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DTEK K7NCR18DM, K7NCR18GM, K7NCR18DLM User Manual

K7NCR18DM/
18GM/18DLM
Socket A 主機板
使用手冊
著作權 © 2003 麗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未經麗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及目的複印或再製本手冊 之全部或部份內容。
本手冊雖已經過謹慎處理,但不保證完全正確。對於因本手冊而造成之損失,我們 皆不負直接或間接的責任。本手冊如有變更,恕不另行通知。
®
WinFast
都是各所屬公司的商標或註冊商標。
是麗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註冊商標。本手冊中所提及的產品或品牌名稱
麗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台灣總部 台灣 (235) 臺北縣中和市建一路 166 18
電話:
+886 (0)2 8226 5800
傳真:
+886 (0)2 8226 5801
網址:http://www.leadtek.com.tw
Email: service@leadtek.com.tw
美國分公司
46732 Lakeview Blvd. Fremont, CA94538, U.S.A.
電話:
+1 510 490 8076
傳真:
+1 510 490 7759
網址:http://www.leadtek.com
歐洲分公司
Antennestraat 16 1322 AB Almere, The Netherlands
電話:
+31 (0)36 536 5578
傳真:
+31 (0)36 536 2215,
網址:
http://www.leatek.nl
WinFast K7NCR18DM/18GM/18DLM 使用手冊 A CODE: LR5931/LR5936/ LR59311/LR59361/LR593A
2003 5 P/N:W0500746
目錄
1.簡介 ………………………………………………………………….. 1
1.1. 規格............................................................................................2
2.快速設定 ……………………………………………………………..3
2.1. 跳接腳與連接器位置................................................................... 3
2.2. 跳接腳與連接器說明................................................................... 4
2.3.
跳線設定..................................................................................... 5
3.硬體安裝 ……………………………………………………………..6
3.1.
安裝中央處理器 (CPU) .............................................................. 6
3.2. 安裝記憶體................................................................................. 6
3.3.
安裝 AGP 顯示卡...................................................................... 7
3.4. 各連接器連接方式.......................................................................8
4.BIOS 設定 ………………………………………………………… 14
4.1. 主功能表...................................................................................14
4.2. Standard CMOS Features (標準 CMOS 功能設定)................ 15
4.3. Advanced BIOS Features (BIOS功能參數進階設定) .............. 18
4.4. Advanced Chipset Fe atures (晶片組功能參數進階設定)..........21
4.5. Integrated Periph erals (整合周邊裝置)..................................... 23
4.6. Power Man agement Setup (電源管理模式設定)...................... 26
4.7. Pn/PCI Configuration s (Pn P/PCI組態設定).............................28
4.8. Load Basic Defaults (載入 BIOS 基本預設參數值)................... 29
4.9. Load Best De faults (載入 BIOS 最佳預設參數值) .................... 29
4.10. Set Supervisor/User Password................................................30
4.11. Save & Exit Setup (儲存設定並離開設定選單)......................... 31
4.12. Exit Without Saving (不儲存設定並離開設定選單)................... 31
5.安裝驅動程式 ………………………………………………………32
5.1.
Windows 2000/XP 系統下安裝 ........................................... 32
5.1.1. 安裝晶片組驅動程式............................................................... 32
5.1.2. 安裝 Nview 驅動程式.............................................................. 34
5.1.3. 安裝 USB 驅動程式................................................................39
5.2. Under Windows 98/ME ............................................................41
5.2.1. 安裝 Display 驅動程式.............................................................41
5.2.2. 安裝晶片組驅動程式............................................................... 43
5.2.3. 安裝 USB2.0 驅動程式............................................................44
5.2.4. 安裝 Media Player Patch........................................................ 45
5.3. 安裝 SATA 驅動程式............................................................... 46
5.4. 安裝 3COM Lan 驅動程式........................................................48
5.5.
安裝 Speed Gear Over Clock 公用程式.................................. 51
5.6. Installing DirectX 8.1................................................................ 53
5.7. 安裝 Acrobat 公用程式............................................................ 53
6.Speed Gear 操作說明 …………………………………………….54
7.附錄 ………………………………………………………………… 56
7.1. BIOS 更新公用程式 .................................................................56
7.2.
故障排除................................................................................... 57
7.3.
技術支援................................................................................... 58
7.4.
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規範..........................................................59
7.5.
有限保證................................................................................... 60
1. 簡介
WinFast K7NCR18DM/GM/DLM是使用 AMD AthlonAthlon XP,及 Duron 相容 插槽的mATX主機板,對於使用AMD系列處理器的桌上型電腦,提供了高效能/價格 比的解決方案。
WinFast K7NCR18DM/GM/DLM 內建了 NVIDIA nForce2 系列的晶片組,並可支援 AMD Athlon 處理器;而其效能遠超乎想像。同時 WinFast K7NCR18DM/GM/DLM
也支援 200/266/333 MHz 系統匯流排, PC1600/PC2100 /PC2700/PC3200 DDR 記憶體,以及透過 AGP 3.0 8X 擴充槽的最新繪圖裝置。更甚至讓週邊設備能夠和 繪圖記憶體更直接的互動並達到快速存取的效能。一個擁有 AGP匯流排的DVI/TV 介面可以廣泛的被使用在驅動 DVI 相容的平面顯示器、投影機、數位陰極映像管和 電視螢幕。
WinFast K7NCR18DM/GM/DLM 提供了創新的設計,並且能支援大量的 DDR 記憶 體。 而所選擇的結構更加強了效能,並提供了一個健全的主流平臺。
K7NCR18DM/DLM 附有一組 SPDIF 輸出連接器/連接線; K7NCR18GM 附有 K7NCTS (第二個 VGA電視輸出模組–附有 SPDIF 輸出)。
附件:
Ultra ATA 133 IDE排線 x 1軟
碟機排線 x 1本使用手冊 USB 模組及排線(選購)電視 輸出附加卡 (選購)背板
Motherboard & SCSI 驅動光碟:
晶片組驅動程式顯示器驅動程式 USB 2.0 驅動程式AWARD 更新程
式使用手冊技術支援需求單
1
1.1. 規格
CPU 支援
3200MHz 時脈以上 AMD Athlon/
Athlon XP/Duron Socket A 處理器
平台處理器
NVIDIA nForce2 Ultra400/nForce2
400+ nForce2 MCP
(僅 K7NCR18DM/DLM)
- 採用 128 bit DDR 控制器 (K7NCR18DLM 支援 64 bit DDR
制器)高速匯流排傳輸至 MCP (可 達每秒 800MB)二個 ATA/133控制 器支援 USB 2.0 (EHCI)1.1 (OHCI)支援 6 通道 AC97 轉碼器
NVIDIA nForce2 IGP
+ nForce2 MCP (僅 K7NCR18GM)
- 內建 Geforce 4 MX 同等級 GPU
雙通道記憶體架構及 128 bit DDR 控制器高速匯流排傳輸至 MCP 可達每秒 800MB)二個 ATA/133 控制器USB 2.0 (EHCI)支援
1.1(OHCI)支援 6 通道 AC97 轉碼 器
FSB (前方匯流排)
支援 200/266/333 MHz FSB ♦ WinFast K7NCR18DM/DLM 可支援
400 MHz FSB
主記憶體 支援 3 184 DDR DIMM 插槽
總容量可達 3.0 G 內建 IDE
nForce2 MCP/MCP-T上的 IDE
制器可支援UltraDMA 133MB/secIDE/CD-ROM支援四個 IDE 裝 置,包含有IDE HDDs CD-ROMs
擴充槽
3個 32 位元 PCI 插槽,支援
3.3V/5V PCI 主匯流排
1個 AGP 插槽;符合 AGP 4x/8x
規格
繪圖
♦ 256 位元 2D/3D 繪圖加速器 支援第二代 T&L 引擎支援 DVI 輸出的附加卡 (
WinFast K7NCR18GM )
內建 LAN (選購) 10/100 Base-T 乙太網路 內建 IO
一個軟碟機連接頭,支援兩個
360K/720K/1.2M/1.44M/2.88MB
軟碟機一個序列埠一個並列 埠,支援 SPP/ECP/EPP 模式 一個 VGA 連接埠 (僅 WinFast
K7NCR18GM) 支援 6 個 USB (4 個內建,2 個外接)1 IrDA
接器1 CIR 連接器
主機板大小 mATX 規格 Factor/ 9.6 吋 x 9.6
(244 公厘 x 244 公厘)
2
2. 快速設定
2.1. 跳接腳與連接器位置
1. J1 10. FAN2 19. J10 28. FAN3
2. KYB1 11. J7, J8 20. J5 29. JP8
3. JP7 12. UL1 21. J4 30. DIMM1-3
4. JP3 13. CN1 22. J2 31. CIR1
5. USB1 14. J9 23. J11 32. IR1
6. PWR1 15. AGP1 24. USB2 33. FAN1
7. COM1 16. JP4 25. FP1 34. FLP1
8. PRN1 17. PCI1-3 26. FP2
9. VGA1 (18GM) 18. BAT1 27. IDE1, IDE2
3
2.2. 跳接腳與連接器說明
跳接腳連接器 說明
AGP1 AGP 擴充槽 BAT1 電池 CN1 麥克風輸入、音源輸入、音源輸出連接埠 COM1 COM1 連接器 DIMM1-3 記憶體模組插槽 1∼3 FAN1 CPU 風扇連接器 FAN2 晶片組風扇連接器 FAN3 系統風扇連接器 FLP1 軟碟機連接器 FP1, FP2 機殼信號連接器-電源按鈕、重置鈕、鍵盤鎖、喇叭、硬碟
指示燈、電源指示燈、ACPI 指示燈
IDE1/IDE2 硬碟連接器(主要 IDE IR1 IR 連接器
CIR1 CIR 連接器 J2 SPDIF 連接器
J4, J5 數據機喚醒 J7, J8 CD 音源輸入
J9 AUX 音源輸入 J10 清除 CMOS 資料 J1 CPU 電壓選擇 JP8 DIMM 電壓選擇
KYB1, VGA1 PS2鍵盤及滑鼠連接埠 PCI1-PCI3 3 個 PCI 擴充槽
PRN1, PWR1 印表機連接埠 UL1 USB 埠及 10/100 網路連接埠
USB1 USB 連接埠 USB2 USB 模組連接器,用以提供第五個和第六個 USB 連接埠 JP4 前方面板音源裝置
JP3 第二 VGA J11 機殼開啟警告 JP7 FSB 選擇
網路喚醒
ATX 電源連接器
電視輸出模組連接器 (附有 SPDIF 輸出)
次要 IDE
VGA 連接埠
4
2.3. 跳線設定
清除 CMOS 資料
跳線 設定
J10
音源輸出選擇
跳線 設定
清除 CMOS 資料
正常(預設值)
從背版(預設值)
JP4
從前置面板
CPU 電壓選擇
跳線 設定
增加電壓至 0.15V
J1
正常(預設值)
FSB 選擇
跳線 設定
JP7
133/166/200 MHz(預設值)
100 MHz
選擇記憶體電壓
跳線 設定
JP8
2.7V
2.6V(預設值)
*附註: 假如使用者所使用的 CPU 是 133/166/200MHz, 請於開機後在 BIOS 的清單 上選擇 "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 "FSB Frequency" 。 請將游標移至 "FSB Frequency" 此一欄位,接著按下 "Page down" 來選擇 133MHz ,166MHz 或 200MHz,然後儲存起來。 完成以上步驟時,請重新開機。
5
3. 硬體安裝
靜電防護
因靜電而造成的電子放電有可能會損壞電子零件。要避免損壞您的系統機板,請務 必要非常小心處理。下列方法一般足以保護您的器材免受靜電放電損壞。
請使用設計給靜電放電的接地手環。 在您從防靜電袋中取出機板之前先接觸接地的金屬物。 只碰觸機板的邊緣;不要碰觸零件、周邊的晶片、記憶模組、或鍍金接點。 不用時,請將系統機板與周邊設備放回防靜電袋中。 為了接地的目的考量,請確認您的電腦機殼在電源供應器、機殼、固定螺絲、 以及系統機板之間提供絕佳的導電體接觸
3.1. 安裝中央處理器 (CPU)
請依照 CPU 的使用手冊來安裝。
3.2. 安裝記憶體
*附註: WinFast K7NCR18DM/GM 支援記憶體雙通道存取,記憶體請使用 DIMM1+DIMM3 DIMM2+DIMM3 以獲取更佳的效能。
主機板上提供 3 個 184 腳的 DDR DIMM (Double In-Line Memory Module) 插槽:
DIMM1DIMM2DIMM3。您可以在每一個 DIMM 插槽上使用 8MB16MB 32MB64MB128MB256MB512MB DIMM
如果您在 BIOS Memory Frequency 中選擇了 DDR200 您必須使用符合 PC1600 規格的 DDR SDRAM
如果您在 BIOS Memory Frequency 中選擇了 DDR266 您必須使用符合 PC2100 規格的 DDR SDRAM
如果您在 BIOS Memory Frequency 中選擇了 DDR333 您必須使用符合 PC2700 規格的 DDR SDRAM
如果您在 BIOS Memory Frequency 中選擇了 DDR400 您必須使用符合 PC3200 規格的 DDR SDRAM
6
DIMM 安裝程序 DIMM 插槽上有兩個標示 “VOLT”
“DRAM”的卡榫,使記憶體模組只能以一個 方向插入。它只能使用 2.5V 無緩衝的 DIMM.
步驟 1:
如圖將記憶體模組垂直放入 DIMM 插槽,推進去。
步驟 2:DIMM 插槽旁邊的塑膠夾會自動閉合。
3.3. 安裝 AGP 顯示卡
請依下列步驟安裝 AGP 顯示卡: 步驟 1: 壓下 AGP 擴充槽末端的塑膠卡榫
步驟 2: AGP 顯示卡水平置於 AGP 擴充槽上方。不
要把卡傾斜。將顯示卡的匯流排對準 AGP 插槽 插入,並小心地往下壓到底。
步驟 3: 將卡榫合上。
步驟 1
步驟 2
步驟 3
7
3.4. 各連接器連接方式
各連接器的連接方式以及功能會在這一節詳細說明。請參考第 2 章找出各連接器的位 置。
外部控制面板信號線連接頭 (FP1 & FP2)
FP1:
[1 & 3] IDE-LED
[2 & 4] ACPI-LED(ACPI
[5 & 7] RESET:
[6 & 8] PW_SW:
FP2:
[1 & 3] KEYLOCK:
[5 & 7 & 9] PW-LED:
[2 & 4 & 6 & 8] SPEAKER:
硬碟連接頭 主機板上的 IDE 控制器可支援4個IDE硬碟或其他ATAPI 裝置, 例如光碟機等。本控制器與所有加強型的 IDE 控制器一樣,包含 主要(IDE1)及次要(IDE2)兩個通道。每個通道有獨立的連接 頭及排線,可連接兩個 ATAPI 裝置。
(硬碟工作指示燈):硬 碟工作指示燈會閃爍以顯 示硬碟正在工作。硬碟指 示燈亮時請勿關閉電源。
指示燈):連接機殼上
ACPI
指示燈。
連接至機殼上的重置按鈕。此按鈕可讓系統重新啟動,而不需 真正關閉電源,又稱為冷開機,可減少電源供應器的損耗。硬碟 指示燈閃爍時,請勿按此鈕。
連接至機殼上的電源開關按鈕。
連接到機殼上的鍵盤鎖開關,讓您可以關閉鍵盤的功能,以
達保全的目的。
系統電源開啟時,裝在機殼上的電源指示燈會持續亮著
將附在機殼上的喇叭連接線接至此處。
所有 IDE 硬碟上均有一跳接腳(Jumper)可以將其設定為第一台
Master)或第二台(Slave)裝置;如一條 IDE 排線上只有一個
硬碟,則應將它設為第一台(Master),而同一條排線上如要再裝 另一台硬碟,則此硬碟應將它設為第二台(Slave)裝置。請參考 硬碟說明書有關跳接腳(Jumper)的設定。次要 IDE 的通道可連 接多達兩個額外的 ATAPI 裝置。通常我們建議您將第一台硬碟接 到主要通 道,而第一
Mainboard IDE Port
Slave Drive
Master Drive
台光碟機則 接到次要通 道。
確認 IDE 排 線漆紅色的
Blue Connector
Gray Connector
Black Connector
一邊對準主 機板上 IDE 連接器的第一腳;在大多數硬碟與光碟機上,漆紅色的一邊應是靠近該 裝置的電源接頭。
8
使用 Ultra ATA 133 IDE 排線時,排線上的黑色接頭接第一台(Master)硬碟,灰色 接頭接第二台(Slave)硬碟,藍色接頭接至主機板上的 IDE 接頭。
軟碟連接頭 (FLP1) 內建的軟式磁碟機控制器可以支援2台軟式磁碟機。請確認排線漆紅色的一邊對準連 接頭的第一腳。A 磁碟機接至排線末端的連接頭,B 磁碟機則是 接至排線扭轉部位另一邊的連接頭。
RJ45 乙太網路連接頭及 USB 連接頭 (UL1) 這是一個 RJ45 型的網路連接頭與兩個 USB 裝置連接頭。
只有內建網路功能的版本才有 RJ45 連接頭。 冷卻風扇接頭 (FAN1, FAN2, FA N3)
CPU 風扇(FAN1), AGP 風扇(FAN2) 和系統風扇 (FAN3) 是小型的 3 腳接頭,可以提供 12 伏特的電
源給 CPU 風扇,電源風扇與系統冷卻風扇。請將風扇 的接線分別接到上面。
音源輸出選擇(JP4) JP4 可選擇音源要經由前置面板或背版輸出。請參閱 2.3 跳線設 定進行設置。
立體音源/視訊輸入接頭(J7, J8, J9) J7 J8 適用來連接內部光碟機的立體音效,J9 則是用來連接其他 的立體音源輸入。
電源輸入連接器 (PWR1) 主機板上具備 ATX 規格的電源輸入連接器。這 個連接器有一凸緣設計以防止安裝方向錯誤。 請將電源供應器上的連接器鎖定裝置對準主機 板上連接器的凸緣,往下壓直到兩個連接器俱 已鎖定。
串列埠、並列埠及 VGA 連接埠 機殼背後有一個 25 針的 D-Sub 連接頭,為多 重模式的雙向並列連接埠。K7NCR18DM/DLM 有一個 9 針的 D-Sub 連接頭,為 串列埠 COM1K7NCR18GM有 一個 9 針的 D-Sub 連接頭為串列 埠 COM1,以及一個VGA 輸出連 接頭,以連接螢幕。
9
紅外線信號連接器 (IR1, CIR1) 背版上的紅外線連接頭直接接到這些主機板上的連接器。這些連 接器可以支援選購的紅外線無線傳輸模組。IR1是紅外線模組連 接器,CIR1 則是商業用紅外線模組連接器。
麥克風輸入、音源輸入、音源輸出 麥克風(MIC):連接麥克風輸入聲音。 音源輸入(Line In):連接錄放音機或其他音源給您的電腦錄音
或經由音源輸出(Line Out)播放。
音源輸出(Line Out):連接耳機或附有擴大器的主動式喇叭。
WinFast K7NCR18DM/GM/DLM 同時可支援 6 聲道輸出裝置。但是麥 克風(MIC)和音源輸入(Line In)輸出在此處有不同的功能,如下述: 麥克風(MIC):連接至 MIC 的中置喇叭和擴大機。 音源輸入(Line In):連接至 Line In 的後置喇叭。 音源輸出(Line Out):連接至 Line Out 的前置喇叭。
10
請參照以下的步驟來設定喇叭: 步驟 1: 按下螢幕左下角的圖示「開
始」,接著「設定」、「控制台」。 在「選取類別目錄中」選擇「聲 音、語音、和音訊裝置」。
步驟 3: 在「聲音及音訊裝置內容」中,
選擇「音量」標籤。並於「裝置 音量」中按下「進階」鈕。
步驟 2: 在「選擇一項工作」中,請選擇
「調整系統音量」來提高或降低 與諸如接收電子郵件等系統事 件關聯的聲音音量。
步驟 4: 在「主音量」主選單的左下方,
按下「進階」鈕。
11
步驟 5: 在「主音量的進階控制」中的「其
他控制」,勾選第一、二項。接 著按下「關閉」鈕。
PS/2 鍵盤與滑鼠連接頭 (KYB1) 這兩個主機板上的 PS/2 接頭,做為連接 PS/2 滑鼠與 PS/2 鍵盤用。
USB 連接頭 (USB1 & USB2) 用來連接選購的 USB 模組,可以提供兩個額外的 USB 連接埠。
步驟 6: 此時回到了步驟三「聲音及音訊
裝置內容」的畫面。按下「確定」 鈕即可完成喇叭的安裝。
12
SPDIF 裝置 (僅 WinFast K7NCR18DM/DLM)
用來連接選購的 SPDIF 裝置, 如下圖。
*附註: 在上圖黑色小排針上有一三角形的記號 ,請正確的將有三角形的記號 的方位插入主機板上位置為 J2 並標示著“1” 的排針上。小心請勿插到錯誤的位置。
第二 VGA/電視輸出模組連接器 (WinFast K7NCTS) (附有 SPDIF 輸出)
(WinFast K7NCR18GM )
*附註 : 欲選擇顯示訊號輸出埠,請進入 BIOS 設定,於 Advanced Chipset Features 選單中,將 K7NCTS Card 項目設定為 TV OUT CRTB OUT
13
4. BIOS 設定
進入 BIOS 主功能表: 啟動您的電腦。 當系統仍在自我測試(POSTPower-On Self Test)時,按下<Del>鍵進 入 BIOS 設定的主功能表選單。 選擇選項: 使用方向鍵 (↑ 從主功能表中使用箭頭按鍵可進入次功能表選單。 更改選項的設定值: 使用〔Up〕〔Down〕按鍵可以修改設定值。有些欄位可以讓您直接輸入 數值。
4.1. 主功能表
*附註: 假如使用者發現在安裝驅動程式的過程中有任何不符合的安裝畫面出現,請依
照實際的安裝步驟畫面進行安裝。
當您進入 AwardBIOS CMOS Setup Utility 的畫面時,螢幕出現如下的主功能表。主 功能表有幾項設定功能及兩種退出的選項可供您選擇。請以方向鍵來選擇您想要改 變參數的項目,再按〔Enter〕鍵確認或進入子功能表。
、↓、←、
→) 來移動及選擇選項。
14
4.2. Standard CMOS Features (標準 CMOS 功能設定)
標準 CMOS 功能設定可以讓您選擇並調整基本的系統組態。
Date [mm:dd:yy]
設定系統的日期 BIOS 會以日期的資料決定星期。僅供參考用。
Time [hh:mm:ss]
設定系統的時間。時間的格式為<時><分><秒>。時間為24 小時制。例如,下 午一點就是 13:00:00
IDE Primary Master/ Primary Slave/Secondary Master/Secondary Slave
按〔Enter〕之後,會出現如下的子選單: BIOS可支援四台 IDE 硬碟。這一頁沒有其他 IDE 裝置的資料,像是光碟機、或是有
關其他硬碟的類型,例如 SCSI 硬碟。
15
IDE HDD Auto-Detection
“IDE HDD Auto-Detection” 公用程式是非常用有的工具,特別是在您不知道所使用 的硬碟類型時。您可以使用此公用程式自動偵測安裝在系統中的磁碟機種類。在
POST 的過程中,BIOS 會自動偵測出硬碟的容量與型號。 AwardBIOS 支援 3 HDD 模式:
NORMALLBA LARGE 模式。而一般存
取的模式,是在存取的過程中完成轉換的動作,並不是透過 BIOS IDE 控制 器。
附註 : 要支援 HDD LBA LARGE 模式,必須要用到一些軟體。這些軟體全 都位於 Award 公司的硬碟作業程式INT 13h)。如果您是在一個已替換整個 INT
13h 的作業系統下工作,有可能無法以選用的 LBA (LARGE) 模式來存取硬碟。 UNIX 作業系統不支援 LBA LARGE 模式,並且必須使用 Standard 模式。 UNIX 可以支援大於 528MB 的硬碟。
AUTO 模式: BIOS 會自動偵測幾乎所有 IDE 磁碟機的存取作業模式。當您選擇 Auto 的硬碟模
式,BIOS 會在每次系統開機執行 POST 的時候偵測它的存取模式。
建議您對所有磁碟機選擇
Auto
的存取模式。
Drive A /Drive B [1.44M, 3.5 in.]
選擇安裝在您電腦上的軟碟機的正確規格。 Video [EGA/VGA] (顯示卡VGA 模式)
請在您的電腦中選擇主要的影像副系統的類型。BIOS 通常會自動偵測出正確的顯
16
Loading...
+ 44 hidden 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