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程控制器
FP0R
用户手册
ARCT1F475C
2009.10
panasonic-denko.co.jp/ac/c
*使用前请务必仔细通读本手册,确保产品的正确使用。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安全注意事项
为防止受伤、事故,请务必遵守以下事项。
在安装、运行、维护保养以及检查之前,请务必阅读本手册并正确使用设备。
请充分了解设备的相关知识、安全信息以及其它所有注意事项之后再使用。
本手册将安全注意事项的等级划分为「警告」和「注意」。
● 在预计到会发展为人身事故或重大的大范围损害的情形下使用时,请采取双重安全机构等安全措施。
●请不要在有可燃性气体的空气介质中使用。
可能会引起爆炸。
●请不要将锂电池投入火中。
可能会引起破裂。
● 为防止异常发热及冒烟,使用时请相对于本产品的保证特性、性能数值留有一定的余量。
● 请勿分解、改造。
否则会引起异常发热及冒烟。
● 通电中请勿触摸端子。
否则会造成触电。
●请在外部电路中设置紧急停止、联锁电路。
●请切实连接电线及接插件。
若未完全连接,可能会出现异常发热或冒烟。
● 请勿将液体、可燃物、金属等异物放入产品内部。
否则会引起异常发热、冒烟。
● 请勿在接通电源的状态下进行施工(连接、拆卸等)。
否则会引起触电。
当发生错误操作时,会出现使用者死亡或重伤的危险状态
当发生错误操作时,会出现使用者重伤或物品损害的危险状态
关于著作权及商标的记述
● 本手册的著作权归松下电工株式会社所有。
● 绝对禁止对本书的随意复制。
● Windows、WindowsNT及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是美国Microsoft Corporation在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注
册商标。
● 其他公司及产品名是各公司的商标或注册商标。
● 本产品的规格、外观和技术手册的内容可能会因商品改良有所变更,恕不另行通知,敬请谅解。
前言
本次承蒙您购买可编程控制器“FP0R ”,本公司谨表示诚挚的感谢。
在本手册中,将对硬件构成和设置、配线的方法、I/O 的分配以及维护
加以说明。请您在充分理解所述内容之后正确使用本产品。
●希望
对于本手册中的内容,我们虽然已考虑周全,但如果您有疑问或发现
错误之处,麻烦您与本公司联系。
i
目录
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编程工具的使用限制
使用 FP0 程序时
第 1 章 单元的功能和限制.......................................................................................................... 1-1
1.1 单元的特点和功能 ................................................................................................................................. 1-2
1.2 单元种类 ................................................................................................................................................ 1-4
1.2.1 FP0R 控制单元................................................................................................................................1-4
1.2.2 FP0 扩展单元................................................................................................................................... 1-5
1.2.3 智能单元 ......................................................................................................................................... 1-5
1.2.4 链接单元 ......................................................................................................................................... 1-6
1.2.5 电源单元 ......................................................................................................................................... 1-6
1.2.6 选配件·修理部品 ........................................................................................................................... 1-6
1.3 单元组合的限制 ..................................................................................................................................... 1-7
1.4 编程工具 ................................................................................................................................................ 1-8
1.4.1 编程所需要的工具 ........................................................................................................................... 1-8
1.4.2 软件的使用环境及适用线缆 ............................................................................................................ 1-8
第 2 章 控制单元的规格和功能 ..................................................................................................... 2-1
2.1 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 2-2
2.1.1 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 2-2
2.2 输入/输出规格........................................................................................................................................ 2-4
2.2.1 输入规格 ......................................................................................................................................... 2-4
2.2.2 输出规格 ......................................................................................................................................... 2-5
2.3 端子排列图 ............................................................................................................................................ 2-7
2.4 FP0R-T32 备份/日历时钟功能.............................................................................................................. 2-10
2.4.1 关于备份功能 ................................................................................................................................2-10
2.4.2 日历时钟(实时时钟).................................................................................................................. 2-11
2.4.3 关于内置备份电池 ......................................................................................................................... 2-13
第 3 章 关于扩展 ........................................................................................................................... 3-1
3.1 扩展方法 ................................................................................................................................................ 3-2
3.2 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 3-3
3.3 输入/输出规格........................................................................................................................................ 3-4
3.4 端子排列图 ............................................................................................................................................ 3-6
第 4 章 I / O 的分配....................................................................................................................... 4-1
4.1 I / O 的分配............................................................................................................................................. 4-2
4.2 FP0R 控制单元的分配............................................................................................................................ 4-3
4.2.1 FP0R 控制单元的 I / O 编号 ............................................................................................................ 4-3
4.3 FP0 扩展单元的 I / O 编号...................................................................................................................... 4-4
ii
第 5 章 安装和接线 ....................................................................................................................... 5-1
5.1 安装 ....................................................................................................................................................... 5-2
5.1.1 安装环境和安装空间 ....................................................................................................................... 5-2
5.1.2 安装方法 ......................................................................................................................................... 5-3
5.1.3 使用可选件安装板安装.................................................................................................................... 5-4
5.2 电源的接线 ............................................................................................................................................ 5-6
5.2.1 电源的接线 ...................................................................................................................................... 5-6
5.2.2 关于接地 ......................................................................................................................................... 5-7
5.3 输入/输出的接线 .................................................................................................................................... 5-8
5.3.1 关于输入侧的接线 ........................................................................................................................... 5-8
5.3.2 关于输出侧的接线 ........................................................................................................................... 5-9
5.3.3 输入/输出接线的共通注意事项........................................................................................................ 5-9
5.4 MIL 连接器型的接线............................................................................................................................. 5-10
5.5 端子台型的接线 ................................................................................................................................... 5-12
5.6 COM 端口(RS232C 端口)的接线..................................................................................................... 5-14
5.7 关于安全措施 ....................................................................................................................................... 5-16
5.7.1 关于安全措施 ................................................................................................................................5-16
5.7.2 关于瞬间停电 ................................................................................................................................5-16
5.7.3 关于电源及输出部分的保护 .......................................................................................................... 5-16
第 6 章 USB端口的准备............................................................................................................... 6-1
6.1 关于 USB 连接 ....................................................................................................................................... 6-2
6.1.1 USB 驱动程序的安装....................................................................................................................... 6-3
6.1.2 COM 口的确认................................................................................................................................. 6-5
6.1.3 与编程工具的通信 ........................................................................................................................... 6-7
6.1.4 USB 通信的限制事项....................................................................................................................... 6-8
第 7 章 关于通信........................................................................................................................... 7-1
7.1 功能和种类 ............................................................................................................................................ 7-2
7.1.1 通信功能和通信端口 ....................................................................................................................... 7-2
7.1.2 计算机链接 ...................................................................................................................................... 7-2
7.1.3 通用串行通信 .................................................................................................................................. 7-2
7.1.4 PC(PLC)链接 .............................................................................................................................. 7-3
7.1.5 MODBUS RTU ................................................................................................................................ 7-3
7.2 通信端口的种类 ..................................................................................................................................... 7-4
7.2.1 编程口 ............................................................................................................................................. 7-4
7.2.2 USB 端口 ......................................................................................................................................... 7-4
7.2.3 COM 口(RS232C 端口)............................................................................................................... 7-4
7.3 通信规格 ................................................................................................................................................ 7-5
7.4 通信功能 1:计算机链接 ....................................................................................................................... 7-6
7.4.1 概要 ................................................................................................................................................. 7-6
iii
7.4.2 MEWTOCOL 从站功能.................................................................................................................... 7-7
7.4.3 通信条件的设定 ............................................................................................................................ 7-11
7.4.4 1:1 通信的连接(MEWTOCOL 从站功能)................................................................................... 7-12
7.4.5 1:N 通信的连接(MEWTOCOL 从站功能).................................................................................. 7-14
7.4.6 MEWTOCOL 主站 ......................................................................................................................... 7-15
7.4.7 与 FP0 兼容模式( FP0 兼容模式)的设定 ................................................................................... 7-17
7.5 通信功能 2:通用串行通信 .................................................................................................................. 7-18
7.5.1 概要 ............................................................................................................................................... 7-18
7.5.2 通用串行通信的程序概要 .............................................................................................................. 7-19
7.5.3 数据的发送概要 ............................................................................................................................ 7-21
7.5.4 数据的接收概要 ............................................................................................................................ 7-23
7.5.5 串行通信时的标志动作解说 .......................................................................................................... 7-25
7.5.6 利用 F159(MTRN)指令切换通信模式 ............................................................................................ 7-27
7.5.7 通信条件设定 ................................................................................................................................7-28
7.5.8 1:1 通信的连接(通用串行通信).................................................................................................. 7-29
7.5.9 1:N 通信的连接 (通用串行通信) ............................................................................................... 7-32
7.5.10 与 FP0 的兼容模式( FP0 兼容模式)的设定 ............................................................................. 7-33
7.6 通信功能 3 PC( PLC)链接功能 ........................................................................................................ 7-35
7.6.1 概要 ............................................................................................................................................... 7-35
7.6.2 单元 No.(站号)的设定 ............................................................................................................... 7-37
7.6.3 通信条件设定: PC( PLC)链接 .................................................................................................. 7-38
7.6.4 链接继电器、链接寄存器的分配 ................................................................................................... 7-39
7.6.5 PC(PLC)链接最大单元 No.(站号)的设定................................................................................... 7-44
7.6.6 PC(PLC)链接时的监控.............................................................................................................. 7-45
7.6.7 PC(PLC)链接的响应时间.......................................................................................................... 7-46
7.7 通信功能 4 MODBUS RTU 通信 .......................................................................................................... 7-49
7.7.1 功能概要 ....................................................................................................................................... 7-49
7.7.2 通信条件设定 ................................................................................................................................7-52
7.7.3 MODBUS 主站............................................................................................................................... 7-53
第 8 章 高速计数器、脉冲输出、 PWM 输出功能 ........................................................................ 8-1
8.1 各功能的概要 ......................................................................................................................................... 8-2
8.1.1 3 个脉冲输入/输出功能 .................................................................................................................... 8-2
8.1.2 内置高速计数器的性能.................................................................................................................... 8-2
iv
8.2 功能规格和限制事项 .............................................................................................................................. 8-3
8.2.1 规格一览表 ...................................................................................................................................... 8-3
8.2.2 使用功能和限制 .............................................................................................................................. 8-4
8.3 高速计数器功能 ..................................................................................................................................... 8-7
8.3.1 高速计数器功能概要 ....................................................................................................................... 8-7
8.3.2 输入模式和计数 .............................................................................................................................. 8-7
8.3.3 最小输入脉宽 .................................................................................................................................. 8-7
8.3.4 I / O 的分配 ...................................................................................................................................... 8-8
8.3.5 高速计数器功能中使用的指令......................................................................................................... 8-8
8.3.6 程序实例 ....................................................................................................................................... 8-10
8.4 脉冲输出功能 ....................................................................................................................................... 8-12
8.4.1 脉冲输出功能概要 ......................................................................................................................... 8-12
8.4.2 脉冲输出方式的种类和动作模式 ................................................................................................... 8-12
8.4.3 I / O 的分配 .................................................................................................................................... 8-14
8.4.4 脉冲输出控制中的(F0)(F1)指令 ........................................................................................... 8-15
8.4.5 梯形控制( F171)指令 ................................................................................................................. 8-17
8.4.6 JOG 定位 0 型( F171)指令 ......................................................................................................... 8-19
8.4.7 JOG 定位 1 型( F171)指令 ......................................................................................................... 8-21
8.4.8 JOG 运行(F172)指令 ................................................................................................................ 8-22
8.4.9 任意数据表控制(F174)指令...................................................................................................... 8-24
8.4.10 原点复位( F177)指令 ............................................................................................................... 8-25
8.4.11 直线插补( F175)指令 ............................................................................................................... 8-27
8.5 PWM 输出功能..................................................................................................................................... 8-32
8.5.1 PWM 输出功能概要 ....................................................................................................................... 8-32
8.5.2 PWM 输出功能中使用的指令......................................................................................................... 8-32
第 9 章 安全功能........................................................................................................................... 9-1
9.1 安全功能的种类 ..................................................................................................................................... 9-2
9.2 密码保护功能 ......................................................................................................................................... 9-3
9.2.1 密码的设定 ...................................................................................................................................... 9-4
9.3 程序上载禁止功能.................................................................................................................................. 9-8
9.3.1 上载禁止的设定............................................................................................................................... 9-8
9.4 对 FP 存储装载器进行设定的功能 ......................................................................................................... 9-9
9.4.1 在 FPWIN GR 中的设定 ................................................................................................................ 9-10
9.5 安全设置 / 解除一览 ........................................................................................................................... 9-11
第 10 章 其他的功能 ................................................................................................................... 10-1
10.1 关于 P13( ICWT)指令 .................................................................................................................... 10-2
10.2 采样跟踪功能 ..................................................................................................................................... 10-3
10.2.1 概要 ............................................................................................................................................. 10-3
10.2.2 采样跟踪功能的详细情况 ............................................................................................................ 10-3
10.2.3 采样跟踪的使用方法 ................................................................................................................... 10-4
10.3 关于时间常数的处理 .......................................................................................................................... 10-6
第 11 章 自诊断和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 11-1
11.1 自诊断功能 ........................................................................................................................................ 11-2
11.1.1 LED 状态显示 .............................................................................................................................. 11-2
11.1.2 关于发生异常时的运行模式 ........................................................................................................ 11-2
11.2 异常时的处理方法.............................................................................................................................. 11-3
11.2.1 ERROR/ALARM LED 闪烁时 ...................................................................................................... 11-3
11.2.2 当 ERROR/ALARM LED 亮灯时 ................................................................................................. 11-5
v
11.2.3 全部的 LED 灯不亮 ..................................................................................................................... 11-5
11.2.4 未正常输出时 .............................................................................................................................. 11-6
11.2.5 保护错误的信息出现时................................................................................................................ 11-7
11.2.6 编程模式未切换到 RUN 时.......................................................................................................... 11-8
第 12 章 编制程序时的注意事项 ................................................................................................. 12-1
12.1 有关 2 重输出(双线圈)的使用 ........................................................................................................ 12-2
12.1.1 有关双重输出(双线圈) ............................................................................................................ 12-2
12.1.2 以 OT、 KP、 SET、 RST 指令重复输出时的处理方式 ................................................................ 12-2
12.2 有关 BCD 数据的处理 ........................................................................................................................ 12-4
12.2.1 何为 BCD? ................................................................................................................................ 12-4
12.2.2 PLC 内部的 BCD 数据处理.......................................................................................................... 12-4
12.3 变址寄存器的使用方法 ...................................................................................................................... 12-5
12.3.1 变址寄存器的工作原理................................................................................................................ 12-5
12.3.2 可通过变址寄存器进行变址 ........................................................................................................ 12-5
12.3.3 变址寄存器的使用实例................................................................................................................ 12-5
12.4 有关运算错误 ..................................................................................................................................... 12-7
12.4.1 何为运算错误? .......................................................................................................................... 12-7
12.4.2 发生运算错误时的运行模式 ........................................................................................................ 12-7
12.4.3 发生运算错误时的解决方法 ........................................................................................................ 12-7
12.4.4 修改程序的要点 .......................................................................................................................... 12-8
12.5 上升沿检测方式的指令 ...................................................................................................................... 12-9
12.5.1 上升沿检测方式的指令................................................................................................................ 12-9
12.5.2 开始运行时的操作与注意事项................................................................................................... 12-10
12.5.3 使用控制指令时的注意事项 ...................................................................................................... 12-11
12.6 程序记述中的注意事项 .................................................................................................................... 12-12
12.7 RUN 过程中的改写功能.................................................................................................................... 12-13
12.7.1 RUN 过程中的改写操作............................................................................................................. 12-13
12.7.2 不能在 RUN 过程中改写时 ........................................................................................................ 12-14
12.7.3 RUN 过程中的改写方法及操作.................................................................................................. 12-16
12.8 强制输入/输出时的处理 ................................................................................................................... 12-17
12.8.1 在 RUN 过程中强制执行输入/输出时的处理 ............................................................................. 12-17
第 13 章 规格一览....................................................................................................................... 13-1
vi
13.1 规格一览 ............................................................................................................................................ 13-2
13.1.1 一般规格 ..................................................................................................................................... 13-2
13.1.2 控制规格 ..................................................................................................................................... 13-4
13.1.3 通信规格 ..................................................................................................................................... 13-6
13.2 I / O 编号分配..................................................................................................................................... 13-7
13.2.1 FP0R 控制单元的 I / O 编号 ........................................................................................................ 13-7
13.2.2 FP0 扩展单元的 I / O 编号 ........................................................................................................... 13-8
13.3 继电器·存储器区域·常数一览........................................................................................................ 13-9
13.4 ・电源单元 I / O 链接单元性能规格.................................................................................................. 13-10
13.4.1 电源单元规格(AFP0634)...................................................................................................... 13-10
13.4.2 I / O 链接单元规格(AFP0732)............................................................................................... 13-10
第 14 章 外形尺寸图及其他......................................................................................................... 14-1
14.1 外形尺寸图 ........................................................................................................................................ 14-2
14.1.1 C10/C14 控制单元(端子台)..................................................................................................... 14-2
14.1.2 C16 控制单元(MIL 连接器)...................................................................................................... 14-3
14.1.3 C32/T32/F32 控制单元(MIL 连接器) ....................................................................................... 14-4
14.1.4 电源单元 ..................................................................................................................................... 14-5
14.1.5 I / O 链接单元 .............................................................................................................................. 14-5
14.1.6 使用 DIN 导轨时 .......................................................................................................................... 14-5
14.2 电缆规格 ............................................................................................................................................ 14-6
14.2.1 AFC8503 / AFC8503S(用于计算机连接)................................................................................ 14-6
14.2.2 AFC85305 / AFC8531/ AFC8532(用于编程口延长)............................................................... 14-6
第 15 章 资料集........................................................................................................................... 15-1
15.1 系统寄存器·特殊内部继电器·数据寄存器........................................................................................... 15-2
15.1.1 系统寄存器一览表(FP0R) ...................................................................................................... 15-3
15.1.2 特殊内部继电器一览表(FP0R) ............................................................................................... 15-9
15.1.3 特殊数据寄存器一览表(FP0R) ............................................................................................. 15-16
15.2 基本指令语一览表............................................................................................................................ 15-26
15.3 应用指令语一览表............................................................................................................................ 15-33
15.4 错误代码 .......................................................................................................................................... 15-50
15.4.1 语法检查错误一览表 ................................................................................................................. 15-51
15.4.2 自诊断错误一览表 ..................................................................................................................... 15-52
15.4.3 MEWTOCOL-COM 通信错误代码一览表................................................................................ 15-53
15.5 MEWTOCOL-COM 通信指令 ........................................................................................................ 15-54
15.6 BIN/HEX/BCD 代码对应表 ............................................................................................................... 15-55
15.7 ASCII 码表、JIS8 代码表................................................................................................................. 15-56
vii
使用前的注意事项
■ 安装环境(请以普通规格范围内使用为条件进行安装。)
·环境温度:0 ~ +55 ℃
·环境湿度:10 ~ 95 %RH (at 25 ℃ 应无凝露)
·应能在污染度 2 的环境中使用。
·请勿在以下场所使用。
- 阳光直射的场所
- 可能因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凝露的场所
- 有腐蚀性气体或易燃性气体的环境
- 尘埃、铁粉及盐分较多的场所
- 可能会受到汽油、稀释剂、酒精等有机溶剂或氨水、氢氧化钠等强碱侵蚀的场所及环境
- 可能会直接受到振动或者冲击的场所及直接受到水滴侵袭的场所
- 高压电线、高压设备、动力线、动力设备或者有业余无线电等发射装置的设备,以及产生较大的
开关浪涌冲击设备的附近 (至少相距 100mm)
■ 静电
·请勿直接触摸连接器类的插针,以免遭受静电破坏。
·释放人体所带的静电以后,才可进行有关操作。
■ 电源
·供电线请采用绞合线(绞线)。
·虽然本设备能足以抵抗电源线路产生的干扰,但还是建议采用绝缘变压器等措施使干扰减
弱后再供电。
·供电线和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动力设备的配线,请分开在不同的系统进行配线。
·使用无保护电路的电源时,请通过保险丝等保护器件供电。否则,如果直接施加异常电压,
可能导致内部电路损坏。
·控制单元与扩展单元的供电请务必采用同一个系统,并且请同时进行电源的切断与接通。
■ 电源顺序
·请考虑电源的顺序,使控制单元的电源在输入/ 输出用电源前关断。如果在控制单元的电源
之前,输入/ 输出用电源先行关断,则控制器主机有时会因检测出输入信号的电平的变化而
出现误动作。
■ 接通电源之前
最初接通电源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请确认有无附着施工时的配线屑,特别是导电物。
·请确认电源配线、输入/ 输出配线及电源电压有无错误。
·请牢固地拧紧安装螺丝和端子螺丝。
·请将 RUN/PROG. 模式切换开关置于 PROG. 模式。
■ 程序输入之前
在输入程序之前,请务必进行<程序清除>操作。
操作步骤请参照工具软件手册(工具软件:FPWIN Pro、FPWIN GR)
■ 有关程序保存的要求
为了预防万一出现事故、程序丢失,请用户充分考虑下述对策。
●请您编制资料
为了防备程序的丢失或者文件破坏以及不慎改写等,请将编制的内容打印出来,对资料加以保存和管
理。
●有关密码的设定请慎重进行
设定密码是以防止不慎改写为目的的,但是一旦忘记密码就无法进行程序的改写。同时,当强行解除
密码时,程序将会消失。因此,在对密码进行设定时请慎重处理,如与规格书一起预先保管号码等。
viii
编程工具的使用限制
■ 单元的种类不同,编程工具也受到限制
编程工具的种类 能否使用以及对应的版本
○
○
×
×
×
○
Windows 版软件
基于 IEC61131-3 的
Windows 版软件
(停产品)
手持式编程器
(停产品)
FP 存储装载器
FPWIN GR Ver.2
FPWIN GR Ver.1 ×
FPWIN Pro Ver.6
NPST-GR Ver.4 × DOS 版软件
NPST-GR Ver.3 ×
AFP1113V2
AFP1114V2
AFP1113
AFP1114
AFP1111A
AFP1112A
AFP1111
AFP1112
AFP8670
AFP8671
(Ver.2.80 以上)
(Ver.6.10 以上)
(Ver.2.0 以上)
注意:关于版本升级
·如使用 FPWIN GR Ver.1 时,需要另行购买 FPWIN GR Ver.2 升级产品。
·如使用 FPWIN GR Ver.2.0 时,可通过本公司的 HP 免费升级至 Ver.2.8 以上。
·如使用 FPWIN Pro Ver.4 、Ver.5 时,需要另行购买 FPWIN Pro Ver.6 升级产品。
·如使用 FPWIN Pro Ver.6.0 时,可通过本公司的 HP 网站免费进行版本升级。
·不能使用手持式编程器
切勿使用手持式编程器将 FP0 等的程序强制下载到 FP0R 。
本公司 HP 地址: http://panasonic-denko.co.jp/ac/c
。
ix
使用 FP0 程序时
在 FP0R 中使用以往产品 FP0 中的程序时,可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使用。
①按照 FP0R 的规格使用
可最大限度地利用 FP0R 所具有的性能・ 功能。
②按照与 FP0 相同的规格使用
可按照与以往的 FP0 同等的规格(FP0 兼容模式)来使程序动作。
在 FP0R 中使用 FP0 程序时的注意事项将按照上述两种情况分别阐述。
■ 按照 FP0R 的规格使用时
由于不能直接使用用于 FP0 的程序,因此,需要对以下 3 个项目进行修改。
①机型设定的变更
请使用编程工具将程序机型改为 FP0R 。
②系统寄存器的重新设置
变更机型设定时会执行初始化,因此请根据需要重新设置系统寄存器。
③程序的修改
视程序的内容而定,需要根据 FP0R 的规格来更改程序。
请根据需要修改程序。
x
●与程序变更相关的 FP0 与 FP0R 规格的区别
项目 规格的区别和注意事项
数据区域的
变更
支持指令的
变更
特殊内部
继电器的变更
特殊数据
寄存器的变更
数据区域的容量以及保持·非保持区域的设置会发生变化,因此请确认所使用的数据存储
的地址是否有问题。一直用作保持区域的区域可能会变成非保持区域。
FP0 所支持的若干个指令将无法使用,因此请参考以下内容将其替换为 FP0R 中使用的指
令。
[FP0 ]
F144( TRNS)指令
F168( SPD1)指令
F169( PLS)指令
F170( PWM)指令
以下特殊内部继电器的地址会发生变更。
高速计数器控制中标志
[FP0]
R903A: CH0 用
R903B: CH1 用
R903C: CH2 用
R903D: CH3 用
以下特殊数据寄存器的内容会发生变更。
高速计数器控制标志
[FP0]
DT9052(FP0-T32 情况下为 DT90052)
由于所有 4 通道的控制代码是按照 4 位来
分配的,因此进行设定的情况下,请在相
应的通道区域内写入控制代码。
以下特殊数据寄存器的地址会发生变更。
高速计数器 CH0~CH3 的过程值
[FP0]
DT9044( 90044)- DT9045( 90045)
DT9048( 90048)- DT9049( 90049)
DT9104( 90104)- DT9105( 90105)
DT9108( 90108)- DT9109( 90109)
高速计数器 CH0~CH3 的目标值
[FP0]
DT9046( 90046)- DT9047( 90047)
DT9050( 90050)- DT9051( 90051)
DT9106( 90106)- DT9107( 90107)
DT9110( 90110)- DT9111( 90111)
[FP0R]
→F159(MTRN)指令
→F171(SPDH)指令
→F172(PLSH)指令
→F173(PWMH)指令
[FP0R]
→R9110:CH0 用
→R9111:CH1 用
→R9112:CH2 用
→R9113:CH3 用
[FP0R ]
DT90052
由于要进行变更的通道编号和写入控制代码
的区域是分开来的,因此进行设定的情况下,
请写入想听的通道编号和控制代码。
[FP0R ]
→ DT90300 -DT90301
→ DT90304 -DT90305
→ DT90308 -DT90309
→ DT90312 -DT90313
[FP0R ]
→ DT90302 -DT90303
→ DT90306 -DT90307
→ DT90310 -DT90311
→ DT90314 -DT90315
xi
■ 按照与 FP0 相同的规格使用 FP0R 时
·FP0R 中配备了「FP0 兼容模式」的动作模式,以往产品 FP0 的程序也可直接使用。
·FP0 兼容模式下,程序容量和数据存储容量、可使用的指令语等可按照与 FP0 同等的规格动作。
注意:
·F32 型中不能使用 FP0 兼容模式。
●FP0 兼容模式的使用方法
·使用与 FP0R 相对应的编程工具将通过 FP0 上载的程序、或者以 FP0 为功能代码编制的程序
下载到 FP0R 中。工具上将显示确认信息,自动地切换为 FP0 兼容模式。
FP0 兼容模式的对应工具
FPWIN GR Ver.2.80 以上 / FPWIN Pro Ver.6.10 以上
●FP0 兼容模式切换时的限制
将 FP0 程序作为 FP0 兼容模式下载到 FP0R 时,需要按照下表所示内容,使 FP0 程序的机型设定和
FP0R 的机型保持一致。
FP0 程序中的机型设定 对应的 FP0R 机型
C10 C10RS、 C10CRS
C14 C14RS、 C14CRS
C16 C16T、 C16P、 C16CT、 C16CP
C32 C32T、 C32P、 C32CT、 C32CP
T32 T32T、 T32P、 T32CT、 T32CP
xii
●关于 FP0 兼容模式和 FP0 规格的区别
·为使 FP0 程序在 FP0 兼容模式下动作,基本上无需对 FP0 程序进行修改,但是关于以下项目,由
于规格不同,请确认内容,并根据需要更改程序。
①P13 (ICWT )指令规格 - EEPROM (FROM )写入指令
指令的执行时间不同。根据写入的块数,执行时间可能会延长或者缩短。
写入块数(字数) FP0 FP0 兼容模式
1 块( 64 字) 约 5ms 约 100ms
2 块( 128 字) 约 10ms 约 100ms
4 块( 256 字) 约 20ms 约 100ms
8 块( 512 字) 约 40ms 约 100ms
16 块( 1024 字) 约 80ms 约 100ms
32 块( 2048 字) 约 160ms 约 100ms
33 块( 2112 字) 约 165ms 约 200ms
41 块( 2624 字) 约 205ms 约 200ms
64 块( 4096 字) 约 320ms 约 200ms
96 块( 6144 字) 约 480ms 约 300ms
256 块( 16320 字) 约 800ms 约 800ms
②F170 (PWM )指令规格 - PWM 输出指令
可设定的频率内容不同。尤其不能设置低频带。
设定
H11 1000 1.0 1000 1
H12 714 1.4 750 1.3
H13 500 2.0 500 2
H14 400 2.5 400 2.5
H15 200 5.0 200 5
H16 100 10.0 100 10
H0 38 26.3 40 25
H1 19 52.6 20 50
H2 9.5 105.3 10 100
H3 4.8 208.3 6 166.7
H4 2.4 416.7 不可指定
H5 1.2 833.3 不可指定
H6 0.6 1666.7 不可指定
H7 0.3 3333.3 不可指定
H8 0.15 6666.7 不可指定
频率( Hz) 周期( ms) 频率( Hz) 周期( ms)
FP0 FP0 兼容模式
xiii
③脉冲输出·高速计数器的过程值·目标值数据容量
数据容量会发生变更。
FP0 : 24bit
FP0 兼容模式: 32bit
④F144 (TRNS )指令规格 - 串行数据收发
发送数据时的规格的变更点有以下两点。
1)发送缓冲区的起始部分数据的处理
FP0 :每发送一个字节,则存储未发送字节数
FP0 兼容模式 :发送完所有数据后存储 0
2)针对发送字节数的限制
FP0 :无限制
FP0 兼容模式 :2048 字节
⑤F169 (PLS )指令规格 - 脉冲输出(JOG 运行)
规格的变更点有以下两点。
1)「动作模式及方向输出」设定处理
FP0 :可选择「00:无计数模式」
FP0 兼容模式 :「00:无计数模式」的选择无效
与设定为「10:计数加法模式无方向输出」时的动作相同。
2)脉宽指定处理
FP0 :脉宽(80
FP0 兼容模式 :内容无效,脉宽的占空比固定为 25%
⑥F168 (SPD1 )指令规格 - 定位控制
脉冲输出中的规格发生变更
FP0 :不计数
FP0 兼容模式 :计数
⑦实数运算处理
由于提高了实数运算的精度,因此以往的 FP0 程序得出的运算结果和 FP0 兼容模式得出的运算结果
可能会出现不同。
⑧二次电池电量用完时的处理(仅限 T32 型)
T32 型上所配备的二次电池的电量用完的情况下,在下次接通电源时,其处理方式不同。
FP0 :数据存储的保持区域的值变成不确定的值。
FP0 兼容模式 :数据存储的保持区域的值被清零。
μ
s )固定、或者可设定占空比
xiv
第 1 章
单元的功能和限制
1-1
1.1 单元的特点和功能
■ 超小型 PLC・实现高速处理 大容量内存
机身尺寸与 FP0 相同的 PLC 可实现进一步高速化·大容量化。基本处理能力可达到 0.58 μs / 基本命
令,尤其是在最多 3k 步的程序中,可实现 0.08
数据寄存器配备有 12k 字/32k 字,还可执行复杂的运算处理。
■ 标准配备 USB2.0 编程口
标准配备了对应 USB2.0FullSpeed 的 USB 端口,还可与编程工具进行极高速的通信。32k 步的大容量
程序仅需数秒即可下载完成,因此可更高效率地实施程序开发。
■ 配备大容量独立注释内存
有别于程序区域,还配备了独立的注释内存区域。由于可保存 100 ,000 点的 I / O 注释,因此可轻松
地进行程序管理·维护。另外,由于独立于程序区域,因此在实施程序开发时无需担心注释内存的容
量。
■ 高速计数器、脉冲输出功能得到强化
·高速计数器功能
1 相 最大 50kHz×6ch 2 相 最大 20kHz×3ch
·脉冲输出功能
最大50kHz×4ch 最大 50kHz 直线插补×2 系统
·可同时对高速计数器和脉冲输出的所有通道进行控制
·对应丰富的定位功能
① 目标速度变更功能
μ
s / 基本命令。另外,程序容量配备有 12k 步 /32k 步,
②JOG 位置控制功能
1-2
③ 减速停止功能
④ 加减速时间单独设定功能
■ 无需电池即可对所有数据进行备份,备有各种机型可实现此功能(F32 类型)
F32 类型中无需使用电池即可对所有数据内存(内部继电器、数据寄存器、定时器 / 计数器)进行保
持。由于无需担心电池电力是否用完,因此具有卓越的维护性。
■ 充实的通信功能
·对应 PC (PLC )链接(对应 MEWNET -W0 )
·配备 MEWTOCOL 主站功能
·对应 MODBUS RTU (主站 / 从站)
·编程口 / COM 端口(RS232C 端口),两个端口之间可实现通用串行通信
■ 对应程序 RUN 过程中改写 / 下载功能
对应以下两种功能:在 PLC RUN 过程中可直接对最大 512 步的程序进行改写的 RUN 过程中改写功
能,可对所有注释+程序进行改写的 RUN 过程中下载功能,无需停止系统即可完成程序的更新。
■ 安全的强化
对应 8 位密码(英数字)以及禁止上传功能,进一步地强化了安全性。
■ 完全对应 FPWIN Pro
还可完全对应本公司的编程工具 FPWIN Pro 。FPWIN Pro 中可实现程序部品化和多语言编程,更易于
实现程序资产化,更便于进行维护。
■ 与 FP0 的兼容性
由于配备了 FP0 兼容模式,因此可直接将以往产品-FP0 中所使用的程序在 FP0R 中动作。另外,形
状和端子排列也与 FP0 相同,因此无需重新调查安装场所,无需变更配线。
1-3
1.2 单元种类
1.2.1 FP0R 控制单元
类型
C10
C14
C16
C32
T32
F32
16k
步
16k
步
16k
步
16k
步
16k
步
16k
步
32k
步
32k
步
32k
步
32k
步
程序
容量
I / O 点数
10 点
(输入 6 点 /
输出 4 点 )
10 点
(输入 6 点 /
输出 4 点 )
14 点
(输入 8 点 /
输出 6 点 )
14 点
(输入 8 点 /
输出 6 点 )
16 点
(输入 8 点 /
输出 8 点 )
16 点
(输入 8 点 /
输出 8 点 )
32 点
(输入 16 点 /
输出 16 点 )
32 点
(输入 16 点 /
输出 16 点 )
32 点
(输入 16 点 /
输出 16 点 )
32 点
(输入 16 点 /
输出 16 点 )
电源
电压
24V
DC
24V
DC
24V
DC
24V
DC
24V
DC
24V
DC
24V
DC
24V
DC
24V
DC
24V
DC
规格
输入规格 输出规格 端子形状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继电器输出
2A
继电器输出
2A
继电器输出
2A
继电器输出
2A
晶体管输出
(NPN)0.2A
晶体管输出
(PNP)0.2A
晶体管输出
(NPN)0.2A
晶体管输出
(PNP)0.2A
晶体管输出
(NPN)0.2A
晶体管输出
(PNP)0.2A
晶体管输出
(NPN)0.2A
晶体管输出
(PNP)0.2A
晶体管输出
(NPN)0.2A
晶体管输出
(PNP)0.2A
晶体管输出
(NPN)0.2A
晶体管输出
(PNP)0.2A
端子台 ― AFP0RC10RS
端子台 有 AFP0RC10CRS
端子台 ― AFP0RC14RS
端子台 有 AFP0RC14CRS
MIL
连接器
MIL
连接器
MIL
连接器
MIL
连接器
MIL
连接器
MIL
连接器
COM
(RS232C )
端口
― AFP0RC16T
― AFP0RC16P
有 AFP0RC16CT
有 AFP0RC16CP
― AFP0RC32T
― AFP0RC32P
有 AFP0RC32CT
有 AFP0RC32CP
有 AFP0RT32CT
有 AFP0RT32CP
有 AFP0RF32CT
有 AFP0RF32CP
订购品番
1-4
1.2.2 FP0 扩展单元
品名
FP0 -E8
扩展单元
FP0 -E16
扩展单元
FP0 -E32
扩展单元
I / O 点数
8 点
(输入 8 点 )
8 点
(输入 4 点 / 输出 4 点 )
8 点
(输出 8 点 )
8 点
(输出 8 点 )
8 点
(输出 8 点 )
16 点
(输入 16 点 )
16 点
(输入 8 点 / 输出 8 点 )
16 点
(输入 8 点 / 输出 8 点 )
16 点
(输入 8 点 / 输出 8 点 )
16 点
(输出 16 点 )
16 点
(输出 16 点 )
32 点
(输入 16 点 / 输出 16 点 )
32 点
(输入 16 点 / 输出 16 点 )
电源
电压
-
24V
DC
24V
DC
- -
- -
-
24V
DC
-
-
- -
- -
-
-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 继电器输出 2A 端子台 FP0 -E8YRS AFP03020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24V DC
±公共端
规格
输入规格 输出规格 端子形状
- MIL 连接器 FP0 -E8X AFP03003
继电器输出 2A 端子台 FP0 -E8RS AFP03023
晶体管输出
(NPN)0.1A
晶体管输出
(PNP)0.1A
- MIL 连接器 FP0 -E16X AFP03303
继电器输出 2A 端子台 FP0 -E16RS AFP03323
晶体管输出
(NPN)0.1A
晶体管输出
(PNP)0.1A
晶体管输出
(NPN)0.1A
晶体管输出
(PNP)0.1A
晶体管输出
(NPN)0.1A
晶体管输出
(PNP)0.1A
MIL 连接器 FP0- E8YT AFP03040
MIL 连接器 FP0- E8YP AFP03050
MIL 连接器 FP0- E16T AFP03343
MIL 连接器 FP0- E16P AFP03353
MIL 连接器 FP0- E16YT AFP03340
MIL 连接器 FP0- E16YP AFP03350
MIL 连接器 FP0- E32T AFP03543
MIL 连接器 FP0- E32P AFP03553
型号 订购品番
1.2.3 智能单元
品名 规格 型号 订购品番
FP0 热电偶单元
FP0
模拟 I / O 单元
FP0 A / D 转换单元
FP0 D / A 转换单元
FP0 测温电阻体单元
( RTD 单元)
K、 J、 T、 R 热电偶、 分辨率 0.1℃ FP0- TC4 AFP0420
K、 J、 T、 R 热电偶、 分辨率 0.1℃ FP0- TC8 AFP0421
<输入规格>
通道数:2 通道
输入量程:电压 0~5V、-10~+10V (分辨率 1 / 4000)
<输出规格>
通道数:1 通道
输出量程:电压 -10~+10V (分辨率 1 / 4000)
<输入规格>
通道数:8 通道
输入量程:电压 0~5V、-10~+10V、-100~100mV
<输出规格>
通道数:4 通道
输出量程:(电压输出类型) -10~+10V
Pt100 、Pt1000 、Ni1000
分辨率 0.1 ℃ / 0.01℃(切换式)
电流 0 ~20mA (分辨率 1 / 4000)
电流 0 ~20mA (分辨率 1 / 4000)
(分辨率 1 / 4000 )
电流 0 ~20mA (分辨率 1 / 4000)
(分辨率 1 / 4000 )
(电流输出类型) 4 ~20mA (分辨率 1 / 4000)
FP0- A21 AFP0480
FP0- A80 AFP0401
FP0- A04V AFP04121
FP0- A04I AFP04123
FP0RTD6 AFP0430
1-5
1.2.4 链接单元
品名 规格 电源规格 型号 订购品番
使 FP0 作为 CC-Link 从站发挥功能的单元。在 FP0 扩
FP0 CC-Link
从站单元
FP0 I / O 链接
单元
C- NET 适配器
S2 类型
(FP0 侧)
(计算机侧用)
FP Web -Server2 单元
展总线的最右端只能连接 1 台。
注)与 FP0 热电偶单元混合使用的情况下,精度会发
生变化。
使 FP0 作为 MEWNET-F(远程 I / O 系统)的从站
发挥功能的链接单元。
为通过 C-NET 使用高位计算机和计算机的链接功能
而准备的 RS485 适配器。带 FP0 编程口线缆 30cm。
无需电源。
为通过 C-NET 使用高位计算机与连接到网络的 PLC
的计算机链接功能而准备的 RS485 适配器。
将 FP 系列和 RS232C 设备连接到 Ethernet 的单元。
配备了 Web 功能・ 邮件功能。
1.2.5 电源单元
品名 规格 型号 订购品番
FP0 电源单元
输入电压 100 ~240V AC 自由输入。
输出容量 0.7A 24V DC
24V DC FP0- CCLS AFP07943
24V DC FP0- IOL AFP0732
- - AFP15402
100~240V AC - AFP8536 C- NET 适配器
24V DC - AFP8532
FP- WEB2 AFP0611
FP0- PSA4 AFP0634
1.2.6 选配件·修理部品
品名 规格 订购品番
FP 存储装载器
端子台用螺丝刀 继电器输出型。对端子台(Phoneix 生产)接线时需要使用。 AFP0806
散线压接工具(压接工具) 对晶体管输出型附带的连接器接线时需要。 AXY52000
FP0 安装板窄长 30 型 将 FP0R C32/T32/F32 垂直安装到控制柜上时所使用的安装板 AFP0811 (10 个装)
FP0 安装板窄长型 将 FP0 扩展单元垂直安装到控制柜上时所使用的安装板 AFP0803( 10 个装)
FP0 安装板平整型 将控制单元水平安装到控制柜上时所使用的安装板 AFP0804 (10 个装)
I / O 线缆
端子台插座 继电器输出·端子台型中附带。修理部品。 AFP0802(2 个装)
散线压接插座 晶体管输出型中附带·修理部品。 AFP0807(2 个装)
FP0 电源线缆 FP0 各种单元中附带·修理部品。长度 1m。 AFP0581(1 根装)
FP0R / FP∑电源线缆 FP0R 控制单元中附带·修理部品。长度 1m。 AFPG805(1 根装)
数据清除型 AFP8670
数据保持型 AFP8671
带单侧连接器的散线线缆(10 芯) AWG22
2
、 2 根(蓝·白) 1 套
0.3mm
长度 1m AFP0521 (2 根一套)晶体管输出类型用
长度 3m AFP0523 (2 根一套)
1-6
1.3 单元组合的限制
在 FP0R 的右侧包括 FP0 扩展 I / O 单元和智能单元在内,最多可扩展 3 台。
还可混合使用继电器输出、晶体管输出型。
■ 控制 I / O 点数
控制
单元的种类
C10 10 点 最大 58 点 最大 106 点
C14 14 点 最大 62 点 最大 110 点
C16 16 点 最大 112 点 最大 112 点
C32
T32
F32
注意:
·请在其他扩展单元的最右侧扩展 FP0 热电偶单元。
在左侧进行扩展的情况下,综合精度将会变差,因此推荐在右侧扩展。
·请在其他扩展单元的最右侧扩展 FP0 CC-Link 从站单元。右侧没有扩展连接器。
·请在其他扩展单元的最右侧扩展 FP0 测温电阻体单元。
单台控制单元
中的 I / O 点数
32 点 最大 128 点 最大 128 点
同种输出
单元的扩展
晶体管输出
单元的扩展
1-7
1.4 编程工具
1.4.1 编程所需要的工具
1. 编程软件
·FP 系列可以通用。
·FP0R 使用 Windows 版软件「FPWIN GR
Ver.2」和「FPWIN Pro Ver.6」。
以往的 FPWIN GR Ver.1x、DOS 版的 NPST-GR、
FP 编程器将无法使用,敬请注意。
2. 计算机连接用线缆
·备有 DOS / V 机用线缆。
·可使用市售的 miniUSB 线缆进行连接。
1.4.2 软件的使用环境及适用线缆
■ 标准梯形图编程软件 FPWIN GR Ver.2
软件种类 所要求的 OS 硬盘容量 订购品番
FPWIN GR Ver.2
中文菜单
FPWIN GR Ver.2
英文菜单
注 1 )若未安装 Ver.1.1 则无法升级版。
注 2 ) 从 Ver.2.0 升级至 Ver.2.1 以上的最新版时,可通过本公司的 HP(http://panasonic-denko.co.jp/ac/c )
进行免费升级。请使用最新版。
注 3)简易型仅可在 FP-e、FP∑、FP0、FP-X、FP1、FP-M 各个系列中进行使用。
注 4)使用 Windows95 的 OS 时,无法使用 USB 线缆进行连接。
完整型 AFPS10820
升级版
完整型 AFPS10520
简易型 AFPS11520
升级版
Windows98
Windows Me
Windows2000
Windows XP
Windows Vista
40MB 以上
AFPS10820R
AFPS10520R
■ 依据 IEC61131 -3 的编程软件 FPWIN Pro Ver.6
软件种类 所要求的 OS 硬盘容量 订购品番
FPWIN Pro Ver.6
英文菜单
注 1 ) Ver.6 中没有简易型和升级版。
注 2 ) 从 Ver6.0 升级至 Ver6.1 以上的最新版时,可通过本公司的 HP(http://panasonic-denko.co.jp/ac/c )
进行免费升级。请使用最新版。
Windows2000
Windows XP
Windows Vista
100MB 以上 AFPS50560
1-8
■ 计算机的种类和适用线缆
● 计算机(RS232C ) ⇔ 控制单元( RS232C )
D -Sub 连接器线缆
计算机侧连接器 PLC 侧连接器 规格 订购品番
D -Sub 9 针
注)用计算机连接线缆来连接无串行端口的计算机时,需要使用 USB/RS232C 转换线缆。
微型 DIN 圆 5 针 L 型(3m)
微型 DIN 圆 5 针 扁平型(3m)
●计算机(USB )⇔ 控制单元(USB )
USB 线缆
请使用市售的线缆。
线缆种类 长度
USB2.0 线缆( A: miniB) 最长 5m
注)使用 USB 通信时,需要使用 Windows2000 以上的 OS。
AFC8503
AFC8503S
1-9
1-10
第 2 章
控制单元的规格和功能
2-1
2.1 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2.1.1 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①状态显示 LED
显示 PLC 的运行 / 停止、错误 / 报警等动作状态。
LED LED 的状态和动作状态
RUN (绿)
PROG. (绿)
ERROR / ALARM(赤)
2-2
亮灯: RUN 模式 - 程序执行中
闪烁: 在 RUN 模式下强制执行输入/输出中。(RUN、PROG.LED 交替闪烁)
亮灯: PROG.模式 - 运行停止中
在 PROG. 模式下强制执行输入/输出中。
闪烁: 在 RUN 模式下强制执行输入/输出中。(RUN、PROG.LED 交替闪烁)
闪烁: 自诊断查出错误(ERROR)
亮灯: 硬件异常或程序运算发生停滞、监控(watchdog timer)动作中(ALARM)
②RUN / PROG. 模式切换开关
PLC 运行模式的切换开关。
开关 动作模式
RUN (位置·上) RUN 模式 :执行程序,开始运行。
PROG. (位置·下) PROG.模式:运行停止中。 还可利用工具进行编程。
·还可以利用编程工具通过远程操作,切换运行/ 停止模式。
·利用编程工具切换运行/ 停止模式时,有时会导致 RUN/PROG. 模式切换开关设定和实际的动作有差
异。请通过状态显示 LED 确认实际的动作模式。
·重新接通电源时,按照 RUN/PROG. 模式切换开关设定的模式动作。
③USB 连接器(微型 USB B 型( 5 针))
用于连接编程工具的连接器。
可以使用市售的 USB 电缆(USB2.0 电缆(A:miniB))。
④编程口(RS232C )
连接编程工具的连接器。
在控制器主机的编程口中,使用市售的微型 5 针 DIN 连接器。
针 No. 名 称 简 称 信号方向
1 信号用接地 SG -
2 发送数据 SD 单元 → 外部设备
3 接收数据 RD 单元 ← 外部设备
4 (未使用) - -
5 +5 V +5 V 单元 → 外部设备
·出厂时的设定如下所示。请通过系统寄存器进行变更。
速率 9600bps
数据长度 8bit
奇偶校验 奇数
停止位 1bit
注)编程口的单元 No.(站号)请通过系统寄存器进行设定。
⑤输入连接器
⑥输入显示 LED
⑦输出连接器
⑧输出显示 LED
⑨电源连接器(24V DC )
请供给 24V DC。请使用附带的电缆(AFPG805)进行连接。
⑩COM 端口(RS232C 端口)(C10CR 、C14CR 、C16C 、C32C 、T32C 、F32C )
可连接具有 RS232C 的设备,进行数据的输入/输出。
⑪
扩展用挂钩
用于扩展单元的固定。另外,安装到扁平型安装板(AFP0804 )上时,也需要使用右侧的扩展挂钩。
⑫
FP0 扩展用右侧连接器
连接扩展在控制单元右侧的 FP0 / FP Σ 兼用的扩展单元和内部电路。(揭下标签后,可看到连接器。)
⑬
DIN 挂钩
可以轻松一按即安装在导轨上。另外,安装到窄长型安装板 30 型( AFP0803 )上时,也需要使用 DIN
挂钩。
2-3
2.2 输入 /输出规格
2.2.1 输入规格
■ 输入规格(所有类型共通)
项 目 规格
绝缘方式 光耦绝缘
额定输入电压 24V DC
使用电压范围 21.6V DC ~ 26.4V DC
额定输入电流 约 2.6mA
公共端方式
最小 ON 电压 / 最小 ON 电流 19.2V DC / 2mA
最大 OFF 电压 / 最大 OFF 电流 2.4V DC / 1.2mA
输入阻抗 9.1k Ω
响应时间
动作显示 LED 显示
注)以上规格为额定输入电压 24V DC 、25 ℃。
■ 同时输入 ON 点数的限制
同时输入 ON 点数,请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减少到下图范围内。
OFF→ ON
ON→ OFF 同上
C10:6 点 / 公共端
C14、 C16: 8 点 / 公共端
C32/T32/F32: 16 点 / 公共端
(输入电源的极性+ /-均可)
μ
s 以下
20
注)可通过系统寄存器来设定输入时的常数
(0.1ms~64ms)
2-4
■ 电路图
R1= 9.1kΩ R2= 1kΩ
2.2.2 输出规格
■ 晶体管输出规格
项 目
绝缘方式 光耦绝缘
输出形式 开路集电极
额定负载电压 5V DC~24V DC 24V DC
负载电压允许范围 4.75V DC~26.4V DC 21.6V DC~26.4V DC
最大负载电流 0.2A
公共端方式
OFF 时漏电流 1μA 以下
ON 时最大压降 0.2V DC 以下
响应时间
外部供给电源
(+、―端子)
浪涌吸收器 齐纳二极管
动作显示 LED 显示
■ 同时输出 ON 点数的限制
同时输出 ON 点数,请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减少到下图范围内。
规格
NPN PNP
C16:8 点 / 公共端
C32/T32/F32:16 点 / 公共端
OFF→ ON 20μs 以下 (负载电流 5mA 以上时)
0.1ms 以下 (负载电流 0.5mA 以上时)
ON→ OFF 40μs 以下 (负载电流 5mA 以上时)
0.2ms 以下 (负载电流 0.5mA 以上时)
电压 21.6V DC ~26.4V DC
电流 C16 :30mA 以下
C32/T32/F32: 60mA 以下
C16: 35mA 以下
C32/T32/F32: 70mA 以下
■ 电路图
[NPN ] [PNP]
2-5
■ 继电器输出规格(C10/C14)
项 目 规格
输出形式 1 a 输出
额定控制容量 2A 250V AC、2A 30V DC (4.5A 以下 / 公共端)注)
公共端方式
响应时间
寿命
浪涌吸收器 无
动作显示 LED 显示
注)电阻负载
OFF → ON 约 10ms
ON → OFF 约 8ms
机械性 2000 万次以上 (通断频率 180 次 / 分)
电气性 10 万次以上 (以额定控制容量,通断频率 20 次 / 分)
C10:2 点 / 公共端+1 点 / 公共端+1 点 / 公共端
C14:4 点 / 公共端+1 点 / 公共端+1 点 / 公共端
■ 电路图
2-6
2.3 端子排列图
型番 端子排列图
C10RS
C10CRS
C14RS
C14CRS
2-7
型番 端子排列图
C16T
C16CT
C16P
C16CP
注意:输入电路的两个 COM 端子在内部相连。
2-8
注意:输入电路的两个 COM 端子在内部相连。
C32T
C32CT
T32CT
F32CT
C32P
C32CP
T32CP
F32CP
型番 端子排列图
注意: 输入电路的四个 COM 端子在内部相连。
输出电路的两个(+)端子在内部相连。
输出电路的两个(-)端子在内部相连。
注意: 输入电路的四个 COM 端子在内部相连。
输出电路的两个(+)端子在内部相连。
输出电路的两个(-)端子在内部相连。
2-9
2.4 FP0R-T32 备份 /日历时钟功能
FP0R-T32 控制单元上配备有二次电池(充电式)。
可使用运算用内存的备份功能和日历时钟功能(实时时钟)。
2.4.1 关于备份功能
●运算用内存的备份
①定时器/计数器(T/C)
②内部继电器(R)
③数据寄存器(DT)
④步进梯形程序图
编程工具中所指定的范围即为备份的保持区域。
未指定的情况下,使用初始值设定的范围。
注)电量用完,保持区域变得不确定的情况下,在下次接通电源时,保持区域的值将被清零。
要点!:
程序及系统寄存器与内置备份电池无关,由内置 ROM 进行保持。
2-10
2.4.2 日历时钟(实时时钟)
FP0R-T32 中可使用日历时钟(实时时钟)功能。
注)由于在初始状态下值为不确定的值,因此请使用编程工具等写入值。
■ 日历时钟(实时时钟)的区域
日历时钟(实时时钟)功能中,可使用传输指令读取存储在特殊数据寄存器 DT90053 ~DT90057 中
的时、分、秒、日、年等数据,然后通过时序程序加以使用。
特殊数据
寄存器番号
DT90053
DT90054
DT90055
DT90056
DT90057 -
■ 日历时钟(实时时钟)的设定
●使用编程工具进行设定
FPWIN GR
1. 请在菜单中选择[在线(L ) ] →[在线编辑( N )],或者同时按下 CTRL 和 F2 键,将画面
切换到【在线监控】。
2. 请选择菜单中的[工具(T )]→[ PLC 日期 / 时间设置(D )]。
PLC 日期 / 时间设置对话框
高位字节 低位字节 读取 写入
时数据
H00~ H23
分数据
H00~ H59
日数据
H01~ H31
年数据
H00~ H99
执行上述操作后,将显示左图所示的「PLC 日期 / 时
间设置对话框」。请输入日期和时间,并点击[登录]
按钮。
分数据
H00 ~H59
秒数据
H00 ~H59
时数据
H00 ~H23
月数据
H01 ~H12
星期数据
H00 ~H06
○ ×
○ ○
○ ○
○ ○
○ ○
FPWIN Pro
1. 请在菜单中选择[在线(L )]→[在线模式( L )],或者同时按下 Shift 和 Esc 键,将画面
切换到【在线模式】。
2. 请选择菜单中的[监控(M)]→[特殊继电器·特殊数据寄存器(R)]。
3. 显示画面,请设定各个参数。
2-11
■ 使用程序进行设定、变更
①向作为日历时钟(实时时钟)的设定区域而分配的特殊数据寄存器
DT90054~ DT90057 传输要写入的值。
②在 DT90058 中写入 H8000。
注)请通过微分指令执行传输、或者按照 H8000 → H0000 的顺序进行传输。
【 例 】 写入日期/时间
X0 置 ON 后,校准 5 日 12 时 0 分 0 秒。
注意:由于在初始状态下值为不确定的值,因此请使用编程工具等写入值。编程工具中不会对星期
数据进行自动设定,因此决定将星期几作为 01 后再进行设定。
■ 日历时钟(实时时钟)的使用示例
●规定时间自动开始
使用日历时钟(实时时钟)功能,在每天上午的 8 点 30 分输出 1 秒(Y0)信号。
例如,利用特殊数据寄存器的 DT90053 内所存储的「时分数据」,在规定时间输出信号。
·DT90053 中高位 8 位的「时数据」、低位 8 位的「分数据」以 BCD 形式存储。
·将这个「时分数据」与任意时间(BCD )相比较,利用特殊内部继电器的 R900B(=标志)来检查
时间的一致性。
2-12
2.4.3 关于内置备份电池
■ 关于内置备份电池的可使用时间(备份时间)
内置备份电池在单元出厂时未进行充电。
使用前,请将电量充满。(完全充电(环境温度:25℃):72 小时)
另外,如果向控制单元提供 DC 电源,将会自动地进行充电。
●充电时间与备份时间的关系
备份时间的天数因充电的时间比例而异。
在环境温度 25 ℃下进行完全充电(72 小时)时,备份时间约为 50 天。
备份时间因充电时的环境温度而异。
充电时环境温度 备份时间的天数
70℃ 约 14 天
-20℃ 约 25 天
■ 内置备份电池的预计寿命
内置备份电池的寿命根据控制单元 ON 时(通电时)的环境温度而有所变化。
注)控制单元 OFF 时(未通电时)的温度基本上不会对寿命产生影响。
环境温度 内置备份电池的寿命
55℃ 约 430 天<约 1 年>
45℃ 约 1200 天<约 3 年>
40℃ 约 2100 天<约 6 年>
35℃ 约 3300 天<约 9 年>
34℃以下 约 10 年
注意: 内置备份电池无法进行更换。
2-13
2-14
第 3 章
关于扩展
3-1
3.1 扩展方法
FP0 扩展单元(扩展 I / O 单元、智能单元)在控制单元的右侧进行扩展。
对单元进行扩展时,请使用单元侧面的 FP0 扩展用右侧连接器、扩展用挂钩。
①请揭下单元右侧的标签,露出内部的 FP0 扩展用右侧连接器。
②请用螺丝刀等将上下的扩展用挂钩拉起。
③请将主机侧和扩展侧的四角突起部位对准,并进行安装。此时,请牢固嵌合连接
器,避免使单元之间产生缝隙。
④请将步骤②中拉起的扩展用挂钩拉下,并固定单元。
3-2
3.2 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 扩展单元
■ 各部分的名称和功能
① 电源连接器
请供给 24V DC 。请使用附带的电缆(AFP0581 )进行连接。
② 输入连接器
③ 输入显示 LED
④ 输出连接器
⑤ 输出显示 LED
⑥ 扩展用挂钩
用于扩展单元的固定。
⑦ 扩展用连接器
连接扩展单元和内部电路。
⑧ DIN 挂钩
可以轻松一按即安装在导轨上。另外,安装到窄长型安装板(AFP0803 )上时,也需要使用 DIN 挂钩。
3-3
3.3 输入/ 输出规格
(1 )输入规格
项 目 规格
绝缘方式 光耦绝缘
额定输入电压 24V DC
额定输入电流 约 4.3mA(使用 24VDC 时)
输入阻抗 约 5.6kΩ
使用电压范围 21.6V DC ~ 26.4V DC
公共端方式
(输入电源的极性+/-均可)
最小 ON 电压 / 最小 ON 电流 19.2V DC / 3mA
最大 OFF 电压 / 最大 OFF 电流 2.4V DC / 1mA
响应时间
动作显示 LED 显示
■ 同时 ON 点数的限制
单元的同时 ON 点数,请根据环境温度的变化,减少到下图范围内。
E8X / E16P / E16T 8 点 / 公共端
E32T / E16X 16 点 / 公共端
E8R 4 点 / 公共端
OFF → ON 2 ms 以下
ON → OFF 2 ms 以下
3-4
(2 )输出规格
■ 继电器型输出规格
E8RS / E8YRS / E16RS
项 目 规格
输出形式 1 a继电器输出
额定控制容量 2A 250VAC 、2A 30VDC (每个公共端最大 4.5A 以下)
公共端方式
响应时间
寿命
E8R
E16R、 E8YR 8 点 / 公共端
OFF → ON 约 10ms
ON → OFF 约 8ms
机械性 2000 万次以上
电气性 10 万次以上
4 点 / 公共端
注)
浪涌吸收器 无
动作显示 LED 显示
注)电阻负载
■ 晶体管型输出规格
(NPN 输出型:E8YT / E16YT / E16T / E32T)
(PNP 输出型:E8YP / E16YP / E16P / E32P)
项 目
NPN PNP
绝缘方式 光耦
输出形式 开路集电极
额定负载电压 5V DC~24V DC
负载电压允许范围 4.75V DC~26.4V DC 21.6V DC~26.4V DC
最大负载电流 0.1A / 点 (每个公共端最大 1A)
最大冲击电流
公共端方式
E16T、 E8Y 8 点 / 公共端
E32、 E16Y 16 点 / 公共端
0.3A
OFF 时漏电流 100μA 以下
ON 时最大压降 1.5V 以下
电压 21.6V DC ~26.4V DC 外部供给电源
(内部电路用)
响应时间
浪涌吸收器 齐纳二极管
电流 3mA / 1 点
OFF→ ON 1ms 以下
ON→ OFF 1ms 以下
动作显示 LED 显示
规格
24V DC
3-5
3.4 端子排列图
型番 端子排列图
E8RS
E16RS
E8YRS
3-6
型番 端子排列图
E8X
E16T
E8YT
E16X
E32T
E16YT
注意: 输入电路的两个 COM 端子在内部相连。
注意: 输入电路的四个 COM 端子在内部相连。
输出电路的两个(+)端子在内部相连。
输出电路的两个(-)端子在内部相连。
3-7
型番 端子排列图
E16P
E8YP
E32P
E16YP
注意: 输入电路的两个 COM 端子在内部相连。
3-8
注意: 输入电路的四个 COM 端子在内部相连。
输出电路的两个(+)端子在内部相连。
输出电路的两个(-)端子在内部相连。
第 4 章
I / O 的分配
4-1
4.1 I / O 的分配
注)实际可使用的 I/O 编号范围因单元而异。
■ 关于 I / O 的编号
● X· Y 编号的指定方法
FP0R 的输入和输出使用相同的编号。
●输入/输出继电器编号的计数方法
由于输入/ 输出继电器 X ·Y 有时会以 16 点为单位进行使用,因此,如下所示,用十进制和 16 进制
的组合表示。
4-2
4.2 FP0R 控制单元的分配
4.2.1 FP0R 控制单元的 I / O 编号
FP0R 控制单元的 I/O 分配是固定的。
控制单元的种类 分配点数 I / O 编号
C10
C14
C16
C32/T32/F32
输入(6 点) X0 ~X5
输出(4 点) Y0 ~Y3
输入(8 点) X0 ~X7
输出(6 点) Y0 ~Y5
输入(8 点) X0 ~X7
输出(8 点) Y0 ~Y7
输入(16 点) X0 ~XF
输出(16 点) Y0 ~YF
4-3
4.3 FP0 扩展单元的 I / O 编号
·扩展时 PLC 会自动地分配 I / O ,因此无需设定。
·扩展单元的 I / O 分配取决于连接位置。
单元的种类 分配点数 扩展单元 1 扩展单元 2 扩展单元 3
FP0- E8X 输入(8 点) X20~ X27 X40~ X47 X60~ X67
FP0- E8R
FP0- E8YT / P
FP0- E8YR
FP0
扩展单元
FP0
模拟
I / O 单元
FP0
A / D 转换
单元
FP0 热电偶
单元
FP0
D / A 转换
单元
FP0
I / O 链接
单元
FP0
测温电阻体
单元
·可以利用含有转换数据切换标志的用户程序进行切换,并对 FP0 A / D 转换单元(FP0-A80)、
FP0 热电偶单元(FP0-TC4 / FP0-TC8)、FP0 D / A 转换单元(FP0-A04V / FP0-A04I)的各
个通道的数据进行读取或者写入。
FP0- E16X 输入( 16 点) X20~ X2F X40~ X4F X60~ X6F
FP0- E16R
FP0- E16T / P
FP0- E16YT / P 输出( 16 点) Y20~ Y2F Y40~ Y4F Y60~ Y6F
FP0- E32T / P
FP0- A21
FP0- A80
FP0- TC4
FP0- TC8
FP0- A04V
FP0- A04I
FP0- IOL
FP0RTD
输入(4 点) X20 ~X23 X40 ~X43 X60 ~X63
输出(4 点) Y20 ~Y23 Y40 ~Y43 Y60 ~Y63
输出(8 点) Y20 ~Y27 Y40 ~Y47 Y60 ~Y67
输入(8 点) X20 ~X27 X40 ~X47 X60 ~X67
输出(8 点) Y20 ~Y27 Y40 ~Y47 Y60 ~Y67
输入(16 点) X20 ~X2F X40 ~X4F X60 ~X6F
输出(16 点) Y20 ~Y2F Y40 ~Y4F Y60 ~Y6F
输入(16 点)
CH0
输入( 16 点)
CH1
输出(16 点)
输入(16 点)
CH0 、2 、 4 、 6
输入(16 点)
CH1 、3 、 5 、 7
输入(16 点)
输出(16 点)
CH0 、2 、 4 、 6
输出(16 点)
CH1 、3 、 5 、 7
输入 32点 X20~X3F X40~X5F X60~X7F
输出 32 点 Y20 ~Y3F Y40 ~Y5F Y60 ~Y7F
输入 (16 点)
CH0 、2 、 4
输入 (16 点)
CH1 、3 、 5
输出(16 点)
WX2
( X20~ X2F)
WX3
( X30~ X3F)
WY2
( Y20~ Y2F)
WX2
( X20~ X2F)
WX3
( X30~ X3F)
WX2
( X20~ X2F)
WY2
( Y20~ Y2F)
WY3
( Y30~ Y3F)
WX2
( X20~ X2F)
WX3
( X30~ X3F)
WY2
( Y20~ Y2F)
WX4
( X40~ X4F)
WX5
( X50~ X5F)
WY4
( Y40~ Y4F)
WX4
( X40~ X4F)
WX5
( X50~ X5F)
WX4
( X40~ X4F)
WY4
( Y40~ Y4F)
WY5
( Y50~ Y5F)
WX4
( X40~ X4F)
WX5
( X50~ X5F)
WY4
( Y40~ Y4F)
WX6
( X60~ X6F)
WX7
( X70~ X7F)
WY6
( Y60~ Y6F)
WX6
( X60~ X6F)
WX7
( X70~ X7F)
WX6
( X60~ X6F)
WY6
( Y60~ Y6F)
WY7
( Y70~ Y7F)
WX6
( X60~ X6F)
WX7
( X70~ X7F)
WY6
( Y60~ Y6F)
4-4
第 5 章
安装和接线
5-1
5.1 安装
5.1.1 安装环境和安装空间
■ 周边环境(请以普通规格范围内使用为条件进行安装。)
·环境温度:0 ~ +55 ℃
·环境湿度:10 ~ 95 %RH (at 25 ℃ 应无凝露)
·假设在汚染度 2 的环境中进行使用。
·请勿在以下环境中使用。
- 阳光直射的场所
- 可能因急剧的温度变化而产生凝露的场所
- 有腐蚀性气体或可燃性气体的环境
- 尘埃、铁粉及盐分较多的场所
- 可能会受到汽油、稀释剂、酒精等有机溶剂或氨水、氢氧化钠等强碱侵蚀的场所及环境
- 可能会直接受到振动或者冲击的场所及直接受到水滴侵袭的场所
- 高压电线、高压设备、动力线、动力设备或者有业余无线电等发射装置的设备,以及产生较大的
开关浪涌冲击设备的附近 (至少需相距 100mm)
■ 关于静电
·为防止静电破坏,请勿直接接触连接器类的针。
·请在人体静电放电的状态下进行操作。
■ 对散热的考虑
为便于散热,将编程口朝下安装。
5-2
·请避免以下安装方法。
·请不要安装在如加热器、变压器以及大容量电阻等发热量较大的设备上。
■ 关于安装空间
·为了便于散热及单元的更换,安装时,请与周边的管道及其他设备保持 50mm 以上的距离。
·在控制柜的门等 PLC 主机的前面安装设备时,为了避免放射干扰及发热的影响,应和其他设备保
持 100mm 以上的距离。
·为了连接工具或接线,应与控制单元表面保持 100mm 以上的距离。
5.1.2 安装方法
■ 在 DIN 导轨上的安装·拆除
可以非常方便地安装在 DIN 导轨上。
安装方法
①将上部的脚勾住 DIN 导轨。
②再按压下部使其入轨。
拆除方法
①将一个平头螺丝刀插入连接杆。
②向下拉此连接杆。
③将主机从导轨上卸下。
5-3
5.1.3 使用可选件安装板安装
■ 使用 FP0 窄长型安装板(AFP0803)时
(FP0 安装用)
请用 M4 尺寸的小螺丝,按照以下尺寸进行安装。
后面与安装在 DIN 导轨上时的安装步骤相同。
注意:
使用扩展单元的情况下,将所使用的安装板全部组合后,请用螺丝进行固定。请将四角上的每个螺丝都拧紧。
【 例 】 使用最大数量的扩展单元时(使用 AFP0811 、 AFP0803 )
5-4
■ 使用扁平型安装板(AFP0804)时
请用 M4 尺寸的小螺丝,按照以下尺寸进行安装。
请拉出单元上的扩展用挂钩,在对准安装板的状态下进行锁定。
另外,通过使用安装板,还可横向地安装到 DIN 导轨上。
注意:
使用扁平型安装板(AFP0804)时,请在单个控制单元的状态下进行使用。
与 FP0 扩展单元进行组合时请勿使用。
5-5
5.2 电源的接线
5.2.1 电源的接线
■ 关于单元上的电源接线
使用单元中附带的电源电缆(品番:AFPG805)来连接电源。
褐:24V DC
蓝:0V
绿:功能接地
■ 电源供给线请使用绞线
为了降低干扰的影响,请对电源线(褐和蓝)实施拧绞处理(绞线处理)。
■ 采用内置保护电路的绝缘型电源
·为保护电源线不受异常电压的影响,请使用内置保护电路的绝缘型电源。
·单元上的调节器使用非绝缘型产品。
·使用未内置保护电路的电源装置时,请务必通过保险丝等保护元件来向单元供电。
■ 电源电压需在电压允许范围内
额定电压
动作电压范围 21.6V DC ~ 26.4V DC
■ 电源系统应分离
·连接到控制单元、输入设备、动力设备的接线,请分别使用不同的系统。
24V DC
5-6
■ 请注意电源顺序
·请注意电源顺序,控制单元的电源应在输入/ 输出用电源之前关闭。
·如果先关闭输入/ 输出用电源,控制单元有时会检测到输入值的变化,并引发意外的顺序动作。
·控制单元与扩展单元的电源必须使用同一电源,以便同时进行 ON/OFF 。
5.2.2 关于接地
■ 当干扰的影响较大时应采用接地
在通常的环境下,已具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但是,在干扰特别大的环境下请进行接地处理。
■ 采用专用接地
·请采用接地电阻在 100 Ω 以下的接地方式。
·接地点请尽可能靠近 PLC ,缩短接地线的距离。
·与其他设备共用接地时,有时会导致相反的效果,因此必须使用专用接地。
注意:
由于使用环境的不同,如果进行接地,有时反而会产生问题。
FP0 扩展单元的电源线通过压敏电阻与功能接地连接,因此,电源线与大地之间存在异常电位时,有
可能造成压敏电阻的短路。另外,FP0R 控制单元的电源线通过高耐压电容与功能接地连接,因此没
有问题。
正极接地的情况下,请勿对功能接地端子实施接地
对电源的+端子实施接地后进行使用的情况下,请勿对 FP0R 的功能接地端子实施接地并使用。
视计算机的种类而定,有的 RS232C 端口的 SG 端子与连接器的外廓相连。另外,FP0R 的编程口外
廓与功能接地端子相连。
因此,通过连接计算机,可以连接 FP0R 的 GND 端子和功能接地端子。尤其是实施正极接地后使用
的情况下,由于 GND 端子上施加-24V 电压,因此在该状态下,若将 GND 端子与功能接地端子相
连接,将会导致短路状态的发生。
5-7
5.3 输入 /输出的接线
5.3.1 关于输入侧的接线
■ 和光电传感器·接近传感器之间的连接
继电器输出型
NPN 开路集电极输出型
电压输出型
2 线式输出型
■ 使用带 LED 的舌簧开关时的注意事项
当 LED 串联到输入接点(如带 LED 的舌簧开关)时,
请在 PLC 的输入端子施加 ON 电压以上的电压。
特别当串联连接几个开关时请注意。
■ 使用 2 线型传感器时的注意事项
若使用 2 线型光电传感器或接近传感器,因漏电流
的影响,使对 PLC 的输入端不能关断时,请按左
图所示方法使用泄放电阻。
左图的计算式为输入阻抗 9.1kΩ时的情形。输入阻
抗因输入端子编号不同有所差异。
5-8
■ 使用带 LED 的限位开关时的注意事项
若使用带 LED 的限位开关,由于漏电流的影响,
使对 PLC 的输入不能关断时,请按左图所示方法
使用泄放电阻。
5.3.2 关于输出侧的接线
■ 电感负载的保护电路
·对于电感负载,请安装与负载并联的保护电路。
·特别是继电器输出型中,当通断 DC 电感负载时,有无保护电路对使用寿命影响很大。因此,请务
必在负载的两端连接二极管。
AC 负载(继电器输出型)
DC 负载
■ 使用电容性负载时的注意事项
当连接一个具有较大冲击电流的负载时,为最大限度减低其影响,请按下图安装保护电路。
■ 通过外部保险丝来实现过负载保护
输出电路中未内置保险丝。发生输出的短路等时,为了防止输出电路出现烧损的情况,建议在每个点
上均安装外部保险丝。但是,发生短路等时,有时可能无法起到保护单元元件的作用。
5.3.3 输入/ 输出接线的共通注意事项
■ 输入/输出/动力线应各自分开
·在进行输入线、输出线的接线时,请根据电流容量选定电线的直径。
·对于输入接线和输出接线以及动力线应各自分开,接线时请尽量保持距离。不要将它们在同一管道
中走线或捆扎。
·输入/ 输出接线和动力线与高压线至少相距 100mm 以上。
5-9
5.4 MIL 连接器型的接线
■ 附带的连接器/适用电线
商品本身附带以下连接器。请使用符合以下要求的电线。另外,需要使用专用的工具来进行接线。
●适用电线(绞线)
尺寸 公制截面积 包覆层外径 额定电流
AWG# 22 0.3mm2
AWG# 24 0.2mm2
● 附带的连接器(AFP0807 )
制造商 品名 / 型号
外壳 10P 带极性导向的专用品
松下电工生产
■ 专用工具
制造商 订购品番
松下电工生产 AXY52000
半盖 AXW61001A
接触器 AXW7221 (AWG #22 、#24 用)
φ1.5 ~φ1.1 3A
5-10
要点:
使用扁平电缆用 MIL 连接器时,请指定本公司的型号 AXM110915 (带键的 10 针、有张力缓减)。
此时,适用电线为 AWG #28 ,额定电流为 1A 。
■ 接线方法
包覆层可直接地进行压接,可节省接线的时间。
①从载带上拆下接触器,设置在压接工具上。
②将带有包覆层的电线直接插入,直到碰到端子台,轻握工具。
③压接后,将电线插入到外壳上。
④插完电线后,盖上盖子。
发生接线错误等需要拆下电缆时,使用工具上所附带的拆除针进行拆除。
5-11
5.5 端子台型的接线
■ 附带的端子台 / 适用电线
端子台使用螺丝进行紧固。请使用符合以下要求的电线。
●附带的端子台插座
端子台插座使用 Phoenix Contact Co.,Ltd 生产的产品。
针数
9 针 MC1,5 / 9 -ST - 3,5 1840434
●适用电线(绞线)
尺寸 公制截面积
AWG #24 ~16 0.2mm2~ 1.25mm 2
●适用的带绝缘套管的棒式连接器
使用棒式连接器时,请选用 Phoenix Contact Co.,Ltd 的下列产品。
制造商 截面积 尺寸
Phoenix Contact
Co.,Ltd
● 棒式连接器专用压接工具
制造商
Phoenix Contact
Co.,Ltd
Phoenix Contact Co.,Ltd 编号
型号 产品编号
0.25mm2 AWG# 24 AI 0,25―6 YE
0.50mm2 AWG# 20 AI 0,5―6 WH
0.75mm2 AWG# 18 AI 0,75―6 GY
1.00mm2 AWG# 18 AI 1―6 RD
2
0.5mm
Phoenix Contact Co.,Ltd 编号
型号 产品编号
CRIMPFOX UD6 1204436
× 2 AWG# 20× 2 根用
Phoenix Contact
Co.,Ltd 型号
AI― TWIN 2×
0.5―8 WH
5-12
■ 使用专用工具紧固端子台
紧固端子时,请使用 Phoenix Contact Co., Ltd 的螺丝刀(产品编号: 1205037)、刃宽 0.4× 2.5(型号
SZS 0, 4× 2, 5)。
紧固力矩请选用 0.22~ 0.25N· m( 2.3kgf· cm~ 2.5kgf· cm)。
■ 接线方法
①将导线的包覆层剥掉一段。
②插入电线,直到碰到端子台,顺时针方向拧紧螺丝,固定电线。
(紧固力矩选用 0.22~0.25N·m(2.3kgf·cm~2.5kgf·cm))
■ 接线时的注意事项
遵守以下各项,注意不要断线。
·剥去包覆层时,不要损伤芯线。
·接线时,注意不要使芯线扭结。
·芯线请直接连接,不要焊接。否则有时会因振动而断线。
·接线后,电线上不可施加压力。
·在端子的构造上,若逆时针转动而固定电线时,会造成接触不良。请拔出电线,确认端子孔后重新
接线。
5-13
5.6 COM 端口(RS232C 端口)的接线
■ 端子台 / 适用电线
COM 端口(RS232C 端口)使用螺丝进行紧固。请使用符合以下要求的电线。
●端子台
通信连接器使用 Phoenix Contact Co.,Ltd 生产的产品。
针数
3 针 MKDS1 / 3 -3.5 1751400
●适用电线(绞线)
尺寸 导体截面积
AWG #28 ~16 0.08mm2~ 1.25mm 2
使用对上述电线实施屏蔽后的线缆。建议对屏蔽部分进行接地。另外,使用棒式连接器的情况下,请
参照「5 -5. 端子台型的接线」。
Phoenix Contact Co.,Ltd 编号
型号 产品编号
5-14
■ 接线方法
(1 )将导线的绝缘层剥掉一段。
(2 )插入电线,直至碰到 COM 端口(RS232C 端口)。
(3 )拧紧螺丝。
●使用专用工具紧固端子台
紧固 COM 端口(RS232C 端口)时,请使用 Phoenix Contact Co., Ltd 的螺丝刀(产品编号:1205037)、
刃宽 0.4×2.5(型号 SZS 0, 4×2, 5)。紧固力矩请选用 0.22~0.25N·m(2.3kgf・ cm ~2.5kgf・ cm )。
■ 接线时的注意事项
遵守以下各项,注意不要断线。
·剥去包覆层时,不要损伤芯线。
·接线时,注意不要使芯线扭结。
·芯线请直接连接,不要焊接。否则有时会因振动而断线。
·接线后,电线上不可施加压力。
·在端子的构造上,若逆时针转动而固定电线时,会造成接触不良。请拔出电线,确认端子孔后重新
接线。
5-15
5.7 关于安全措施
5.7.1 关于安全措施
■ 系统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在使用 PLC 的系统中,有时会因以下原因引起误动作。
·PLC 的电源和输入/ 输出设备·动力设备之间电源上电、断电时间不同。
·由于瞬时停电引起的响应时间的偏差。
·PLC 主机、外部电源以及其他设备的异常。
为了防止这种误动作造成的整个系统的异常或事故,请采取以下安全措施。
■ 应在 PLC 的外部设置互锁电路
在控制电机的正转·反转等相反的动作时,请在 PLC 的外部设置互锁电路。
■ 应在 PLC 的外部设置紧急停止电路
用于切断输出设备电源的电路,请设置在 PLC 的外部。
■ PLC 的启动应迟于其他设备(电源顺序)
在输入/ 输出设备、动力设备启动之后,再启动 PLC 。
【方法】
·接通 PLC 的电源后,从 PROG. 模式切换到 RUN 模式。
·设置定时器电路,延迟 PLC 的启动。
注)即使在 PLC 停止的情况下,仍然请先停止 PLC 的运转,然后再使输入/输出设备关断。
■ 接地应牢靠
在变频器等因切换动作产生高压的设备附近,将控制器接地时,应避免共用接地,请采用接地电阻在
100 Ω以下的 D 种(第三种)专用接地。
5.7.2 关于瞬间停电
■ 瞬间停电的动作
瞬间停电时间在 5ms 以下时,FP0R 将继续工作。当超过 5ms 时,根据单元的组合、电源电压等条件
的不同,其动作将发生变化。
(有时会产生与电源复位相同的动作)
5.7.3 关于电源及输出部分的保护
■ 关于电源
请使用内置保护电路的绝缘型电源。控制单元的操作用电源部为非绝缘电路,因此直接施加异常电压
时,可能会导致内部电路发生损坏。
使用没有保护电路的电源时,请通过保险丝等保护元件来供电。
■ 关于输出保护
当由于电机的堵转电流、电磁设备的线圈短路等,流过大于额定控制容量的电流时,请在外部安装保
险丝等保护器件。
5-16
第 6 章
USB 端口的准备
6-1
6.1 关于 USB 连接
使用 USB 电缆连接到计算机,可与 FPWIN GR 等本公司的软件进行通信。
■ 连接时所需要的物品
●关于计算机
通过 USB 连接 FP0R 时,需要使用装有以下 OS 的计算机。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Windows Vista
注意: 使用上述以外的 Windows 时,无法通过 USB 电缆进行连接。
●关于编程工具
FPWIN GR :Ver.2.80 以上
FPWIN Pro :Ver.6.10 以上
●关于 USB 电缆
请准备市售的电缆。
USB2.0 电缆(A :miniB ) 最大 5m
●关于 USB HUB
无法通过 USB HUB 进行连接。
6-2
6.1.1 USB 驱动程序的安装
要想连接 USB,需要安装 USB 驱动程序。
安装步骤因所使用的计算机 OS 而异。
注意:
在有若干个 USB 连接器的计算机中,如果改变 USB 连接器,则有时会要求重新安装 2 个驱动程序,
因此,请重新进行安装。
■ Windows XP
1. 接通 FP0R 的电源,将 FP0R 和计算机用 USB 电缆进行连接。
2. 连接后,计算机会自动地识别 USB 主机驱动程序。显示以下的信息,因此,请选择「否,暂时不」,
单击「下一步」继续。
3. 接着显示下面的信息,因此,请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要继续,单击「下一
步」。
6-3
4. 选择「在这些位置上检索最佳驱动程序(S )」,选中「在搜索中包括这个位置(O )」,并输入
以下文件夹名。
「C:\Program Files\Panasonic-EW Control\FP0R USB\2000_XP 」
请勿选中其它内容。然后单击「下一步(N )」。
5. 开始安装 USB 驱动程序。
在安装的过程中,会出现 Windows 微标测试的警告,请单击「仍然继续(C )」,继续进行安装。
6-4
6. 然后显示以下信息,USB 驱动程序的安装即完成。请单击「完成」。
至此完成 USB 驱动程序的安装。
6.1.2 COM 口的确认
对于与 FP0R 所连接的 USB ,由计算机作为 COM 口加以识别。USB 被分配到哪个 COM 口,因用户
的计算机环境而异。因此,必须确认所分配的 COM 口编号。
■ 设备管理器的显示步骤
●设备管理器的显示
在 FP0R 和计算机由 USB 电缆进行连接的状态下,显示设备管理器。
设备管理器的显示方法会因您所使用的计算机操作系统而异。
Windows XP
依次单击「我的电脑」→「显示系统的信息」→「硬件」标记→「设备管理器」。
Windows 2000
依次单击「我的电脑」→「控制面板」→「系统」→「硬件」标记→「设备管理器」,选择「显示」
→「设备种类」。
6-5
■ COM 口的确认步骤
1. 显示「设备管理器」。
2. 请双击「端口 (COM 和 LPT)」。将显示 COM 口的分配一览表,因此,请确认 COM 口的编号。
「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PLC Virtual UART(COMn)」的显示为所分配的 COM 口。
在以下的画面中,被分配为 COM6 。
要点!:在同 FPWIN GR 等进行连接时,需要 COM 口的编号。
6-6
6.1.3 与编程工具的通信
通过 USB 与编程工具(FPWIN GR / FPWIN Pro )进行通信时,需要执行以下通信设置。
1. 在编程工具中显示「通信设置」窗口。
<FPWIN GR>
选择菜单栏的[选项(O )]→[通信设置(C )]。
<FPWN Pro >
选择菜单栏的[在线(L )]→[通信设置(U )]。
2. 请按照下表进行通信设置。设定完成后,便可用 USB 进行通信。。
网络类型 C -NET(RS232C)
端口 No. 已分配给 USB 的 COM 口 No.
波特率 无法指定速率。即使选择也无效。
(USB2.0 FullSpeed)
数据长
停止位
奇偶校验 奇
8bit
1 bit
6-7
6.1.4 USB 通信的限制事项
对 USB 通信,有以下限制事项。
·要想用 USB 连接 FP0R,需要装载 USB,并且有对应于 USB 的操作系统
(Windows2000 / XP / Vista)的计算机。
·与 USB 相连接的 FP0R 将被识别为由计算机通过 COM 口来进行连接。
·分配给 USB 的 COM 口,其 COM 口编号只要自己不进行变更,则是固定的。
·1 台计算机通过 USB 连接了若干台 FP0R 的情况下,不能同时进行通信。
只有最初所连接的 FP0R 有效,其它的 FP0R 不能进行通信。
6-8
第 7 章
关于通信
7-1
7.1 功能和种类
7.1.1 通信功能和通信端口
FP0R 可以实现以下 4 种通信功能。
可使用的通信端口因所使用的通信功能而异。
通信功能 可使用的通信端口
计算机链接
PC( PLC)链接 COM 口( RS232C 端口)
MODBUS RTU COM 口(RS232C 端口)
7.1.2 计算机链接
·计算机链接是指连接到 PLC 上的计算机拥有发送权,通过向 PLC 发送指令(指令消息),由 PLC
根据该指令做出响应(响应消息),从而实现通信。
·计算机与 PLC 之间的数据交换应使用本公司专用协议「MEWTOCOL -COM 」。
·针对计算机发出的指令,PLC 将自动地返回响应,因此无需在 PLC 侧编制有关通信的程序。
编程口
USB 端口
COM 口( RS232C 端口)
编程口 通用串行通信
COM 口( RS232C 端口)
7.1.3 通用串行通信
·通信端口上连接的图像处理装置、条形码识别器等外部设备的数据,可以用通用串行通信来接收或
发送。
·用 FP0R 的梯形程序进行数据的读出或写入。同外部设备的数据发送和接收则要通过数据寄存器来
进行。
7-2
7.1.4 PC( PLC)链接
·FP0R 支持用双绞线电缆连接与 MEWNET-W0 相对应的 PC(PLC)链 接(最多 16 台)的链接系统。
·使用专用的内部继电器「链接继电器(L)」和数据寄存器「链接寄存器(LD)」,数据可供通过 PC(PLC)
链接连接起来的所有 PLC 共享。
7.1.5 MODBUS RTU
●功能概要
·可以使用 MODBUS RTU 通信协议,在 FP0R 及其它的设备(包括本公司的 FP-e、可编程智能操作
面板 GT 系列、KT 温控器)之间进行通信。
·通过由主站向从站发出指令(指令信息),从站按照其指令做出响应(响应信息)来进行通信。
·具有主站功能和从站功能,最大可实现 255 台设备间的通信。
●主站功能
●从站功能
7-3
7.2 通信端口的种类
7.2.1 编程口
连接编程工具的连接器。
控制机器本身的编程口中使用市售的微型 DIN 连接器 5 针。
针 No. 名 称 简 称 信号方向
1 信号用接地 SG -
2 发送数据 SD 单元 → 外部设备
3 接收数据 RD 单元 ← 外部设备
4 (未使用) - -
7.2.2 USB 端口
连接编程工具的连接器。
5 +5 V +5 V 单元 → 外部设备
可使用市售的 USB2.0 电缆(A :miniB )
规格 USB2.0
连接器形状 USB miniB 型
注)需要安装 USB 驱动程序。
7.2.3 COM 口( RS232C 端口)
螺丝紧固型端子台(3 针)。接线后进行使用。
针 No. 信号名称 名 称
S SD 发送数据(输出)
R RD 接收数据(输入)
G SG 信号用接地
7-4
7.3 通信规格
■ 编程口
规格
接口 RS232C
传输距离 15 m
传输速度 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 bit / s
通信方式 半双工方式
同步方式 起停同步方式
传输格式
数据发送顺序 以字符为单位,从位 0 开始发送
通信功能
■ USB 端口
规格
规格(传输速度) USB2.0 Fullspeed
通信功能 计算机链接(从站)
■ COM 口(RS232C 端口)
规格
接口 RS232C
传输距离 15 m
传输速度 2400,4800,9600,19200,38400,57600,115200 bit / s
通信方式 半双工方式
同期方式 起停同步方式
传输格式
数据发送顺序 以字符为单位,从位 0 开始发送
通信功能
●出厂时的设定
编程口 9600 bit / s 8 位 奇数 1 位
COM 口
(RS232C 端口)
数据长度: 7 bit / 8 bit
奇偶校验: 无 / 有(奇数 / 偶数)
始端代码: 无 STX / 有 STX
终端代码: CR / CR +LF / 无 / ETX
停止位: 1 bit / 2 bit
计算机链接(从站)
调制解调器初始化
通用通信(仅限 RUN 模式时)
数据长度: 7 bit / 8 bit
奇偶校验: 无 / 有(奇数 / 偶数)
始端代码: 有 STX / 无 STX
终端代码: CR / CR+LF / 无 / ETX
停止位: 1 bit / 2 bit
计算机链接(主站 / 从站)
调制解调器初始化
通用通信
MODBUS RTU(主站 / 从站)
PC( PLC)链接
传输速度 数据长度 奇偶校验 停止位
9600 bit / s 8 位 奇数 1位
7-5
7.4 通信功能 1:计算机链接
7.4.1 概要
·计算机链接是指连接到 PLC 上的计算机拥有发送权,通过向 PLC 发送指令(指令消息),由 PLC
根据该指令做出响应(响应消息),从而实现通信。
·计算机与 PLC 之间的数据交换应使用本公司专用协议「MEWTOCOL -COM 」。
·针对计算机发出的指令,PLC 将自动地返回响应,因此无需在 PLC 侧编制有关通信的程序。
·与计算机链接后,便拥有 MEWTOCOL 主站功能及 MEWTOCOL 从站功能。发出指令侧称为主站,
接收指令并进行处理且执行响应的一侧称为从站。
注意:
使用本功能时,应事先把通信端口的系统寄存器设定为计算机链接。
FP0R 具有主站 / 从站两种功能,但是编程口和 USB 端口不具有主站功能。
●MEWTOCOL 主站功能
·链接计算机时与主站侧进行通信(发出指令侧)的功能。以 PLC 的指令 F145(SEND)或 F146(RECV)
指令执行。不必以梯形程序记述响应的处理方式,与通用的通信功能相比,处理程序将更为简单。
拥有计算机链接功能的本公司设备与 MEWTOCOL -COM 间可执行 1:1 或 1:N 式的通信。
【本公司设备(例)】 :PLC 、图像处理装置、温控器、信息发送设备及环保型功率表等
●MEWTOCOL 从站功能
·接收由链接计算机发出的指令,并进行处理,然后回传处理结果的功能。要使用该功能时,无需执
行特殊的梯形程序(请通过系统寄存器设定通信条件)。可与作为主站的计算机或 PLC 间进行 1:1 或
1:N 式的连接,然后进行通信。
·根 据 MEWTOCOL -COM ,通过 BASIC 语言及 C 语言编制计算机侧的程序。MEWTOCOL-COM
中备有相应的指令,用于监视、控制 PLC 的动作。
7-6
7.4.2 MEWTOCOL 从站功能
■ 动作说明
●指令和响应
·针对 PLC 的指令称作「指令」。请从计算机向 PLC 发出。
·从 PLC 返回到计算机的信息称作「响应」。PLC 收到指令后,与顺序程序无关,自行处理指令后
作出响应。计算机侧可以通过返回的响应确认指令的执行结果。
●MEWTOCOL -COM 的示意图
·按照 MEWTOCOL -COM 的通信步骤,以会话形式通信。
·ASCII 代码发送。
·最初的发送权在计算机侧。
·发送权在每次信息发送时,在计算机和 PLC 之间交换。
7-7
■ 指令和响应的形式
●指令信息
在文本部分写入指令所需项目,指定单元 No.(站号)后发送。
①始端代码
在信息的开始处必须写入「% 」(ASCII 代码:H25) 或「< 」(ASCII 代码:H3C) 。
②单元 No. (站号)
写入指令接收方 PLC 的单元 No.(站号 )。 1:1 通信时指定为「 01」 (ASCII 代码、 H3031)。 PLC 的单元
(站号 )请用系统寄存器设置。
No.
③文本
内容随着指令种类而不同。根据各项指令决定的样式用大写字母写入。
④检查代码
采用横向奇偶进行错误检测的 BCC(区块检查代码 )。以始端代码到文本最后一个字符为对象作成。
BCC 从始端代码开始依次和下一个字符得出异或逻辑,把最终结果转换为 ASCII 代码。通常和计算
程序等组合在一起自动生成。
用「* *」(ASCII 代码:H2A2A)代替 BCC 时,可以省略 BCC。
⑤终端代码
在信息终端必须写入「C
」(ASCII 代码:H0D) 。
R
注意:写入时
·信息中文本部分的写入方法随着指令的种类而不同。
·写入字符数多时,分割成数次发送指令。读出值的字符数多时,分割成数次回复响应。
要点!
·在 FP0R 中,始端代码支持通常情况下的「% 」和用单一帧就能收发最多 2048 字符的「< 」。
始端代码的种类 1 帧可发送的字符数
% 最多 118 字符
< 最多 2048 字符
7-8
●响应信息
收到上述指令的 PLC 把处理结果发送给计算机。
①始端代码
信息的最前端是「%」(ASCII 代码:H25)或「<」(ASCII 代码:H3C)。
响应的最前端和指令的始端代码相同。
②单元 No. (站号)
已处理了指令的 PLC 的单元 No.(站号)。
③文本
内容随着指令的种类而不同。未正常处理时记录错误代码,可以确认异常内容。
④检查代码
采用横向奇偶进行错误检测的 BCC(区块检查代码)。BCC 从始端代码开始依次和下一个字符得出
异或逻辑,把最终结果转换为 ASCII 代码。
⑤终端代码
信息的终端是「C
」(ASCII 代码:H0D) 。
R
注意:读出时
·未作出响应时,原因是传输格式不同或指令未发送到 PLC ,导致 PLC 不动作。
请确认计算机和 PLC 的速率、数据长度、奇偶校验等通信规格是否一致。
·响应代码「!」代替「$ 」时,表示指令未正确处理。在响应中写入了通信错误代码,请确认异常
内容。
·指令和与之相对的响应,如右图所示,单
元 No.(站号)和指令名相同,因此可以识别
是针对哪个指令的响应。
7-9
■ 可使用的指令种类
指令的种类 代码 内容说明
RC
接点区域读出
接点区域写入
数据区域读出 RD 读出数据区域的内容。
数据区域写入 WD 在数据区域写入数据。
定时器/计数器
设定值区域读出
定时器/计数器
设定值区域写入
定时器/计数器
经过值区域读出
定时器/计数器
经过值区域写入
监控接点登录·
登录复位
监控数据登录·
登录复位
监控执行 MG 对以 MC 或 MD 登录的接点或数据进行监控。
接点区域的预置
(填充指令)
数据区域的预置
(填充指令)
系统寄存器读出 RR 读出系统寄存器的内容。
系统寄存器写入 WR 设定系统寄存器的内容。
PC 状态读出 RT 读出 PLC 规格、发生错误时的错误代码等。
(RCS)
(RCP)
(RCC)
WC
(WCS)
(WCP)
(WCC)
RS 读出定时器/计数器的设定值。
WS 写入定时器/计数器的设定值。
RK 读出定时器/计数器的经过值。
WK 写入定时器/计数器的经过值。
MC 登录监控的接点。
MD 登录监控的数据。
SC 用 16 点长度的 ON/OFF 形式填充所指定范围的区域。
SD 在所指定范围的数据区域写入相同的内容。
读出接点 ON/OFF 状态。
·只指定一点。
·指定若干个接点。
·指定以字为单位的范围。
使接点 ON 或 OFF。
·只指定一点。
·指定若干个接点。
·指定以字为单位的范围。
远程控制 RM
取消(中止) AB 中途停止多个帧响应的接收。
可切换 PLC 的动作模式。
(RUN 模式⇔ PROG.模式)
7-10
7.4.3 通信条件的设定
■ 编程口 / COM 口(RS232C 端口)
使用编程工具来设定速率和传输格式。
注意:
使用 MEWTOCOL 主站时也请设定「计算机链接」。(仅限 COM 口)
●FPWIN GR 的设定
选择菜单中的[选项(O) ]→[PLC 系统寄存器设置],在左侧列表中点击
[编程口设置]或者[COM 口设置]。
PLC 系统寄存器设置对话框(编程口选择画面)
No.410 单元No.(站号 )
可从 1 ~99 进行设定。
No.412 通信模式
选择通信端口的动作模式。请选择「计算机链接」。
No.413 传输格式的设定
传输格式的初始设定如右图所示。
请根据连接在通信端口上的外部设备,变更传输格
式。
(终端代码和始端代码无法进行变更)。
No.415 速率的设定
速率初始设定为「 9600bps」。对照连接在通信端口上的外部设备变更速率。在「 2400bps、 4800bps、
9600bps、 19200bps、 38400bps、 57600bps、 115200bps」中选择。
数据长度 ---------------8 位
奇偶校验---------------有·奇数
停止位------------------1 位
终端代码---------------不可设定
始端代码---------------不可设定
■ USB 端口
USB 端口固定。无需设定通信条件。
7-11
7.4.4 1:1 通信的连接(MEWTOCOL 从站功能)
■ 概要
用 RS232C 电缆 1:1 连接 FP0R 和计算机。通信时,针对来自计算机侧的指令,PLC 作出响应。
■ 系统寄存器的设定
编号 名称 设定值
No.410 单元 No. 1
No.412
No.413 传输格式 数据长度 ----------------7 位 / 8 位
No.415) 速率 2400bps ~ 115200bps
注)传输格式和速率,请对照连接的计算机进行设定。
●计算机链接的程序
·请编制程序,使其在进行计算机链接时,由计算机侧发送指令信息,并接收响应信息。PLC 侧无
需使用与通信有关的程序。
(请在系统寄存器中仅设定传输格式)
·根 据 MEWTOCOL -COM ,通过 BASIC 语言及 C 语言编制计算机侧的程序。MEWTOCOL-COM
中备有相应的指令,用于监视、控制 PLC 的动作。
●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示例 <1 :1 通信>
编程口
通信模式 计算机链接
奇偶校验----------------无 / 奇数 / 偶数
停止位-------------------1 位 / 2 位
终端代码----------------CR 固定
始端代码----------------无 STX 固定
7-12
COM 口(RS232C 端口)
■ 与外部设备的连接实例<和可编程智能操作面板(GT 系列 RS232C 型)的 1:1 通信>
●概要
用 RS232C 电缆 1:1 连接 FP0R 和可编程智能操作面板。通信时,针对来自可编程智能操作面板侧的
指令,PLC 回复响应。
无需通信程序,只要有相互的通信设置,就可以实现对可编程智能操作面板的控制。
编程口
COM 口(RS232C 端口)
注意:
无法使用 USB 电缆。请通过编程口或者 RS232C 端口进行连接。通过编程口连接的情况下,请使用
推荐的电缆。
7-13
7.4.5 1:N 通信的连接( MEWTOCOL 从站功能)
·计算机用市售的 RS232C-RS485 转换器连接,各自的 PLC 用 RS485 电缆连接。通信时,从计算
机侧指定单元 No.(站号)发出指令(指令),该单元 No.(站号)的 PLC 向计算机回复响应。
注)市售转换器建议使用 LINEEYE CO.,LTD 生产的 SI-35 。
●单元 No. (站号)的设定
各个通信端口的「单元 No.(站号)」在系统寄存器中的初始设定为「1」。
1:1 通信的情况下无需变更,但是如同 C-NET 一样,在传输线路上连接多个 PLC,执行 1:N 通
信时,需要设定「单元 No.(站号)」,以识别通信对象。通过系统寄存器进行设定。
■ 系统寄存器的设定
编号 名称 设定值
No.410 单元 No. 设定 1~ 99 任意的单元 No.(站号 )
(使用本公司的 C-NET
最多站数为 32 站 )
No.412 通信模式 计算机链接
No.413 传输格式 数据长度 7位 / 8 位
奇偶校验 无 / 奇数 / 偶数
停止位 1 位 / 2 位
终端代码 CR 固定
始端代码 无 STX 固定
No.415 速率
注2)
2400bps ~ 115200bps
注 1)传输格式和速率,请对照连接的计算机进行设定。
注 2)使用 SYS1 指令,可设定 300、600、1200bps 的通信速率。
但是系统寄存器设定值不能被变更。
适配器时,
7-14
7.4.6 MEWTOCOL 主站
使用 MEWTOCOL 主站功能时,请执行 F145(SEND) 数据发送或 F146(RECV) 数据接收指令。
●关于通信端口
MEWTOCOL 主站无法在编程口中进行使用。仅限于 COM 口(RS232C 端口)。
■ 程序实例
参 照: 有关 F145(SEND) 、 F146(RECV) 指令,请参考<指令手册 ARCT1F353 >
7-15
● 流程图
上述程序中,反复执行①~③的动作。
① 如果写入数据(DT50、51)与读取数据(DT60、61)一致的话,应更新写入数据。
② 通过 COM 口( RS232C 端口)把主站的数据 DT50、DT51 写入站号 1 单元内部的数据 DT0、DT1
中。
③ 通过 COM 口(RS232C 端口)把站号 1 单元内部的数据 DT0、DT1 读出到主站的数据 DT60、DT61
中。
7-16
7.4.7 与 FP0 兼容模式(FP0 兼容模式)的设定
■ 通信条件设定
请确认编程工具中的机型为 FP0 。
注)FP0 兼容模式中只有从站功能。
●FP0R (FP0 兼容模式)中可使用的通信端口
编程口
USB 端口(无需设定通信条件)
COM 口( RS232C 端口)
● 编程口的设定
PLC 系统寄存器设置对话框
No.410 单元No.(站号 )
可在 1 ~32 的范围内进行设定。
No.411 通信格式
调制解调器连接-----------不连接 / 连接
数据长度--------------------8 位 / 7 位
·请对照所连接的外部设备进行变更。
No.414 速率的设定
可选择 9600bps 或者 19200bps 。
·请对照所连接的外部设备进行设定。
●COM 口(RS232C 端口)的设定
No.412 动作选择
选择计算机链接
No.413 传输格式
数据长度--------------7 位 / 8 位
奇偶校验--------------无 / 奇数 / 偶数
停止位-----------------1 位 / 2 位
终端代码--------------CR 固定
始端代码---------------无 STX 固定
·请对照所连接的外部设备进行变更。
No.414 速率
可在 300bps 、600bps 、1200bps 、2400bps 、4800bps 、9600bps 、19200bps 中进行选择。
No.415 单元No.(站号 )
可在 1 ~32 的范围内进行设定。
No.416 连接调制解调器
连接调制解调器的情况下,请选中。
7-17
7.5 通信功能 2:通用串行通信
7.5.1 概要
·使用通信端口可以和图像处理装置或条形码识别器等外部设备之间进行数据的收发。
·通过 FP0R 的数据寄存器,用 FP0R 的程序,读出或写入连接在通信端口上的外部设备的数据。
●关于动作
与具有通用串行通信功能的外部设备交换数据时,有以下「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在各自的动
作中,使用应用指令中的 F159(MTRN) 指令或接收完成标志,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发送
把欲发送的数据保存在作为「发送缓冲区」而
使用的数据寄存器(DT) 中。执行 F159(MTRN)
指令后,数据从 COM 口输出。
数据接收
从通信端口接收的数据保存在系统寄存器指定的
「接收缓冲区」中后,「接收完成标志」置 ON 。
「接收完成标志」置 OFF 时,可以随时接收。
7-18
·发送的数据中自动附加系统寄存器指定的终
端代码。
·最大发送量为 2048 字节。
要点!:在与 FP0 兼容的模式(FP0 兼容模式)中,
F159( MTRN)指令用 F144( TRNS)指令来执行。
·数据接收时,用 F159(MTRN)指令控制「接收完
成标志」。
·保存的数据中不包括终端代码。
·最大接收量为 4094 字节。
■ 可使用的通信端口
编程口
COM 口( RS232C 端口)
7.5.2 通用串行通信的程序概要
用应用指令 F159(MTRN) 指令执行通信端口的数据收发。
●F159(MTRN) 指令
通过通信端口与外部设备之间收发数据。
在 S 中可指定的设备 可作为发送缓冲区指定的仅限数据寄存器(DT) 。
在 n 中可指定的设备 WX 、WY 、WR 、WL 、SV 、EV 、DT 、LD 、I (I0 ~ID )、K 、H 。
在 D 中可指定的设备 只有 K 常数(K0 或者 K1) 。
数据的发送
·将[S]指定的以区域为起始的数据表中所保存的数据的[n]字节,从[D]指定的通信端口,发
送到外部设备。
·可以自动附加始端代码、终端代码发送。
·发送字节数最多为 2048 字节。
·执行以上程序时,将 DT100 为起始的发送缓冲区中保存的 DT101 ~DT104 的 8 个字节数据,从通
信端口发送。
数据的接收
·接收完成标志为 OFF 时,处于可接收状态。收到的数据保存在系统寄存器指定的接收缓冲区中。
·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接收完成(接收终端代码)后,接收完成标志(R9038)ON,禁止之后的数据接收。
·接收下一数据时,要执行 F159(MTRN) 指令,关闭接收完成标志(R9038) ,将接收字节数清零。
·没有发送数据,只重复接收时,把发送字节数设为 0 字节(将 n 设为 K0),执行 F159(MTRN)指令。
■ 二进制通信
·在通用串行通信中,通过选择始端代码设定「无 STX 」、终端代码设定「无」便可进行二进制通信。
数据的发送:发送所指定字节长度的数据。
数据的接收:请确认接收字节数。这种情况下,接收完成标志不会动作。
7-19
■ 关于 FP0R 收发的数据
访问 FP0R 的发送缓冲或接收缓冲时请注意以下 4 点。
· 传输格式设定中选择「有始端代码」时,在发送数据的起始位自动附加 STX(H02)后发送。
· 接收时,未附 STX 的数据也保存在接收缓冲区中,接收终端代码时,接收完成标志置 ON。当终
端代码设定选择「无」时,接收完成标志不动作。
但是,在数据的当中加入 STX 时,接收字节数被清零,从接收缓冲区的起始位再次保存数据。如
始端代码设定选择「无 STX」时,途中即使接收到 STX 也不进行清除。
· 在发送数据的终端,会自动附加终端代码。
· 保存在接收缓冲区的数据里没有附加终端代码。
■ 发送时
把写在发送缓冲区中的数据原封不动地发送。
【 例 】 向外部设备用 ASCII 码发送"12345 "时
1. 使用 F95(ASC)指令把待发送的数据转换为 ASCII 码。
2. 发送缓冲区的起始地址为 100 时,从下一个 DT101 开始,按照数据寄存器的低位、高位字节顺序,
每 2 字节进行保存。如果把发送缓冲的前头地址作为 100
■ 接收时
读取的接收区域数据为 ASCII 码。
【 例 】从 RS232C 设备接收到“12345
·接收缓冲区为 DT200 时,已接收的数据从 DT201 开始,按照低位、高位字节顺序依次保存。
C
”数据时
R
7-20
7.5.3 数据的发送概要
和外部设备的通信用数据寄存器进行。
●发送用数据表(发送缓冲区)
把待发送数据保存在作为「发送缓冲区」
而使用的数据寄存器(DT)中。执行 F159(MTRN)指
令后,数据从通信端口输出。
■ 数据发送的程序实例
把“ABCDEFGH (Hex)”的字符串通过通信端口发送到外部设备的程序。
解说: 以上程序按下列顺序动作。
1)「 ABCDEFGH」转换成 ASCII 代码,保存在数据寄存器中。
2)把 1)的数据用 F159(MTRN)指令,从通信端口发送。
解说图
7-21
■ 数据表解说
[S ]指定的数据寄存器作为发送用数据表的起始位。
·待发送数据写在[S ]指定的发送数据保存区域内,使用 F0(MV) 指令或 F95(ASC) 指令等写入。
■ 发送时说明
发送完成标志 R9039 为 ON 时,F159(MTRN)指令的执行条件 ON 时,出现下列动作。
(1)[n]预设为[S]。另外,接收完成标志 R9038 置 OFF,接收数据数清零。
(2)从表中[S+1]的低位字节开始依次发送已设置的数据。
·发送中,发送完成标志 R9039 为 OFF 。
·将系统寄存器 No.413 设定为始端代码有 STX 时,自动在数据前面附加始端代码。
·将系统寄存器 No.413 指定的终端代码自动附加在数据的末尾。
(3 )指定量的数据全部发送后,[S ]值变为 0 ,发送完成标志 R9039 变为 ON 。
发送时若未附加终端代码,请按下列任一方法设定。
·用负值设定发送字节数。
·收发信息都不附加终端代码时,将系统寄存器 No.413 设定成「无」终端代码。
【 例 】 8 字节数据不附加终端代码发送时的程序
要点!
·因自动附加终端代码,在发送数据上不包括终端代码。
·系统寄存器 No.413 始端代码为「有」时,自动附加始端代码,因此在发送数据上不包括始端代码。
7-22
7.5.4 数据的接收概要
●接收用数据表(接收缓冲区)
执行上述程序时的数据表状态。
从通信端口接收的数据,保存在系统寄存器指定
的「接收缓冲区」中,「接收完成标志」为 ON 。
「接收完成标志」为 OFF 时,可以一直接收。
·DT200~DT204 作为接收缓冲区。系统寄存器的设
置如下。
No.416: K200
No.417: K5
■ 数据接收的程序实例
通过通信端口 1 ,将接收缓冲区中已接收的 10 字节数据,读出到 DT0 。
解说:上述程序按以下顺序动作。。
1) 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保存在接收缓冲区中。
2) 「接收完成 R9038」接点 ON。
3) 从接收缓冲区接收的数据发送到数据寄存器 DT0 为起始位的区域。
4) 执行空数据 F159(MTRN)指令,重置接收缓冲写入指示器或关闭「接收完成 R9038」标志,准备
接收下一数据。(接收缓冲区内的数据不清除)
注意:
请注意,在一扫描周期中,接收完成标志 R9038 有可能改变。
例:把接收完成标志作为输入条件多次使用时,同一扫描周期内可能存在不同状态。对策是在程序最
前端更换为内部继电器。
解说图
7-23
■ 数据表解说
来自连接在通信端口的外部设备的数据,保存在作为接收缓冲区设定的数据寄存器中。
·接收缓冲区使用数据寄存器。用系统寄存器
No.416~ No.419 进行设定。
·在接收缓冲区的起始地址中保存接收数据的字
节数。初始值为 0 。
·已接收的数据,从接收数据保存区域的低位开
始,依次记录。
■ 接收时说明
接收完成标志 R9038 为 OFF,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时,动作如下。 (RUN 后,在第 1 扫描周期中
R9038 处于 OFF。 )
(1 )从接收缓冲区第 2 字的低位字节开始依次保存接收到的数据。
不保存始端及终端代码。
(2 )接收到终端代码后,接收完成标志 R9038 为 ON 。以后禁止接收下一数据。终端代码设定「无」
时,接收完成标志不为 ON ,请确认接收字节数,再判定为接收完成。
(3 )执行 F159(MTRN) 指令后,接收完成标志 R9038 变为 OFF( 终端代码设定「无」时除外)。接收字
节数清除,下一数据从接收缓冲区的低位字节开始依次保存。
●重复接收数据时参考以下步骤①~⑤。
①接收数据
②接收完成(R9038:ON、禁止接收)
③处理接收到的数据
④执行 F159(MTRN)指令(R9038:OFF、可以接收)
⑤接收下一个数据
●接收准备
· 完成接收来自外部设备的数据时,接收完成标志
R9038 变为 ON。之后,禁止接收数据。
· 要接收下一数据,则执行 F159(MTRN)指令,关闭
接收完成标志 R9038。
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