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M3570
使用说明书
阻抗分析仪
IMPEDANCE ANALYZER
保留备用
Dec. 2018 Revised edition 7
IM3570A988-07(A980-09) 18-12H
CN


目录
i
目 录
前言 ................................................................1
装箱内容确认..................................................1
关于安全.........................................................2
使用注意事项 ................................................. 4
第 1 章 概要 9
1.1 产品概要和特点 .................................... 9
1.2 各部分的名称与功能 ...........................10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 12
1.3.1 初始画面 .......................................... 12
1.3.2 测量模式选择画面 ...........................13
1.3.3 详细设定画面 ...................................14
1.3.4 补偿设定画面 ...................................21
1.3.5 系统设定画面 ...................................22
1.3.6 保存设定画面 ...................................24
1.3.7 参数设定画面 ...................................26
第 2 章 测量前的准备 27
2.1 准备流程 ............................................. 27
2.2 测量前的检查 .....................................28
2.3 连接电源线 .........................................29
2.4 连接测试电缆、探头与治具 ................ 30
2.5 接通 /关闭电源 ...................................31
第 3 章 测量举例 33
3.1 LCR 测量模式时 ................................. 33
3.2 分析仪测量模式时 ..............................35
第 4 章 LCR 功能 37
4.1 关于 LCR功能 ....................................37
4.1.1 初始画面 .......................................... 37
4.1.2 设定显示参数 ...................................38
4.2 进行测量条件的基本设定 ...................40
4.2.1 设定测量频率 ...................................40
4.2.2 设定测量信号电平 ...........................42
IM3570A988-07
4.2.3 设定量程 ..........................................48
AUTO 设定 ..................................................48
HOLD 设定 ..................................................50
低 Z 高精度模式 ..........................................52
4.2.4 在任意时序下进行测量
(触发测量) .....................................54
4.2.5 设定 DC 偏置 ...................................56
4.2.6 设定测量速度 ...................................58
4.2.7 设定电压 / 电流限值 .........................59
4.2.8 用平均值显示 (平均值设定) ..........61
4.2.9 任意时间进行测量 (触发延迟) ......63
4.3 进行直流电阻测量设定 .......................64
4.3.1 设定测量信号电平 ............................65
4.3.2 设定量程 ..........................................68
AUTO 设定 ..................................................68
HOLD 设定 ..................................................70
低 Z 高精度模式 ..........................................72
4.3.3 设定 DC 调节功能 ............................74
4.3.4 设定测量速度 ...................................75
4.3.5 设定电压 / 电流限值 .........................76
4.3.6 用平均值显示 (平均值设定) ..........78
4.3.7 设定延迟时间 ...................................79
4.4 判定测量结果 ......................................81
4.4.1 利用上下限值进行判定
(比较器测量) .................................83
以绝对值 (ABS)设定上限值与下限值
(绝对值模式) ............................................85
以相对于基准值的 (%)值设定上限值与
下限值 (百分比模式) ..............................86
以相对于基准值的偏差 (∆%)值设定
上限值与下限值 (偏差百分比模式) ......88
4.4.2 对测量结果进行分类
(分类测量) .....................................90
以绝对值 (ABS)设定上限值与
下限值 (绝对值模式) ..............................92
以相对于基准值的 (%)值设定上限值与
下限值 (百分比模式) ..............................95
以相对于基准值的偏差 (∆%)值设定
上限值与下限值 (偏差百分比模式) ......98
4.5 进行应用设定 ....................................101
4.5.1 进行测量同步
(触发同步输出功能) ....................101
4.5.2 保存测量结果 (存储功能) ...........103
4.5.3 检测 2 端子测量时的 OPEN
(Hi Z 筛选功能) ...........................105
4.5.4 监视检测电平
(检测电平监视功能) ....................10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τ
⊥
⌡

ii
目录
4.5.5 设置相对于测试异常
(上溢或下溢)的检测灵敏度 ......... 110
4.5.6 设定比较器、分类判定结果输出~
EOM(LOW) 之间的延迟时间与
判定结果的复位 .............................112
4.5.7 将正在测量的触发输入设为有效、设定
触发输入的有效边沿 ......................114
4.5.8 设置 EOM
4.5.9 将按键操作设为无效
(按键锁定功能) ............................118
4.5.10 设定显示位数 .................................121
4.5.11 放大显示测量值 .............................123
4.5.12 设定液晶显示器的 ON/ OFF ..........124
4.5.13 设定操作音 (蜂鸣音) ..................125
4.5.14 初始化 (系统复位) ......................126
的输出方法 ...................116
第 5 章 分析仪功能 127
5.1 关于分析仪功能 ................................127
5.1.1 初始画面 ........................................127
5.2 设定测量的基本项目 .........................128
5.2.1 设定测量参数 .................................128
5.2.2 设定扫描参数 .................................129
5.2.3 设定触发 ........................................130
5.2.4 设定显示时序 .................................132
5.2.5 设定触发延迟 .................................133
5.2.6 分段设定 ........................................135
5.3 通常扫描 ...........................................136
5.3.1 设定扫描点 .....................................136
5.3.2 设定测量信号 .................................150
5.3.3 设定测量量程 .................................153
AUTO 设定 ................................................ 153
HOLD 设定 ................................................ 155
5.3.4 设定测量速度 .................................158
5.3.5 用平均值显示 (平均值设定) ........159
5.3.6 设定扫描点延时 .............................161
5.3.7 设定 DC 偏置 .................................162
5.4 分段扫描 ...........................................164
5.4.1 设定分段 ........................................164
5.5 设定图形的显示方法 .........................171
5.5.1 设定横轴 ........................................171
重叠描图的设定 ........................................ 171
横轴转换比的设定 .................................... 172
跨距的设定 ................................................ 174
5.5.2 设定纵轴 ........................................176
描图颜色的设定 ........................................ 176
纵轴转换比的设定 .................................... 178
手动转换比的设定 .................................... 179
5.5.3 设定栅格显示 .................................181
5.6 确认测量值 .......................................183
5.6.1 进行光标设定 ................................ 183
光标的显示设定 ........................................ 184
光标的移动设定 ........................................ 185
搜索功能的设定 ........................................ 185
搜索对象的参数设定 ................................ 186
选件设定 .................................................... 186
自动搜索的设置 ........................................ 187
5.6.2 移动光标 ........................................188
5.6.3 执行测量值搜索 .............................189
5.7 判定测量结果 (比较器功能) .......... 192
区域判定 .................................................... 192
峰值判定 .................................................... 202
5.8 编辑测量点 .......................................210
5.9 应用设定 .......................................... 211
5.9.1 保存测量结果 (存储功能) ...........211
5.9.2 检测 2 端子测量时的 OPEN
(Hi Z 筛选功能) ........................... 215
5.9.3 设置相对于测试异常
(上溢或下溢)的检测灵敏度 ........ 217
5.9.4 设置比较器判定结果输出~
EOM(LOW) 之间的延迟时间与
判定结果的复位 .............................219
5.9.5 将正在测量的触发输入设为有效、
设定触发输入的有效边沿 .............. 221
5.9.6 设置 EOM
5.9.7 将按键操作设为无效
(按键锁定功能) ...........................223
5.9.8 设定液晶显示器的 ON/ OFF .......... 226
5.9.9 设定操作音 (蜂鸣音) .................. 227
5.9.10 仅在测量时向测试物施加信号
(触发同步输出功能) ....................228
5.9.11 初始化 (系统复位) .....................230
5.10 等效电路分析功能 ............................231
5.10.1 关于等效电路分析功能 .................. 231
5.10.2 进行分析的基本设置 ..................... 232
的输出方法 ................... 222
设置等效电路模式 .................................... 232
设置分析方法 ............................................ 234
设置进行分析的频率范围 ........................ 236
选择进行分析的分段 ................................ 238
进行电气机械耦合系数 (K)
计算时的设置 ............................................ 240
设置分析结果显示位置 ............................ 243
5.10.3 进行等效电路分析 ......................... 245
进行频率扫描测量 .................................... 245
执行等效电路分析 .................................... 246
5.10.4 模拟频率特性 ................................ 251
5.10.5 判定分析结果 ................................ 253
设置上下限值 ............................................ 253
判定分析结果 ............................................ 255

iii
目录
13
5.10.6 进行 X-Y 显示 ................................ 256
进行 X-Y 显示 ...........................................256
第 6 章 连续测量功能 257
6.1 初始画面 ........................................... 257
6.2 进行连续测量设定 ............................258
6.3 执行连续测量 ...................................259
6.4 确认连续测量结果 ............................260
6.5 应用设置 ........................................... 261
6.5.1 设置显示时序 .................................261
6.5.2 设置触发 ........................................ 262
6.5.3 判定结果为 NG 时停止连续测量 .... 263
6.5.4 设置液晶显示器的 ON/ OFF ..........264
第 7 章 补偿误差 265
7.1 开路补偿的设定 ................................ 265
7.1.1 ALL 补偿 ........................................ 266
7.1.2 SPOT 补偿 ....................................269
7.2 进行短路补偿 ...................................272
7.2.1 ALL 补偿 ........................................ 274
7.2.2 SPOT 补偿 ....................................277
7.3 将值调节为基准值 (负载补偿) .......280
7.4 补偿测试电缆的误差
(线缆长度补偿) .............................. 293
9.4 删除面板 .......................................... 318
第 10 章 使用 U 盘 321
10.1 U 盘的插拔 ....................................... 322
10.2 关于文件操作画面 ............................ 323
10.3 关于文件保存设定画面 .................... 324
10.4 保存测量数据 ................................... 325
以文本形式保存测量结果 ........................325
保存画面的拷贝 ........................................333
确认文件的内容 ........................................335
变更要保存的文件夹 ................................336
10.5 读入测量数据 ................................... 338
10.6 保存主机的设定 ............................... 341
保存主机的设定 ........................................341
保存本仪器的所有设定
(ALL SAVE 功能) ..................................343
10.7 读取设定条件 ................................... 345
读入主机设置 ............................................345
读入 U 盘中保存的所有设置
(ALL LOAD 功能) .................................347
10.8 进行文件 / 文件夹操作 ..................... 349
对 U 盘进行格式化 ...................................349
删除文件 / 文件夹 .....................................351
生成文件夹 ................................................352
显示 U 盘的信息 .......................................354
1
14
2
3
4
5
6
7
8
7.5 进行值换算 (转换比) ..................... 294
第 8 章 进行系统设定 297
8.1 进行接口设定 ...................................297
8.2 确认本仪器的版本 ............................298
8.3 自检查 (自诊断) ............................ 299
8.4 设定系统日期与时间 .........................306
第 9 章 进行面板信息的
保存与读入 307
9.1 保存测量条件 (面板保存功能) .......309
9.2 读入测量条件 (面板读取功能) .......314
9.3 变更面板名称 ...................................316
第 11 章 进行外部控制 355
11.1 关于外部输入输出端子与信号.......... 355
使用连接器与信号的配置 ........................356
各信号的功能 ............................................359
11.2 时序图 .............................................. 361
11.2.1 LCR 测量 ...................................... 361
11.2.2 分析仪测量 .................................... 364
11.2.3 连续测量 (按序时) ..................... 365
11.2.4 连续测量 (分步时) ..................... 366
11.3 内部电路构成 ................................... 367
电气规格 ....................................................368
连接举例 ....................................................369
11.4 有关外部输入输出的设定 ................. 370
设定比较器、分类判定结果输出~
EOM (LOW) 之间的延迟时间 ..................370
设定判定结果的复位 ................................370
将正在测量的触发输入设为有效 ............370
设定触发输入的有效边沿 ........................370
9
10
11
12
附
录
索
引

iv
目录
11.5 关于外部控制的 Q&A ........................371
11.6 使用计算机进行测量 .........................372
第 12 章 打印 373
12.1 连接打印机 .......................................373
连接本仪器与打印机 ................................ 374
12.2 设定本仪器与打印机 .........................375
进行本仪器的设定 .................................... 375
12.3 打印 ..................................................376
第 13 章 规格 379
13.1 一般规格 ...........................................379
13.2 测量范围与精度 ................................386
13.3 测量时间与测量速度 .........................389
附录 10 支架安装 ................... 附 13
附录 11 外观图 ..................... 附 15
附录 12 初始设定汇总表 ............. 附 16
附录 13 设备文件 ................... 附 22
索引 索 1
第 14 章 维护和服务 393
14.1 有问题时 ...........................................393
14.2 有问题时 ...........................................395
14.3 错误显示 ...........................................397
14.4 本仪器的废弃 ....................................399
附录 附 1
附录 1 测量参数与运算公式 .......... 附 1
附录 2 进行高阻抗元件的测量时 ...... 附 3
附录 3 进行电路网中的元件测量时 .... 附 4
附录 4 防止混入外来噪音 ............ 附 5
附录 4.1 电源线混入噪音的对策 ....... 附 5
附录 4.2 测试电缆混入噪音的对策 ..... 附 6
附录 5 施加 DC 偏置 ................ 附 7
附录 5.1 直流电压偏置的施加方法 ..... 附 7
附录 5.2 直流电流偏置的施加方法 ..... 附 8
附录 6 残留电荷保护功能 ............ 附 9
附录 7 关于串联等效电路模式与
并联等效电路模式............. 附 10
附录 8 等效电路模式的选择 ......... 附 11
附录 9 关于开路补偿与短路补偿 ..... 附 12

前言
感谢您选择 HIOKI “IM3570 阻抗分析仪”。为了您能充分而持久地使用本产品,请妥善保管使用说明书,
以便随时使用。
IM3570 阻抗分析仪以下将记为 “本仪器”。
装箱内容确认
检查
本仪器送到您手上时,请检查在运输途中是否发生异常或损坏后再使用。尤其请注意附件及面板开关、端
子类等物件。万一有损坏或不能按照参数规定工作时,请与销售店(代理店)或距您最近的营业所联系。
1
前言
装箱内容
请确认装箱内容是否正确。
IM3570 阻抗分析仪....................................... 1 使用说明书 (本手册).............................. 1
通讯使用说明书 (CD)............................. 1
可从本公司主页下载最新版本。
电源线...........................................................1
不附带探头与测试治具。
请根据用途另行购买。
运输注意事项
运输本仪器时,请使用送货时的包装材料。
参照 :“运输本仪器时” (⇒ 第 394 页 )

2
关于安全
关于安全
本仪器是按照 IEC61010 安全标准进行设计和测试,并在安全的状态下出厂的。如果测量方
法有误,有可能导致人身事故和仪器的故障。另外,按照本使用说明书记载以外的方法使用
本仪器时,可能会损坏本仪器所配备的用于确保安全的功能。
请熟读使用说明书,在充分理解内容后进行操作。万一发生事故,除了本公司产品自身的原
因以外概不负责。
本使用说明书中记载了安全操作本仪器,保持仪器的安全状态所需要的信息和注意事项。在使用本仪器前请认
真阅读下述与安全有关的事项。
安全记号
表示使用者必须阅读使用说明书中有 记号的地方并加以注意。
使用者对于仪器上标示 记号的地方,请参照使用说明书上 记号的相应位置说明,操作仪器。
表示交流电 (AC)。
表示接地端子。
表示电源 “开”。
表示电源 “关”。
使用说明书的注意事项,根据重要程度有以下标记。。
表示如果产生操作或使用错误,有导致使用者死亡或重伤的极高危险性。
表示如果产生操作或使用错误,有导致使用者死亡或重伤的危险性。
表示如果产生操作或使用错误,有可能导致使用者受伤或仪器损坏。
表示产品性能及操作上的建议。
与标准有关的记号
欧盟各国有关电子电气设备废弃的法规 (WEEE 指令)的标记。
表示符合欧共体部长级理事会指令 (EC 指令)所示的限制。

关于标记
各功能标记
LCR
3
关于安全
表示仅在 LCR 模式时有效。
ANALYZER
CONTINUOUS
表示仅在分析仪模式时有效。
表示仅在连续测量模式时有效。
文中的标记
表示严禁的行为。
(⇒ 第○页 )
*
[ ]
CURSOR
(粗体)
Windows
对话框 Windows 的对话框记为 “对话框”。
表示参照页。
表示术语的说明记述于底部位置。
菜单名、页名、设定项目、对话框名以及按钮等画面上的名称以 [ ] 进行标记。
文中的粗体字母数字表示操作键上标示的字符。
未特别注明时, Windows 95、 98、 Me、 Windows NT4.0、 Windows 2000、 Windows XP、
Windows Vista 与 Windows 7 均记为 “Windows”。
关于精度
本公司将测量值的极限误差,作为如下所示的 f.s. (满量程)、 rdg. (读取)、 dgt. (数位分辨率)的值来
加以定义。
f.s. (最大显示值、刻度长度) 表示最大显示值、刻度长度。一般来说是表示当前所使用的量程。
rdg. (读取值、显示值、指 示值)表示当前正在测量的值、测量仪器当前的指示值。
dgt. (分辨率) 表示数字式测量仪器的最小显示单位、即最小位的 “1”。
关于测量分类
为了安全地使用测量仪器, IEC61010 把测量分类按照使用场所分成 CAT II ~ CAT IV 四个安全等级的标
准。概要如下所述。
CAT II
CAT III
CAT IV
如果使用分类数值等级小的测量仪器在大数值级别的场所进行
测量时,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因此请绝对避免这种情况。
如果利用没有分类的测量仪器对 CAT II ~ CAT IV 的测量分类进
行测量,可能会导致重大事故,因此请绝对避免这种情况。
带连接插座的电源线的仪器 (可移动工具、家用电器等)的初级侧电路
直接测量插座插口时为 CAT Ⅱ。
直接从配电盘得电的仪器 (固定设备)的初级侧电路,以及从配电盘到插座的电路
建筑物的进户电路、从进入口到电表及初级侧电流保护装置 (分电盘)的电路

4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注意事项
为了您能安全地使用本仪器,并充分运用其功能,请遵守以下注意事项。
使用前的确认
在使用前,请先确认没有因保存和运输造成的故障,并在检查和确认操作之后再使用。
确认为有故障时,请与销售店 (代理店)或距您最近的营业所联系。
关于本仪器的放置
请在使用前确认探头或电缆的外皮有无破损或金属露出。由于这些损伤会造成触电事故,所
以请换上本公司指定的型号。
使用温湿度范围:0 ~ 40 ℃、 80%RH 以下的室内 (没有结露)
保存温湿度范围:-10 ~ 55 ℃、 80%RH 以下的室内 (没有结露)
精度保证温湿度范围:23 ± 5 ℃、 80%RH 以下
请不要把本仪器放置在以下场所,否则会造成本仪器的故障或事故。
日光直射的场所
高温的场所
受水、油、化学剂与溶剂等
影响的场所
潮湿、结露的场所
灰尘多的场所
机械震动频繁的场所
• 不要把底面以外的部分向下放置。
• 不要放置在不稳定的台座上或倾斜的地方。
• 请勿堵塞通风孔。
产生腐蚀性气体、爆炸性气体
的场所
产生强力电磁波的场所
带电物体附近
感应加热装置附近
(高频感应加热装置、IH 电磁
炉等)
50 mm 以上
本仪器可在支脚立起状态下使用。 (⇒ 第 11 页 )
也可以安装在支架上。 (
50 mm 以上
⇒ 附第 13 页 )
10 mm 以上
背面

关于保证
本公司对因组装本仪器时或转售时给使用方造成的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敬请了解。
关于本仪器的使用
• 为防止触电事故发生,请绝对不要拆下主机外壳。内部有高电压及高温部分。
• 请不要淋湿本仪器,或者用湿手进行测量。否则会导致触电事故。
• 使用期间发生异常动作或显示时,请确认“有问题时”(⇒ 第 393 页 ) 与“错误显示”(⇒ 第
397 页 ),并与代理店或距您最近的营业所联系。请不要将充电的电容器连接到测量端子上,
或从外部输入电压 / 电流。否则会导致本仪器损坏。
• 本仪器不是防尘和防水结构。请勿在灰尘较多或淋水的环境中使用。否则会导致故障。
• 为了防止本仪器损坏,在搬运及使用时请避免震动、碰撞。尤其要注意因掉落而造成的碰
撞。
• 搬运本仪器时,请拔下连接线与 U 盘,握住把手搬运。
• 请不要在放置支架竖立的状态下从上方施加强力。否则会损坏放置支架。
• 请勿用力按压触摸面板,或用坚硬物品、尖头物品按压触摸面板。否则会导致故障。
• 使用后请务必切断电源。
5
使用注意事项
接通电源之前
• 在接通电源前,请确认本仪器的电源连接部上所记载的电源电压与您使用的电源电压是否
• 请勿弄错电源电压的连接。否则可能会导致内部电路被击穿。
• 为了避免触电事故并确保本仪器的安全,请把附带的电源线连接到三相插座上。
• 为了避免触电与短路事故,连接探头之前,请切断各仪器的电源。
一致。如果使用指定范围外的电源电压,会造成本仪器的损坏或电气事故。

6
使用注意事项
关于电线类与测试治具的使用
• 为了确保安全,不使用本仪器时,请务必从本仪器上拔出电源线并完全切断电源。为防止
断线,将电源线从插座或本仪器拔出的时候,请握住插头部分 (电源线以外)拔出。
• 请勿向测量端子施加电压。否则可能会导致本仪器损坏。
• 拔出 BNC 连接器时,请务必在解除锁定后握住拔出。如果不解除锁定硬拔或直接拔拉电
缆,都会损坏连接器。
• 为防止因断线引起的故障,请不要弯折或拽拉电缆或探头的连接部。
• 为了不损坏电线的外皮,请不要踩踏或夹住电线。
• 如果电源线熔化,金属部分则会露出,这非常危险。请勿触摸发热部分等。被测导线可能
会处于高温状态,请勿触摸。
• 使用本仪器时,请务必使用本公司指定的连接电缆。如果使用指定以外的连接电缆,则可
能会因接触不良等而导致无法进行正确的测量。
• 使用测试治具等时,请仔细阅读使用产品附带的使用说明书。
连接到 EXT I/O 连接器之前
为了防止发生触电事故和仪器故障,连接 EXT I/O 连接器时,请遵守下述事项。
• 请在切断本仪器以及连接仪器的电源之后再进行连接。
• 请勿超出 EXT I/O 连接器的信号额定值。 (⇒ 第 368 页 )
• 如果连接配线在操作期间脱落,则可能会接触到其他导电部,非常危险。请可靠地进行连
接,并用螺丝固定外部连接器。
• 请对连接到 EXT I/O 连接器上的仪器和装置进行适当的绝缘。
• EXT I/O 的 ISO_5V 端子为 5 V 电源输出。请勿从外部输入电源。

CD 的使用
7
使用注意事项
• 为了避免光盘上附着指纹等污迹或打印时露出飞白,使用时请务必手持光盘的边缘。
• 请绝对不要触摸光盘的刻录面。另外,也不要直接放在坚硬的物品上面。
• 请勿用挥发性酒精或水擦拭光盘,否则可能会导致光盘的标签标记消失。
• 在光盘的标签表面上写字时,请使用笔尖为毛毡的软性油性笔。请勿使用圆珠笔或笔尖坚
硬的笔,否则可能会导致光盘损伤,造成刻录内容损坏。另外,也不要使用胶粘性标签。
• 请勿将光盘放在阳光直射或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否则可能会导致光盘变形或刻录内容损
坏。
• 清除光盘上的污点、灰尘或指纹时,请使用柔软的干布或 CD 清洁剂。请始终从内侧向外侧
方向擦拭,绝对不要划圈擦拭。另外,请勿使用研磨剂或溶剂类清洁剂。
• 本公司对因本 CD 使用而导致的计算机系统故障以及购买产品时发生的故障不承担任何责
任。

8
使用注意事项

1.1
产品概要和特点
9
1
概要 第 1 章
1.1 产品概要和特点
HIOKI IM3570 阻抗分析仪是实现高速、高精度的阻抗测量仪。
具有可扫描测量频率或测量信号的
2 种功能。
由于可设定 4 Hz ~ 5 MHz 测量频率、5 mV ~ 5 V 测量信号电平的广范围测量条件,因此可用于各种用途。
广范围的测量条件 (⇒ 第 40 页 )
可在测量频率为 4 Hz ~ 5 MHz、测量信号电平为
5 mV ~ 5 V 的广范围测量条件下进行测量。
对应各种接口
可利用最适合生产线的外部 I/0
(Handler 接口)、 RS-232C、 GP-
IB、 USB、 LAN 进行对应。
阻抗分析仪以及可在单一测量条件下同时显示最多 4 个项目的 LCR 表
可高速测量
可进行高速测量。
最快以 0.5 ms (100 kHz、 FAST 时、显示器 OFF)进
行测量。
扫描测量 (⇒ 第 127 页 )
可测量频率特性与电平特性,
并在主机的彩色 LCD 上进行图
形显示。
第 1 章 概要
比较器功能
LCR 功能:(⇒ 第 83 页 )
可针对 2 个参数,通过测量值进行 HI/ IN/ LO 合格与
否判定。
分析仪功能:(⇒ 第 192 页 )
可针对扫描测量结果进行合格与否判定。
连续测量功能 (⇒ 第 257 页 )
可连续测量主机中保存的测量条件。可利用该功能在
不同的测量条件下进行合格与否判定等。
(例:在 120 Hz 下连续测量 C-D,以及在 100 kHz 下
连续测量 Rs)
分类功能 (⇒ 第 90 页 )
LCR 模式下最多 10 个分类,易于通过测量值进行分
级。
可高精度测量低阻抗
LCR 表模式下,包括用于高精度测量低阻抗的设定。
利用设定,可降低接触电阻的影响,检测 4 端子测量
时的断线 (探头连接错误)。

10
1.2
各部分的名称与功能
1.2 各部分的名称与功能
正 面
测量 LED
测量期间 LED 点亮。
正面 USB 连接器
用于连接 U 盘。
⇒ 第 322 页 )
(
判定结果显示 LED
比较器、分类测量时的判定结
果用 LED 进行显示。
LCR 模式 (⇒ 第 83 页 )
分析仪模式 (
⇒ 第 192 页 )
测量端子
用于连接探头或测试治具。 (⇒ 第 30 页 )
• H
• H
• L
• L
• GUARD 端子 : 屏蔽用端子
端子 : 电流发生端子
CUR
端子 : HIGH 侧电压检测端子
POT
端子 : LOW 侧电压检测端子
POT
端子 : 电流检测端子
CUR
(测量用 GND)
液晶显示器
是触摸面板显示器。
按画面上显示的按键,对仪器进行操
作。
POWER 开关
用于进行电源的 ON/OFF。
(
⇒ 第 31 页 )
(主电源位于背面)
底 面
本仪器可安装在支架上。
参照 :“支架安装” (
请妥善保管从本仪器上拆下的部件以备再次使用。
⇒ 附第 13 页 )

1.2
各部分的名称与功能
11
背 面
主电源
用于进行电源的
ON/OFF。
(
⇒ 第 31 页 )
电源输入口
用于连接电源线。
(
⇒ 第 29 页 )
EXT/IO 连接器
用于连接 PLC 或 I/O 板,可开始
测量或读取判定结果。
(
⇒ 第 355 页 )
通风孔
设置时请勿堵塞通
风孔。
(⇒ 第 4 页 )
LAN 连接器
与计算机连接之后,可利用通
讯命令控制本仪器。
(通讯使用说明书 “第2章”(CD))
背面 USB 连接器
与计算机连接之后,可利用通
讯命令控制本仪器。
(通讯使用说明书 “第2章”(CD))
GP-IB 连接器
使用 GP-IB 接口时,与计算机
连接。
(通讯使用说明书 “第2章”(CD))
RS-232C 连接器
使用 RS-232C 接口时,与 PLC
或计算机连接。
(通讯使用说明书 “第2章”(CD))
可连接 RS-232C 打印机进行
打印。
(
⇒ 第 373 页 )
制造编号
表示制造编号。
出于管理方面所需,请勿剥
下。
LAN 的 MAC 地址
(
⇒ 第 298 页 )、
(通讯使用说明书 “第2章”(CD))
1
第 1 章 概要
左 侧 面
把手
用于搬运本仪器。
请不要在放置支脚竖立的状态下从上方施加强
力。否则会损坏放置支脚。
右 侧 面
支脚
可倾斜本仪器。
• 立起支脚时
请开至发出咔嗒声的位置。
请务必立起两侧支脚。
• 合拢支脚时
请合至发出咔嗒声的位置。

12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本仪器测量条件的设定或变更均在触摸面板上进行。
轻轻触摸画面上的键,即可选择该键所设定的项目或数值。
选中的键变为黑色。
此后将在画面上轻轻 “触摸”记载为 “按下”。
请勿用力按压触摸面板,或用坚硬物品、尖头物品按压触摸面板。否则会导致故障。
1.3.1 初始画面
是打开电源时最初显示的画面。可在确认所有测量条件的同时进行测量。
再次打开电源时,在刚刚切断电源之前的测量模式进行显示。
表示选择的测
量模式。
参数键
进行各参数的设定。(⇒
第 26 页 )
显示已进行面
板读取的面板
名称。
显示错误信息等。 显示内存的使
用状况。
(
⇒ 第 103 页 )
操作键
根据状况显示操作键。
表示 U 盘的
连接。
(
⇒ 第 321 页 )
菜单键
选择测量模式。 (⇒ 第 13 页 )
设定详细条件。 (⇒ 第 14 页 )
进行补偿设定。 (⇒ 第 21 页 )
进行系统设定。 (⇒ 第 22 页 )
进行保存设定。 (⇒ 第 24 页 )
与 的设定内容因测量模式而
异。
表示可显示测量条件的页数。
显示测量条件。
显示当前设定的接口。
测量值超出精度保证范围时,错误信息显示区显示 Reference Value。
此时估计是以下原因造成的。请通过 “13.2 测量范围与精度” (⇒ 第 386 页 ) 确认精度保证范围,变更测
量条件,或将测量值作为参考值。
•
测量信号电平过低时:提高测量信号电平。
• 当前的量程 (HOLD 设定时)不合适时:在 AUTO 量程下设为最佳量程或手动变更量程。
参照 :“4.2.3 设定量程” (
⇒ 第 48 页 )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13
1.3.2 测量模式选择画面
选择测量模式。
步 骤
1
2
初始画面
模式选择
1
第 1 章 概要
按下 。
显示初始画面。
选择测量模式。
LCR 测量 (⇒ 第 37 页 )
分析仪测量 (⇒ 第 127 页 )
连续测量 (⇒ 第 257 页 )

14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1.3.3 详细设定画面
是设定要变更的测量条件等详细条件的画面。
请在事先选择测量模式 (⇒ 第 13 页 ) 之后进行设定。
步 骤
1
分别设定 LCR 模式、分析仪模式与连续测量模式。
2
初始画面
LCR 模式
基本设定
按下 。
测量频率的设定 (⇒ 第 40 页 )
显示初始画面。
测量信号电平的设定 (⇒ 第 42 页 )
量程设定 (⇒ 第 48 页 )
触发的设定 (⇒ 第 54 页 )
DC 偏置的设定 (⇒ 第 56 页 )
测量速度的设定 (⇒ 第 58 页 )
电压 / 电流限值的设定 (⇒ 第 59 页 )
平均值设定 (⇒ 第 61 页 )
触发延迟的设定 (⇒ 第 63 页 )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15
直流电阻测量的设定
应用设置
显示初始画面。
测量信号电平的设定 (⇒ 第 65 页 )
量程设定 (⇒ 第 68 页 )
DC 调节的设定 (⇒ 第 74 页 )
测量速度的设定 (⇒ 第 75 页 )
电压 / 电流限值的设定 (⇒ 第 76 页 )
平均值设定 (⇒ 第 78 页 )
DC 延迟的设定 (⇒ 第 79 页 )
1
第 1 章 概要
显示初始画面。
测量结果判定的设定 (⇒ 第 81 页 )
触发同步输出功能 (⇒ 第 101 页 )
测量结果的保存设定 (⇒ 第 103 页 )
设置检测异常值的灵敏度
(⇒ 第 110 页 )
IO的设定 (⇒ 第112页 )、(⇒ 第 114 页 )
Hi Z 筛选功能的设定 (⇒ 第 105 页 )
检测电平监视功能的设置 (⇒ 第 107 页 )
各参数显示位数的设定 (⇒ 第 123 页 )
液晶显示器的设定 (⇒ 第 124 页 )
面板的读取 / 保存 (⇒ 第 307 页 )
系统复位 (⇒ 第 126 页 )
蜂鸣音的设定 (⇒ 第 125 页 )
按键锁定的设定 (⇒ 第 118 页 )

16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设定信息的确认
可在测量画面上确认设定的内容。
有关交流信号 (AC) 的信息的显示
有关直流信号 (DC) 的信息的显示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17
分析仪模式
基本设定
显示初始画面。
1
第 1 章 概要
测量参数的设定 (⇒ 第 128 页 )
扫描参数的设定 (⇒ 第 129 页 )
触发的设定 (⇒ 第 130 页 )
显示时序的设定 (⇒ 第 132 页 )
触发延迟的设定 (⇒ 第 133 页 )
分段设定 (⇒ 第 135 页 )
扫描点的设定 (⇒ 第 136 页 )
测量电平信号的设定 (⇒ 第 150 页 )
量程设定 (⇒ 第 153 页 )
测量速度的设定 (⇒ 第 158 页 )
平均值设定 (⇒ 第 159 页 )
扫描点延时的设定 (⇒ 第 161 页 )
DC 偏置的设定 (⇒ 第 162 页 )

18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图形设定
重叠描图的设定 (⇒ 第 171 页 )
横轴转换比的设定 (⇒ 第 172 页 )
跨距的设定 (⇒ 第 174 页 )
描图颜色的设定 (⇒ 第 176 页 )
纵轴转换比的设定 (⇒ 第 178 页 )
比较器设定
显示初始画面。
手动转换比设定 (⇒ 第 179 页 )
栅格显示的设定 (⇒ 第 181 页 )
比较器的设定 (⇒ 第 192 页 )
显示初始画面。

列表设定
显示初始画面。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扫描点的编辑 (⇒ 第 210 页 )
19
1
第 1 章 概要
应用设置
显示初始画面。
存储功能的设定 (⇒ 第 211 页 )
设定判定结果的I/O 输出 (⇒ 第219页)
IO 触发的设定 (⇒ 第 221 页 )
EOM 输出方法的设定 (⇒ 第 222 页 )
Hi Z 筛选功能的设定 (⇒ 第215 页 )
设置检测异常值的灵敏度
(⇒ 第 217 页 )
液晶显示器的设定 (⇒ 第 226 页 )
蜂鸣音的设定 (⇒ 第 227 页 )
按键锁定的设定 (⇒ 第 223 页 )
触发同步输出功能的设置 (⇒ 第 228 页 )
等效电路分析 (⇒ 第 231 页 )
※仅在安装 IM9000 等效电路分析软
件时显示。
面板的读取 / 保存 (⇒ 第 307 页 )
系统复位 (⇒ 第 230 页 )

20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连续测量模式
基本设置
从连续测量对象中删除 (⇒ 第 258 页 )
设为连续测量的对象 (⇒ 第 258 页 )
从所有连续测量对象中删除
(⇒ 第 258 页 )
设为所有连续测量的对象
(⇒ 第 258 页 )
面板内容的显示 (⇒ 第 258 页 )
应用设置
显示初始画面。
显示时序的设置 (⇒ 第 261 页 )
设置触发 (⇒ 第 262 页 )
判定为 NG 时停止连续测量
(⇒ 第 263 页 )
液晶显示器的设置 (⇒ 第 264 页 )
显示初始画面。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21
1.3.4 补偿设定画面
步 骤
1
设定补偿条件。
2
初始画面
1
第 1 章 概要
按下 。
显示初始画面。
开路补偿的设定 (⇒ 第 265 页 )
短路补偿的设定 (⇒ 第 272 页 )
负载补偿的设定 (⇒ 第 280 页 )
电缆长度补偿的设定 (⇒ 第 293 页 )
转换比的设定 (⇒ 第 294 页 )

22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1.3.5 系统设定画面
步 骤
1
用于进行系统详细设定。
2
接口类型的设定
初始画面
按下 。
RS-232C 的设定 (通讯使用说明书 (CD))
显示初始画面。
GP-IB 的设定 (通讯使用说明书 (CD))
USB 的设定 (通讯使用说明书 (CD))
LAN 的设定 (通讯使用说明书 (CD))
打印机的设定 (⇒ 第 373 页 )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23
本仪器版本的确认
显示画面的确认
(⇒ 第 298 页 )
1
第 1 章 概要
显示初始画面。
面板测试 (⇒ 第 299 页 )
面板补偿 (⇒ 第 300 页 )
日期时间的设定
显示初始画面。
(⇒ 第 306 页 )
画面显示测试
(⇒ 第 302 页 )
ROM/RAM 测试
(⇒ 第 304 页 )
I/O
测试(⇒ 第
显示本仪器设置的当前日期时间。
305页)
显示初始画面。

24
1.3
画面构成与操作
1.3.6 保存设定画面
步 骤
1
设定保存处和方法。
2
保存方法的设定
初始画面
按下 。
保存类型的设定(⇒ 第
325页)
显示初始画面。
保存处文件夹的设定
(⇒ 第 336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