架........................................................................................................39
程序................................................................................................................................................................................. 39
後續必要作業.................................................................................................................................................................. 39
27 卸下右側橡膠墊圈....................................................................................................... 40
事前準備作業.................................................................................................................................................................. 40
程序................................................................................................................................................................................. 40
28 裝回右側橡膠墊圈........................................................................................................41
程序.................................................................................................................................................................................. 41
後續必要作業................................................................................................................................................................... 41
29 卸下左側橡膠墊圈....................................................................................................... 42
事前準備作業.................................................................................................................................................................. 42
程序................................................................................................................................................................................. 42
30 裝回左側橡膠墊圈.......................................................................................................44
程序................................................................................................................................................................................. 44
後續必要作業.................................................................................................................................................................. 44
31 卸下主機板.................................................................................................................. 45
事前準備作業.................................................................................................................................................................. 45
程序................................................................................................................................................................................. 45
32 裝回主機板..................................................................................................................47
程序................................................................................................................................................................................. 47
後續必要作業.................................................................................................................................................................. 47
33 卸下 WLAN 托架......................................................................................................... 49
事前準備作業.................................................................................................................................................................. 49
程序................................................................................................................................................................................. 49
34 裝回 WLAN 托架.......................................................................................................... 51
程序.................................................................................................................................................................................. 51
後續必要作業................................................................................................................................................................... 51
5
35 卸下左側 I/O 蓋.......................................................................................................... 52
事前準備作業.................................................................................................................................................................. 52
程序................................................................................................................................................................................. 52
36 裝回左側 I/O 蓋.......................................................................................................... 53
程序................................................................................................................................................................................. 53
後續必要作業.................................................................................................................................................................. 53
37 卸下外蓋..................................................................................................................... 54
事前準備作業.................................................................................................................................................................. 54
程序................................................................................................................................................................................. 54
38 裝回外蓋..................................................................................................................... 55
程序................................................................................................................................................................................. 55
後續必要作業.................................................................................................................................................................. 55
39 卸下迴路纜線..............................................................................................................56
事前準備作業.................................................................................................................................................................. 56
程序................................................................................................................................................................................. 56
40 裝回迴路纜線..............................................................................................................59
程序................................................................................................................................................................................. 59
後續必要作業 ................................................................................................................................................................. 59
41 存取和更新 BIOS......................................................................................................... 60
存取 BIOS 設定................................................................................................................................................................60
在 POST 時進入 BIOS 設定.......................................................................................................................................60
更新 BIOS........................................................................................................................................................................ 60
使用 USB 叫用指令碼................................................................................................................................................ 61
從 USB 快閃磁碟機更新 BIOS................................................................................................................................... 61
在 Windows 系統上更新 BIOS....................................................................................................................................61
在 Ubuntu 系統上使用 UEFI Capsule 更新.................................................................................................................61
Dell Command | Congure (DCC).............................................................................................................................. 62
Edge Device Manager (EDM).................................................................................................................................... 62
預設 BIOS 設定................................................................................................................................................................63
一般 (BIOS 等級 1).................................................................................................................................................... 63
系統組態 (BIOS 等級 1).............................................................................................................................................65
安全性 (BIOS 等級 1).................................................................................................................................................66
安全開機 (BIOS 等級 1).............................................................................................................................................68
效能 (BIOS 等級 1).................................................................................................................................................... 68
電源管理 (BIOS 等級 1).............................................................................................................................................68
POST 行為 (BIOS 等級 1) .......................................................................................................................................... 69
虛擬化支援 (BIOS 等級 1)......................................................................................................................................... 69
維護 (BIOS 等級 1).....................................................................................................................................................70
系統記錄 (BIOS 等級 1)............................................................................................................................................. 70
6
42 診斷 ............................................................................................................................. 71
43 附錄 .............................................................................................................................73
連線至 Edge Gateway......................................................................................................................................................73
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 LTSB 2016........................................................................................................................73
Ubuntu Core 16...........................................................................................................................................................74
7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
註: 視訂購的組態而定,本文件中的圖片可能與您的 Edge Gateway 不同。
開始操作之前
1. 儲存並關閉所有開啟的檔案,結束所有開啟的應用程式。
2. 將 Edge Gateway 關機。
註: 關機指令依 Edge Gateway 安裝的作業系統而有所差異。如需詳細資訊,請參閱作業系統說明文件內的關機指
令。
3. 從電源插座上斷開 Edge Gateway 和所有連接的裝置。
4. 從 Edge Gateway 上拔下所有纜線,例如網路纜線等。
5. 從 Edge Gateway 上拔下所有連接的裝置和週邊設備,例如鍵盤、滑鼠、顯示器等。
安全說明
請遵守以下安全規範,以避免電腦受到潛在的損壞,並確保您的人身安全。
1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
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regulatory_compliance。
警告: 打開 Edge Gateway 護蓋或面板之前,請先斷開所有電源。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先裝回所有護
蓋、面板和螺絲,然後再連接電源插座。
警示: 為避免損壞 Edge Gateway ,請確保工作表面平整乾淨。
警示: 為避免損壞元件和插卡,請握住元件和插卡的邊緣,並避免碰觸插腳和觸點。
警示: 您只能在 Dell 技術援助團隊的授權或指導之下執行故障排除和維修。由未經 Dell 授權的維修造成的損壞不在保固
範圍之內。
警示: 在碰觸 Edge Gateway 內部的任何元件之前,請碰觸未上漆的金屬表面 (例如 Edge Gateway 背面的金屬),以確保
接地並導去您身上的靜電。作業過程中,應經常觸摸未上漆的金屬表面,以導去可能損壞內部元件的靜電。
警示: 拔下纜線時,請拔出其連接器或拉式彈片,而不要拉扯纜線。某些纜線的連接器帶有鎖定彈片或指旋螺絲;在拔下
此類纜線之前,您必須先鬆開鎖定彈片或指旋螺絲。在拔下纜線時,連接器的兩側應同時退出,以避免弄彎連接器插
腳。連接纜線時,請確保連接器與連接埠的朝向正確並且對齊。
警示: 按下媒體卡讀取器中安裝的所有插卡,並從中退出插卡。
請參閱產品隨附的安全說明,或前往 www.dell.com/regulatory_compliance。
建議的工具
本文件中的程序可能需要以下工具:
• 十字槽螺絲起子
• 平頭螺絲起子
• 塑膠鑷子
8
• 5 公釐六角套筒螺絲起子
• 8 公釐六角套筒螺絲起子
• 10 公釐六角套筒螺絲起子
• 塑膠拆殼棒
螺絲清單
下表提供的清單列出用於固定不同元件的螺絲。
表 1. 螺絲清單
元件 固定 螺絲類型 數量 螺絲圖示
前蓋 系統基座
M3x18 4
天線纜線托架 主機板
天線纜線托架 主機板
右側 I/O 托架 主機板
左側 I/O 托架 主機板
WWAN 卡 WWAN 卡托架
WWAN 托架 主機板
接地端子 系統基座
M2x4 1
M3x10 2
M3x10 1
M3x10 1
M2x6 2
M2x4 1
M4x7 1
9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
註: Edge Gateway 內部如有遺留任何螺絲,可能會造成 Edge Gateway 嚴重受損。
1. 裝回所有螺絲,確定沒有遺漏任何螺絲在 Edge Gateway 內。
2. 先連接您卸下的所有外接式裝置、週邊設備或纜線,然後再使用 Edge Gateway 。
3. 將 Edge Gateway 和所有連接裝置連接至電源插座。
4. 開啟 Edge Gateway 電源。
2
10
卸下前蓋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主機翻面,並將其置於乾淨平坦的表面上。
2. 卸下將前蓋固定至系統基座的四顆螺絲 (M3x18) 。
3
3. 將系統翻面。
4. 從系統基座掀起前蓋。
11
12
裝回前蓋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前蓋放入系統基座的插槽。
註: 請注意前蓋的方向。將前蓋的槽口對準系統基座的插槽,再放置前蓋。
4
2. 將系統翻面。
3. 裝回將前蓋固定至系統基座的四顆螺絲 (M3x18) 。
13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卸下前蓋 。
程序
註: ZigBee 纜線會根據訂購的組態隨附。
1. 卸下將天線連接器固定在系統基座上的螺帽。
2. 卸下將天線連接器固定在系統基座上的墊圈。
5
3. 從天線托架上的固定導軌卸下天線纜線。
14
4. 推出並卸下系統基座插槽的四個天線連接器。
5. 卸下將天線纜線托架固定在主機板上的兩顆螺絲 (M3x10) 。
6. 卸下將天線纜線托架固定在主機板的螺絲 (M2x4) 。
15
7.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的 ZigBee 纜線。
8. 將天線纜線托架從主機板抬起取出。
16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 ZigBee 纜線穿過天線纜線托架。
2. 將天線纜線托架的螺絲孔和主機板上的螺絲孔對齊。
3. 裝回將天線纜線托架固定在主機板上的螺絲 (M2x4) 。
4. 裝回將天線纜線托架固定在主機板上的兩顆螺絲 (M3x10) 。
5. 將天線纜線插入系統基座上的插槽。
6. 將天線纜線穿過天線托架上的固定導軌。
7. 裝回將天線固定在系統基座上的墊圈。
8. 裝回將天線固定在系統基座上的螺帽。
6
後續必要作業
裝回前蓋 。
17
卸下 GPS 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卸下前蓋 。
程序
將 GPS 托架從主機板抬起取出。
7
18
裝回 GPS 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將 GPS 托架對齊放在主機板上。
後續必要作業
裝回前蓋 。
8
19
卸下 WLAN 纜線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卸下前蓋 。
程序
註: 天線和纜線的數量會依據訂購的組態而異。
從主機板拔下 WLAN 纜線。
9
20
裝回 WLAN 纜線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將 WLAN 纜線連接至主機板。
後續必要作業
裝回前蓋 。
10
21
卸下右側 I/O 蓋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卸下前蓋 。
程序
1. 卸下右側 I/O 連接埠的防塵蓋。
2. 將右側 I/O 蓋從系統基座推出並卸下。
11
22
裝回右側 I/O 蓋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右側 I/O 蓋傾斜裝回系統基座,然後卡入定位。
2. 將防塵蓋裝回右側 I/O 連接埠。
後續必要作業
裝回前蓋 。
12
23
卸下幣式電池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卸下前蓋 。
程序
1. 從主機板拔下幣式電池纜線。
2. 從左側橡膠墊圈拆下幣式電池。
13
24
裝回幣式電池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幣式電池固定在左側橡膠墊圈上。
2. 將幣式電池纜線連接至主機板。
後續必要作業
裝回前蓋 。
14
25
卸下左側 I/O 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幣式電池 。
程序
1. 卸下將左側 I/O 蓋固定至主機板的螺絲 (M3x10) 。
2. 將左側 I/O 托架從主機板抬起取出。
15
26
裝回左側 I/O 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左側 I/O 托架對齊左側 I/O 連接埠,再將左側 I/O 托架放在主機板上。
2. 裝回將左側 I/O 托架固定於主機板的螺絲 (M3x10) 。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幣式電池
2.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3. 裝回前蓋 。
16
27
卸下狀態指示燈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左側 I/O 托架 。
程序
1. 將左側 I/O 蓋傾斜從系統基座推出。
17
2. 將狀態指示燈從左側橡膠墊圈抬起取出。
28
29
裝回狀態指示燈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狀態指示燈放在橡膠墊圈上。
2. 將左側 I/O 蓋推入系統基座。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左側 I/O 托架 。
2.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3. 裝回前蓋 。
18
30
卸下右側 I/O 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1. 卸下頂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右側 I/O 蓋 。
程序
1. 卸下將右側 I/O 托架固定至主機板的螺絲 (M3x10) 。
2. 在主機板上,推動並鬆開右側 I/O 托架上的彈片。
3. 將右側 I/O 托架從主機板抬起取出。
19
31
裝回右側 I/O 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右側 I/O 托架放在主機板上。
2. 將右側 I/O 托架的彈片對準主機板,再將右側 I/O 托架卡入定位。
3. 裝回將右側 I/O 托架固定於主機板的螺絲 (M3x10) 。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右側 I/O 蓋 。
2.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3. 裝回前蓋 。
20
32
卸下 ZigBee 纜線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註: 視訂購的組態而定,不一定會提供 ZigBee 天線和纜線。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右側 I/O 蓋 。
4. 卸下右側 I/O 托架 。
程序
從主機板卸下 ZigBee 纜線。
21
33
裝回 ZigBee 纜線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將 ZigBee 纜線連接至主機板。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右側 I/O 托架 。
2. 裝回右側 I/O 蓋 。
3.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4. 裝回前蓋 。
22
34
卸下 WWAN 卡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註: 視訂購的組態而定,不一定會提供 WWAN 卡和托架。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幣式電池 。
4. 卸下右側 I/O 蓋 。
5. 卸下右側 I/O 托架 。
6. 卸下左側 I/O 托架 。
程序
23
1. 將左側 I/O 蓋從系統基座推出。
2. 將主機板從系統基座抬起取出。
35
3. 將主機板翻面。
4. 卸下將 WWAN 卡托架固定至 WWAN 卡的兩顆螺絲 (M2x6),再將 WWAN 卡托架從 WWAN 卡抬起取出。
5. 撕下用來固定 WWAN 天線纜線的膠帶,再從 WWAN 卡拔下 WWAN 天線纜線。
6. 推動 WWAN 卡,將其從 WWAN 卡插槽卸下。
36
裝回 WWAN 卡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註: 為避免 WWAN 卡受損,請勿在其下方放置纜線。
1. 將 WWAN 卡上的槽口對齊 WWAN 卡插槽的彈片。
2. 將 WWAN 卡傾斜插入 WWAN 卡插槽。
3. 將 WWAN 天線纜線連接至 WWAN 卡。
4. 貼上固定天線纜線的膠帶。
5. 將 WWAN 卡托架的螺絲孔與 WWAN 卡的螺絲孔對齊。
6. 裝回將 WWAN 卡托架固定至 WWAN 卡的兩顆螺絲 (M2x6)。
7. 將主機板翻面。
8. 將主機板對齊放在系統基座上。
9. 將左側 I/O 蓋推入系統基座。
24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左側 I/O 托架 。
2. 裝回右側 I/O 托架 。
3. 裝回右側 I/O 蓋 。
4. 裝回幣式電池
5.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6. 裝回前蓋 。
37
卸下 WWAN 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註: 視訂購的組態而定,不一定會提供 WWAN 卡和托架。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幣式電池 。
4. 卸下右側 I/O 蓋 。
5. 卸下右側 I/O 托架 。
6. 卸下左側 I/O 托架 。
7. 卸下 WWAN 卡 。
25
程序
1. 卸下將 WWAN 托架固定至主機板的螺絲 (M2x4) 。
2. 將 WWAN 托架從主機板抬起取出。
38
裝回 WWAN 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主機板的螺絲孔對齊 WWAN 托架上的螺絲孔。
2. 裝回將 WWAN 托架固定於主機板的螺絲 (M2x4) 。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左側 I/O 托架 。
2. 裝回右側 I/O 托架 。
3. 裝回右側 I/O 蓋 。
4.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5. 裝回前蓋 。
6. 裝回幣式電池
7. 裝回 WWAN 卡 。
26
39
卸下右側橡膠墊圈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右側 I/O 蓋 。
4. 卸下右側 I/O 托架 。
程序
1. 輕輕將主機板連接埠從右側橡膠墊圈上的插槽鬆開。
2. 推動右側橡膠墊圈,將其從主機板卸下。
27
40
裝回右側橡膠墊圈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主機板的連接埠推入右側橡膠墊圈上的插槽。
2. 將右側橡膠墊圈放在主機板上。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右側 I/O 托架 。
2. 裝回右側 I/O 蓋 。
3.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4. 裝回前蓋 。
28
41
卸下左側橡膠墊圈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幣式電池 。
4. 卸下左側 I/O 托架 。
5. 卸下狀態指示燈 。
程序
1. 將左側 I/O 蓋從系統基座推出。
29
輕輕將主機板連接埠從左側橡膠墊圈上的插槽鬆開。
2.
3. 推動左側橡膠墊圈,將其從主機板卸下。
42
43
裝回左側橡膠墊圈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主機板上的連接埠推入左側橡膠墊圈的插槽。
2. 將左側橡膠墊圈放在主機板上。
3. 將左側 I/O 蓋推入系統基座。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狀態指示燈 。
2. 裝回左側 I/O 托架 。
3. 裝回幣式電池
4.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5. 裝回前蓋 。
30
44
卸下主機板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 WLAN 纜線 。
4. 卸下幣式電池 。
5. 卸下右側 I/O 蓋 。
6. 卸下右側 I/O 托架 。
7. 卸下左側 I/O 托架 。
8. 卸下狀態指示燈 。
9. 卸下 ZigBee 纜線 。
10. 卸下左側橡膠墊圈 。
11. 卸下右側橡膠墊圈 。
31
程序
1. 將主機板從系統基座抬起取出。
2. 將主機板翻面。
3. 卸下 WWAN 卡 。
4. 卸下 WWAN 托架 。
5. 卸下 WLAN 托架 。
6. 從系統基座卸下散熱片。
45
46
裝回主機板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裝回系統基座上的散熱片。
32
2. 裝回 WLAN 托架 。
3. 裝回 WWAN 托架 。
4. 裝回 WWAN 卡 。
5. 將主機板翻面。
6. 將主機板對齊放在系統基座上。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右側橡膠墊圈 。
2. 裝回左側橡膠墊圈 。
3. 裝回 ZigBee 纜線 。
4. 裝回狀態指示燈 。
5. 裝回左側 I/O 托架 。
6. 裝回右側 I/O 托架 。
7. 裝回右側 I/O 蓋 。
8. 裝回幣式電池
9. 裝回 WLAN 纜線 。
10.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47
11. 裝回前蓋 。
48
卸下 WLAN 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幣式電池 。
4. 卸下右側 I/O 蓋 。
5. 卸下右側 I/O 托架 。
6. 卸下左側 I/O 托架 。
程序
1. 將左側 I/O 蓋從系統基座推出。
33
2. 將主機板從系統基座抬起取出。
49
3. 將主機板翻面。
4. 將 WLAN 托架從主機板抬起取出。
50
裝回 WLAN 托架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 WLAN 托架對齊放在主機板上。
2. 將主機板翻面。
3. 將主機板對齊放在系統基座上。
4. 將左側 I/O 蓋推入系統基座。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左側 I/O 托架 。
2. 裝回右側 I/O 托架 。
3. 裝回右側 I/O 蓋 。
4. 裝回幣式電池
5.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6. 裝回前蓋 。
34
51
卸下左側 I/O 蓋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 WLAN 纜線 。
4. 卸下幣式電池 。
5. 卸下右側 I/O 蓋 。
6. 卸下右側 I/O 托架 。
7. 卸下左側 I/O 托架 。
8. 卸下 ZigBee 纜線 。
9. 卸下右側橡膠墊圈 。
10. 卸下狀態指示燈 。
11. 卸下左側橡膠墊圈 。
12. 卸下主機板 。
35
程序
1. 卸下左側 I/O 連接埠的防塵蓋。
2. 將左側 I/O 蓋從系統基座推出。
52
裝回左側 I/O 蓋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左側 I/O 蓋的彈片插入系統基座插槽。
2. 將左側 I/O 蓋傾斜推入系統基座,然後卡入定位。
3. 將防塵蓋裝回左側 I/O 連接埠。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主機板 。
2. 裝回左側橡膠墊圈 。
3. 裝回狀態指示燈 。
4. 裝回右側橡膠墊圈 。
5. 裝回 ZigBee 纜線 。
6. 裝回左側 I/O 托架 。
7. 裝回右側 I/O 托架 。
8. 裝回右側 I/O 蓋 。
9. 裝回幣式電池
10. 裝回 WLAN 纜線 。
11.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12. 裝回前蓋 。
36
53
卸下外蓋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 WLAN 纜線 。
4. 卸下幣式電池 。
5. 卸下右側 I/O 蓋 。
6. 卸下右側 I/O 托架 。
7. 卸下左側 I/O 托架 。
8. 卸下 ZigBee 纜線 。
9. 卸下右側橡膠墊圈 。
10. 卸下狀態指示燈 。
11. 卸下左側橡膠墊圈 。
12. 卸下主機板 。
13. 卸下左側 I/O 蓋 。
37
程序
1. 鬆開將外蓋固定至左側 I/O 蓋的緊固螺絲。
2. 從左側 I/O 蓋的插槽卸下外蓋。
54
裝回外蓋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外蓋放在左側 I/O 蓋上的插槽。
2. 鎖緊將外蓋固定至左側 I/O 蓋的緊固螺絲。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左側 I/O 蓋 。
2. 裝回主機板 。
3. 裝回左側橡膠墊圈 。
4. 裝回狀態指示燈 。
5. 裝回右側橡膠墊圈 。
6. 裝回 ZigBee 纜線 。
7. 裝回左側 I/O 托架 。
8. 裝回右側 I/O 托架 。
9. 裝回右側 I/O 蓋 。
10. 裝回幣式電池
11. 裝回 WLAN 纜線 。
12.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13. 裝回前蓋 。
38
55
卸下迴路纜線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事前準備作業
1. 卸下前蓋 。
2. 卸下天線纜線托架 。
3. 卸下幣式電池 。
4. 卸下右側 I/O 蓋 。
5. 卸下右側 I/O 托架 。
6. 卸下左側 I/O 托架 。
程序
1. 將左側 I/O 蓋從系統基座推出。
39
2. 將主機板從系統基座抬起取出。
56
3. 拔下主機板的迴路纜線。
將主機板翻面。
4.
5. 將 WLAN 托架從主機板抬起取出。
6. 拔下主機板的迴路纜線。
57
58
裝回迴路纜線
警告: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前,請先閱讀 Edge Gateway 隨附的安全資訊,並按照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
件之前中的步驟進行操作。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請按照 拆裝 Edge Gateway 內部元件之後中的步驟進行操
作。如需更多有關安全性的資訊最佳實務,請參閱 Regulatory Compliance (法規遵循) 首頁 www.dell.com/
regulatory_compliance。
程序
1. 將迴路纜線連接至主機板。
2. 將 WLAN 托架放在主機板上。
3. 將主機板翻面。
4. 將迴路纜線連接至主機板。
5. 將主機板對齊放在系統基座上。
6. 將左側 I/O 蓋推入系統基座。
後續必要作業
1. 裝回左側 I/O 托架 。
2. 裝回右側 I/O 托架 。
3. 裝回右側 I/O 蓋 。
4. 裝回幣式電池
5. 裝回天線纜線托架 。
6. 裝回前蓋 。
40
59
41
存取和更新 BIOS
存取 BIOS 設定
使用 Dell Command | Congure (DCC) 存取 BIOS 設定
Dell Command | Congure (DCC) 是原廠安裝於 Edge Gateway 的應用程式,可協助設定 BIOS 設定。該應用程式包含命令列介
面 (CLI) ,可設定各種 BIOS 功能。如需 DCC 的詳細資訊,請參閱 Dwww.dell.com/dellclientcommandsuitemanuals。
• 在執行 Windows 的連線電腦上,按一下開始 → 所有程式 → Command Congure → Dell Command | Congure Wizard。
• 在執行 Ubuntu Core 的連線電腦上,使用命令 dcc.cctk 存取 Dell Command | Congure。
如需 Dell Command | Congure 應用程式使用方式的詳細資訊,請參閱 Dell Command | Congure
為 www.dell.com/dellclientcommandsuitemanuals。
如需 Edge Gateway BIOS 設定的詳細資訊,請參閱預設 BIOS 設定
使用 Edge Device Manager (EDM) 存取 BIOS 設定
Edge Device Manager (EDM) 可讓您執行遠端管理和系統設定。使用 EDM 雲端主控台,您便可檢視和設定 BIOS 設定。如需
EDM 的詳細資訊,請參閱 http://www.dell.com/support/home/tw/zh/twbsd1/product-support/product/wyse-cloud-client-
manager/research。
安裝指南及使用者指南
,網址
在 POST 時進入 BIOS 設定
註: 以下步驟僅適用於 Edge Gateway 3003。
1. 將顯示器、鍵盤及滑鼠連接至系統。
2. 開啟 Edge Gateway 電源。
3. 在 POST 期間,當螢幕上顯示 Dell 標誌時,請注意觀察,等候顯示 F2 提示,然後立即按 F2 鍵。
更新 BIOS
註: 從 http://www.dell.com/support/home/tw/zh/twbsd1/product-support/product/dell-edge-gateway-3000-series/
drivers 下載最新的 BIOS 檔案。
選取下列其中一個選項以更新 Edge Gateway 的 BIOS 。
• 使用 USB 叫用指令碼
註: Dell 建議您使用 USB 叫用指令碼來更新 BIOS 。
• (僅適用於 Edge Gateway 3003)從 USB 快閃磁碟機更新 BIOS
• 在 Windows 系統上更新 BIOS
• 在 Ubuntu 系統上使用 UEFI Capsule 更新
• Dell Command | Congure (DCC)
• Edge Device Manager (EDM)
60
使用 USB 叫用指令碼
Edge Gateway 3000 系列出廠時為無接頭組態,亦即該組態沒有任何視訊輸出。以往透過 BIOS 設定程式完成的某些基本系統
管理工作,無法在沒有視訊的情形下完成。因此,若要執行這些系統管理工作,
執行 BIOS 命令之叫用指令碼的設備。
Edge Gateways 須包含適合從 USB 快閃磁碟機
如需 USB 叫用指令碼的詳細資訊,請參閱 Edge Gateway USB
support/home/tw/zh/twbsd1/product-support/product/dell-edge-gateway-3000-series/drivers。
指令碼公用程式使用者指南
,網址為:http://www.dell.com/
從 USB 快閃磁碟機更新 BIOS
事前準備作業
• BIOS 檔案。從 www.dell.com/support 下載檔案。
• 空白的 USB 2.0 或 3.0 快閃磁碟機,具有至少 4GB 的儲存空間。
請按照以下步驟更新 BIOS :
1. 關閉 Edge Gateway 電源。
2. 將 BIOS 更新檔案複製到 USB 快閃磁碟機。
3. 將 USB 快閃磁碟機插入 Edge Gateway 上的其中一個可用的 USB 連接埠 。
4. 開啟 Edge Gateway 電源。
5. 系統啟動時按下 F12 ,以進入一次性開機畫面。
6. 在一次性開機畫面中,選擇 Flash the BIOS (更新 BIOS)。
7. 在下一個畫面中,選取 USB 快閃磁碟機上的 BIOS 檔案。
8. 啟動更新程序。
Windows
在
請依照以下步驟更新 BIOS :
1. 連線至 Edge Gateway 之後。
系統上更新
BIOS
註: 透過下列其中一項連接並登入 Edge Gateway:
• 遠端系統設定
• 直接系統設定 (僅適用於 Edge Gateway 3003)
• 靜態 IP 位址系統設定 (僅適用於 Edge Gateway 3002 和 3003)
2. 請前往 www.dell.com/support。
3. 按一下 Product support (產品支援 ),輸入系統的服務標籤,然後按一下 Submit (提交 )。
註: 如果您沒有服務標籤,請使用自動偵測功能或手動瀏覽您的系統型號。
4. 按一下驅動程式與下載。
5. 選取系統上安裝的作業系統。
6. 向下捲動頁面,並展開 BIOS。
7. 按一下 Download (下載 ) 以下載系統最新版本的 BIOS。
8. 下載完成後,導覽至儲存 BIOS 檔案的資料夾。
9. 連按兩下 BIOS 更新檔案圖示,然後依照畫面上的指示進行。
在 Ubuntu 系統上使用 UEFI Capsule 更新
fwupgmgr 工具或命令可用來更新系統的 UEFI BIOS 。此平台的 UEFI BIOS 是透過線上 Linux Vendor File System (LVFS) 的方式
發行。
Dell 建議您啟用預設的 UEFI Capsule 更新,使其能在背景執行,以維持系統 BIOS 為最新狀態。
61
註: 如需 fwupd 命令的詳細資訊,請參閱 www.fwupd.org/users。
沒有網際網路連線
1. 從 secure-lvfs.rhcloud.com/lvfs/devicelist 下載最新的 .cab 檔案。
2. 檢查目前 BIOS 的詳細資料。
$ sudo uefi-fw-tools.fwupdmgr get-devices
3. 將 rmware.cab 檔案複製到 /root/snap/ue-fw-tools/common/ 資料夾。
$ sudo cp firmware.cab /root/snap/uefi-fw-tools/common/
4. 從 .cab 檔案檢查 BIOS 的詳細資料。
$ sudo uefi-fw-tools.fwupdmgr get-details [Full path of firmware.cab]
5. 套用更新。
$ sudo uefi-fw-tools.fwupdmgr install [Full path of firmware.cab] -v --allow-older -allow-reinstall
6. 檢查 EFI 開機詳細資料。
$ sudo efibootmgr –v
7. 重新啟動系統。
$ sudo reboot
有網際網路連線
1. 連接並登入 Edge Gateway 。
註: 透過下列其中一項連接並登入 Edge Gateway :
• 遠端系統設定 (僅適用於 Edge Gateway 3001 和 3002)
• 直接系統設定 (僅適用於 Edge Gateway 3003)
• 靜態 IP 設定 (僅適用於 Edge Gateway 3002 和 3003)
2. 檢查目前 BIOS 的詳細資料。
$sudo uefi-fw-tools.fwupdmgr get-devices
3. 檢查 LVFS 服務是否已有可用更新。
$sudo uefi-fw-tools.fwupdmgr refresh
4. 從 www.dell.com/support 下載 BIOS。
$sudo uefi-fw-tools.fwupdmgr get-updates
5. 套用更新。
$sudo uefi-fw-tools.fwupdmgr update -v --allow-older --allow-reinstall
6. 檢查 EFI 開機詳細資料。
$ sudo efibootmgr –v
7. 重新啟動系統。
$ sudo reboot
Dell Command | Congure (DCC)
使用 DCC 更新及設定 BIOS 設定。
如需 DCC 使用方式的詳細資訊,請參閱 DCC
如需 Edge Gateway BIOS 設定的詳細資訊,請參閱預設 BIOS 設定 。
安裝指南和使用者指南
Edge Device Manager (EDM)
BIOS 可透過連線至遠端系統的 EDM 主控台從遠端進行更新。
62
,網址為 www.dell.com/dellclientcommandsuitemanuals。
如需 EDM 的詳細資訊,請參閱 www.dell.com/support/home/tw/zh-tw/19/product-support/product/wyse-cloud-client-
manager/research。
預設 BIOS 設定
一般 (BIOS 等級 1)
表 2. 一般 (BIOS 等級 1)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System Information ( 系統資
訊)
System Information (系統資 訊)BIOS Version (BIOS 版本 ) 不適用
Memory Information (記憶體資
訊 )
Service Tag
Asset Tag
Ownership Tag
Manufacturing Date (製造日 期)不適用
Ownership Date (擁有日期 ) 不適用
Express Service Code (快速服
務代碼 )
Memory Installed (已安裝的記
憶體 )
Memory Available (可用記憶 體)不適用
Memory Speed (記憶體速度 ) 不適用
Memory Channel Mode (記憶
體通道模式 )
Memory Technology (記憶體技 術)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Processor Information ( 處理器
資訊)
Processor Type (處理器類型 ) 不適用
Core Count (核心計數 ) 不適用
Processor ID (處理器 ID) 不適用
Current Clock Speed (目前時
脈速度 )
Minimum Clock Speed (最小時
脈速度)
不適用
不適用
63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Maximum Clock Speed ( 最大
時脈速度)
不適用
Processor L2 Cache (處理器
L2 快取記憶體 )
Processor L3 Cache (處理器
L3 快取記憶體 )
HT Capable (HT 性能 ) 不適用
64-Bit Technology (64 位元技 術)不適用
Device Information (裝置資訊 ) eMMC Drive (eMMC 磁碟機 ) 不適用
LOM MAC Address
LOM2 MAC Address (LOM2
MAC
位址 )
Video Controller
Video BIOS Version
Wi-Fi Device
Celluar Device (行動裝置 )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Bluetooth Device
Boot Sequence (開機順序 ) Boot Sequence (開機順序 )
Advanced Boot Options (進階
開機選項 )
Date/Time (日期 /時間 ) Date/Time (日期 /時間 ) Date (日期 ) [MM/DD/YY]
Advanced Boot Options (進階
開機選項 )
Boot Sequence - Depends on
installed boot devices (
序 - 取決於安裝的開機裝置 )
Boot List option (開機清單選
項 ) [Legacy/UEFI] (傳統 /
UEFI)
Enable Legacy Option ROMs
(
啟用傳統選項 ROM) [Enable/
Disable] (啟用 /停用 )
(月 /日 /年 )
Time (時間) [HH:MM:SS
A/P] (時:分:秒 上午/下午)
開機順
不適用
Depends on installed boot
devices (
置 )
UEFI
Enabled (已啟用 )
不適用
不適用
取決於安裝的開機裝
64
系統組態 (BIOS 等級 1)
表 3. 系統組態 (BIOS 等級 1)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Integrated NIC ( 內建式網路介
面卡)
Integrated NIC ( 內建式網路介
面卡)
Enable UEFI Network Stack
(
啟用 UEFI 網路堆疊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d (已啟用 )
[Disabled、 Enabled、 Enabled
w/PXE] (停用、啟用、透過
PXE 啟用 )
Integrated NIC 2
Serial Port1 (序列埠 1)
Serial Port2 (序列埠 2)
USB Conguration (USB 組態 ) USB Conguration (USB 組態 ) Enable Boot Support (啟用開
[Disabled, Enabled] (停用、啟 用)Enabled (已啟用 )
[Disable, RS232, RS-485 HALF
DUPLEX, RS-485/422 FULL
DUPLEX] (
RS-485 半雙工、 RS-485/422
全雙工 )
[Disable, RS232, RS-485 HALF
DUPLEX, RS-485/422 FULL
DUPLEX] (
RS-485 半雙工、 RS-485/422
全雙工)
機支援) [Enable/Disable] ( 啟
用/ 停用)
Enable USB 3.0 Controller ( 啟
用 USB 3.0 控制器) [Enable/
Disable] ( 啟用/ 停用)
停用、RS232 、
停用、RS232 、
Enabled w/PXE (啟用 w/PXE)
RS232
RS232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 USB Port1 (啟用 USB
連接埠 1)[Enable/Disable] ( 啟
用/ 停用)
Enable USB Port2 ( 啟用 USB
連接埠 2) [Enable/Disable] ( 啟
用/ 停用)
Audio (音訊 ) Enable Audio (啟用音效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Miscellaneous Devices (其他裝 置)Enable WWAN (啟用 WWAN)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 WLAN/Bluetooth (啟用
WLAN/藍牙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 CANBus (啟用
CANBus) [Enable/Disable] (啟
用 /停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65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Enable ZigBee (啟用 Zigbee)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d (已啟用 )
Watchdog Timer Support
(Watchdog Timer
支援 )
Watchdog Timer Support
(Watchdog Timer
支援 )
Enable Dedicated GPS Radio
(
啟用專用 GPS 無線電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 MEMs Sensor (啟用
MEM 感應器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 Watchdog Timer (啟用
Watchdog Timer) [Enable/
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Disabled (已停用 )
安全性 (BIOS 等級 1)
表 4. 安全性 (BIOS 等級 1)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Admin Password ( 管理員密碼) Admin Password ( 管理員密碼) Enter the old password ( 輸入
舊密碼)
Enter the new password ( 輸入
新密碼)
Conrm new password (確認
新密碼)
未設定
不適用
不適用
System Password (系統密碼) System Password (系統密碼) Enter the old password (輸入
舊密碼)
Enter the new password ( 輸入
新密碼)
Conrm new password (確認
新密碼)
Strong Password (增強式密碼)Strong Password (增強式密碼)Enable Strong Password (啟用
增強式密碼)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Password Conguration (密碼
組態 )
Password Conguration (密碼
組態 )
Admin Password Min (管理員
密碼最小值 )
Admin Password Max (管理員
密碼最大值 )
System Password Min (系統密
碼最小值 )
System Password Max (系統密
碼最大值)
未設定
不適用
不適用
Disabled (已停用 )
4
32
4
32
66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Password Bypass (略過密碼) Password Bypass (略過密碼) [Disabled/Reboot Bypass] (停
用/ 重新開機略過)
Disabled (已停用 )
Password Change Password Change Allow Non-Admin Password
UEFI Capsule Firmware
Updates (UEFI
TPM 2.0 Security (TPM 2.0 安
全性)
膠囊韌體更新)
UEFI Capsule Firmware
Updates (UEFI
TPM 2.0 Security (TPM 2.0 安
全性)
膠囊韌體更新)
Changes (
變更) [Enable/Disable] ( 啟用/
停用)
Enable UEFI Capsule Firmware
Updates (
韌體更新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TPM 2.0 Security (TPM 1.2 安
全性) [Enable/Disable] ( 啟用/
停用)
TPM On (TPM 開啟 ) [Enable/
Disable] (啟用 /停用 )
PPI Bypass for Enable
Commands (
過) [Enable/Disable] ( 啟用/ 停
用)
PPI Bypass for Disable
Commands (
過) [Enable/Disable] ( 啟用/ 停
用)
允許非管理員密碼
啟用 UEFI Capsule
啟用命令 PPI 略
停用命令 PPI 略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Disabled (已停用 )
Disabled (已停用 )
Attestation Enable (啟用證明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Key Storage Enable (啟用金鑰
儲存) [Enable/Disable] ( 啟用/
停用)
SHA-256 [Enable/Disable] ( 啟
用/ 停用)
Clear (清除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Computrace(R) Computrace(R) Deactivate/Disable/Activate
(
關閉 /停用 /啟動 )
Chassis Intrusion Chassis Intrusion
CPU XD Support (CPU XD 支 援)CPU XD Support (CPU XD 支 援)Enable CPU XD Support (啟用
Admin Setup Lockout (管理員
設定鎖定 )
Admin Setup Lockout (管理員
設定鎖定 )
[Disable/Enable/On-Silent] (停
用 /啟用 /靜態開啟 )
CPU XD 支援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 Admin Setup Lockout
(
啟用管理員設定鎖定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Disabled (已停用 )
Deactivate (關閉 )
Disable (停用 )
Enabled (已啟用 )
Disabled (已停用 )
67
安全開機 (BIOS 等級 1)
表 5. 安全開機 (BIOS 等級 1)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Secure Boot Enable Secure Boot Enable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Disabled (已停用 )
Expert Key Management Expert Key Management
Enable Custom Mode (啟用自
訂模式) [Enable/Disable] ( 啟
用/ 停用)
Custom Mode Key
Management (
管理) {PK/KEK/db/dbx}
自訂模式金鑰
Disabled (已停用 )
PK
效能 (BIOS 等級 1)
表 6. 效能 (BIOS 等級 1)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C-States Control Intel SpeedStep
C-States Control C-States Control
Limit CPUID Value Limit CPUID Value
Enable Intel SpeedStep (啟用
Intel SpeedStep) [Enable/
Disable] (啟用 /停用 )
C-States (C 狀態 ) [Enable/
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 CPUID Limit (啟用
CPUID 限制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Disabled (已停用 )
電源管理 (BIOS 等級 1)
表 7. 電源管理 (BIOS 等級 1)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Auto On Time (自動開機 ) Auto On Time (自動開機 ) Time Selection (選擇時間 ):
[HH:MM A/P ] (時:分 上午 /
下午) Auto On Time ( 自動開
機) (if Wake Period =0) (如喚
醒期間
=0)
Value Selection (選擇值 ):
[0-254] Auto-Wake Period (自
動喚醒期間 ) (0-254 minutes)
(0-254 分 )
Day Selection (選擇日期 ):
[Disabled/Every Day/
Weekdays/Select Days] (停用 /
每天 /工作日 /指定日 )
Under [Select Days] when
enabled [Sunday/Monday
12:00AM (上午 12 點 )
000
Disabled (已停用 )
不適用
…/
68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Saturday] ( 啟用 [ 星期日/ 星期
一…/ 星期六] 時,會出現在
[指定日 ] 下 )
Wake on LAN/WLAN (LAN/
WLAN
喚醒 )
Wake on LAN/WLAN (LAN/
WLAN
喚醒 )
[Disabled/LAN Only/WLAN
only/LAN or WLAN] (
LAN/僅 WLAN/LAN 或
WLAN)
停用 /僅
Disabled (已停用 )
POST 行為 (BIOS 等級 1)
表 8. POST 行為 (BIOS 等級 1)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Keyboard Errors (鍵盤錯誤 )
Keyboard Errors (鍵盤錯誤 ) Keyboard Errors (鍵盤錯誤 )
Fastboot (快速啟動 ) Fastboot (快速啟動 ) [Minimal/Thorough/Auto] (最
Extend BIOS POST Time Extend BIOS POST Time [0 seconds/5 seconds/10
Full Screen Logo (全螢幕標誌 ) Full Screen Logo (全螢幕標誌 ) Enable Full Screen Logo (啟用
Numlock LED
Enable Numlock LED (啟用
Numlock LED) [Enable/
Disable] (啟用 /停用 )
Enable Keyboard Error
Detection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短 /完整 /自動 )
seconds] (0
全螢幕標誌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啟用鍵盤錯誤偵測)
秒/5 秒/10 秒)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Thorough (完整 )
0 seconds (0 秒 )
Disabled (已停用 )
警告與錯誤 警告與錯誤
[Prompt on Warnings and
Errors/Continue on Warnings/
Continue on Warnings and
Errors] (
提示/ 偵測到警告時繼續/ 偵測
到警告與錯誤時繼續)
偵測到警告與錯誤時
Prompt on Warnings and Errors
(
偵測到警告與錯誤時提示)
虛擬化支援 (BIOS 等級 1)
表 9. 虛擬化支援 (BIOS 等級 1)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Virtualization (虛擬化 ) Virtualization (虛擬化 )
Enable Intel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
技術) [Enable/Disable] ( 啟用/
停用)
啟用 Intel 虛擬化
Enabled (已啟用 )
69
維護 (BIOS 等級 1)
表 10. 維護 (BIOS 等級 1)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Service Tag Service Tag
<System Service Tag> (
務標籤
), text entry capability
when blank (空白時提供文字
輸入功能)
系統服
不適用
Asset Tag Asset Tag
SERR Messages (SERR 訊息 ) SERR Messages (SERR 訊息 ) Enable SERR Messages (啟用
BIOS Downgrade (BIOS 降級 ) BIOS Downgrade (BIOS 降級 ) Allow BIOS Downgrade (允許
Data Wipe (清除資料 ) Data Wipe (清除資料 ) Wipe on Next Boot (在下次開
BIOS Recovery BIOS Recovery BIOS Recovery from Hard
<System Asset Tag> (
產標籤
), text entry capability
(文字輸入功能 )
SERR 訊息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BIOS 降級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機時清除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Drive (
從硬碟進行 BIOS 復原 )
[Enable/Disable] (啟用 /停用 )
系統資
不適用
Enabled (已啟用 )
Enabled (已啟用 )
Disabled (已停用 )
Enabled (已啟用 )
系統記錄 (BIOS 等級 1)
表 11. 系統記錄 (BIOS 等級 1)
BIOS 等級 2 BIOS 等級 3 項目 預設值
BIOS Events BIOS Events
BIOS 事件清單,具有「 Clear
Log (清除記錄 )」按鈕可清除
記錄檔
不適用
70
42
診斷
下表說明 POST ( 開機自我測試) 診斷指示燈格式。例如,電源/ 狀態指示燈會閃爍琥珀色燈兩次,然後暫停,接著再閃爍白色
燈三次,然後再暫停。這種閃爍 2 次再閃爍 3 次的顯示方式表示偵測不到任何記憶體或 RAM ,會持續直到系統關閉為止。
表 12. 診斷
指示燈顯示方式 問題說明
2,1
CPU 故障
2,3
2,4
2,5
2,6
3,1
3,2
3,3
3,4
下表說明各個狀態指示燈的功能。
表 13. 狀態指示燈
功能 指示燈 顏色 控制 狀態
系統 電源狀態和系統狀態 綠色或琥珀色
WLAN 或藍牙 綠色 硬體 熄滅: WLAN 或藍牙模
雲端 綠色 軟體 熄滅:未連線至雲端裝
LAN (RJ-45) Link
未偵測到記憶體或 RAM
記憶體或 RAM 故障
Invalid Memory Installed ( 已安裝無效的記憶體)
主機板或晶片組錯誤
CMOS 電池故障
PCI/影像卡故障 (僅限 Edge Gateway 3003)
未找到恢復影像
找到恢復影像,但無效
BIOS
綠色/ 琥珀色 驅動程式 (LAN) 熄滅:無網路連結或纜
熄滅:系統關閉
亮起 (綠色恆亮):系統
開啟或開機成功
亮起 (琥珀色恆亮):開
啟或開機失敗
閃爍琥珀色:故障或錯
誤
組關閉
亮起:WLAN 或藍牙模
組開啟
置或服務
亮起:Edge Gateway 已
連線至雲端裝置或服務
閃爍綠色:正連線至雲
端裝置或服務
線未連接
71
功能 指示燈 顏色 控制 狀態
亮起 (綠色):高速連線
(100Mbps)
亮起 (琥珀色):低速連
線
(10Mbps)
活動 綠色 驅動程式 (LAN) 熄滅:連結無活動
閃爍綠色:LAN 活動。
閃爍頻率與封包密度有
關。
註: 在不同的開機狀況中,電源和系統狀態指示燈運作的方式可能不同 (例如,當 USB 指令碼檔案在開機期間執行)。
72
43
附錄
連線至 Edge Gateway
Windows 10 IoT Enterprise LTSB 2016
開機並登入 – 直接系統設定
1. 登入前,請先將螢幕、鍵盤及滑鼠連接至 Edge Gateway。
2. 開啟 Edge Gateway 電源。第一次開機時,系統不會出現要求登入認證的提示。之後開機時,系統會出現要求登入的提
示。
註: 預設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為 admin 。
開機並登入 – 遠端系統設定
註: 您的電腦必須與 Edge Gateway 位於同一子網路。
1. 將網路纜線從 Edge Gateway 的乙太網路連接埠一,連接至啟用 DHCP 的網路或提供 IP 位址的路由器。
註: 第一次開機進入 Windows 約需 5 分鐘進行系統設定。之後開機時約需 50 秒。
2. 使用 Edge Gateway 前蓋上提供的 MAC 位址,透過您網路的 DHCP 伺服器或網路分析器取得 IP 位址。
3. 在 Windows 電腦上,搜尋遠端桌面連線並啟動該應用程式。
4. 使用 IP 位址登入。
註: 連線至 Edge Gateway 時,請忽略所有認證錯誤。
開機並登入 – 靜態 IP 系統設定
註: 為協助遠端設定 Edge Gateway ,該裝置之乙太網路連接埠二的靜態 IP 位址出廠設定值如下:
• IP 位址:192.168.2.1
• 子網路遮罩:255.255.255.0
• DHCP 伺服器:不適用
您可以使用跨接線將 Edge Gateway 連接至位於相同子網路上的 Windows 電腦。
1. 在 Windows 電腦上,搜尋 [ 控制台] 中的檢視網路連線。
2. 在顯示的網路裝置清單中,以滑鼠右鍵按一下您要用來連線至 Edge Gateway 的乙太網路介面卡,然後按一下內容。
3. 在網路功能標籤中,按一下網際網路通訊協定第 4 版 (TCP/IPv4) → 內容。
4. 選取使用下列的 IP 位址,然後輸入 192.168.2.x (其中 x 代表 IP 位址最後一位數字,例如 192.168.2.2 )。
註: 請勿將 IPv4 位址設定為與 Edge Gateway 相同的 IP 位址。請使用 192.168.2.2 至 192.168.2.254 之間的 IP 位址。
5. 在 [ 子網路遮罩] 輸入 255.255.255.0 ,然後按一下確定。
6. 在 Edge Gateway 的乙太網路連接埠二與電腦已設定的乙太網路連接埠間,確實連接跨接網路纜線。
7. 在 Windows 電腦上,啟動遠端桌面連線。
8. 使用 IP 位址 192.168.2.1 連接至 Edge Gateway。預設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為 admin。
73
Ubuntu Core 16
開機並登入 – 直接系統設定
1. 開啟 Edge Gateway 電源。系統會自動設定作業系統,並多次重新啟動以套用所有設定。系統約需一分鐘開機進入作業系
統。
2. 系統出現提示時,請使用預設認證登入。預設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為 admin。預設的電腦名稱為服務標籤。
例如:
Ubuntu Core 16 on 127.0.0.1 (tty1)
localhost login
Password: admin
開機並登入 – 遠端系統設定
1. 將網路纜線從 Edge Gateway 的乙太網路連接埠一,連接至啟用 DHCP 的網路或提供 IP 位址的路由器。
2. 在您網路的 DHCP 伺服器中,使用命令 dhcp-lease-list 取得與 Edge Gateway 的 MAC 位址關聯的 IP 位址。
3. 使用 SSH 終端模擬程式 (例如 Linux 的原生命令列 ssh 用戶端或 Windows 的 PuTTY) 設定為 SSH 工作階段。
註: Ubuntu Core 16 預設已啟用 SSH 服務。
4. 輸入命令 ssh admin@<IP 位址>,後接預設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預設的使用者名稱和密碼為 admin 。
例如:
lo@lo-Latitude-E7470:~$ ssh admin@10.101.46.209
admin@10.101.46.209's password:
: admin
開機並登入 – 靜態 IP 系統設定
這可讓您透過主機電腦 (須位於同一子網路) 連線 Edge Gateway。
註: Edge Gateway 乙太網路連接埠二的靜態 IP 位址原廠設定為下列值:
• IP 位址:192.168.2.1
• 子網路遮罩:255.255.255.0
• DHCP 伺服器:不適用
1. 在主機電腦上,使用位於同一子網路的靜態 IPV4 位址,設定連線至 Edge Gateway 的乙太網路介面卡。將 IPv4 位址設為
192.168.2.x (其中 x 代表 IP 位址最後一位數字,例如 192.168.2.2)。
註: 請勿將 IPv4 位址設定為與 Edge Gateway 相同的 IP 位址。請使用 192.168.2.2 至 192.168.2.254 之間的
IP 位址。
2. 將子網路遮罩設定為 255.255.255.0 。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