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BIL SDC15 Service Manual

Page 1
No.CP-SP-1148C
数字显示调节器
SDC15
使用说明书
详细篇
非常感谢您购买数字显示调节器SDC15。 本使用说明书中记述了正确安全使用
SDC15的必要事项。 对于承担使用SDC15的操作盘、装置的 设计、维护的工作人员,请务必在阅读 理解本书的基础上使用。 此外,本使用说明书不只在安装时,在维 护和故障维修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请常备此手册以供参考。
Page 2
中英文版的内容如有差异,以英文版为准。
为了更好地理解 SDC15
D-1~D-8 页的「键操作指南」对参数的变化图、设定一览及具体的操作例等用图解方 式进行说明。 先阅读本页再阅读详细内容,效果更好。 另外,备有了采用了抗污能力强的纸制成的彩色版《键操作指南》,供在现场使用(资 料编号 CP-SP-1213C)。 如有需要,请与本公司或销售店联系。
请务必把本使用说明书送到本机使用者手中。
禁止擅自复印和转载全部或部分本使用说明书的内容。 今后内容变更时恕不事先通知。
本使用说明书的内容,经过仔细审查校对,万一有错误或遗漏,请向本
公司提出。
对客户应用结果,本公司有不能承担责任的场合,敬请谅解。
要求
C
2003 Yamatake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age 3
安全要求事项(SAFETY REQUIREMENT)
为避免触电造成伤害危险,请依照本使用说明书中记载的所有安 全注全意事项进行操作。
此符号用于警示用户有因触摸而触电的危险。
未按本公司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的场合,会损坏本机的安全保护装置。 请勿用本公司指定以外的部件进行更换。 请在具有认证资格且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的操作下,依照各地方条例进行所有配线作 业。 请务必在仪表操作员能够触及的范围内,设置本机主电源断电用开关。 AC电源型主电源配线时,请设置迟动类型(T)、额定电流200mA、额定电压250V的保 险丝。(IEC127)
机器的额定值
供给电压 100240V(动作电源电压85264Vac) 电源频率 50/60Hz 消耗功率 12VA以下
环境条件
请勿在有可燃性液体或者蒸气的环境下使用。 否则会损坏仪表的安全性。 使用温度范围 0~50℃ 使用湿度范围 10~90%RH(无结露) 容许振动 2m/s2(10~60Hz) 过电压类型 Category Ⅱ(IEC60364-4-443, IEC60664-1) 污染度 Pollution degree 2
机器的设置
为避免仪表操作员触摸仪表背面端子,请务必将本机安装到安装板上。 除供给电源和继电器接点输出以外的输入输出的共模电压:对大地间的电压为
33V r.m.s.以下、46.7V峰值以下、70Vdc以下。
适合规格
EN61010-1EN61326-1
i
Page 4
警告
注意
■ 图示说明
本安全注意事项的目的:为了正确安全使用本机,防患于未然,以免给您及他人造 成人体损害及财产损失,请务必遵守本安全注意事项。 本书中使用了各种图形符号,其显示的含义如下所示,请充分理解所述内容。
图示例
本符号表示使用上必须“注意”的内容。
安全注意事项
当错误使用本机时,可能会造成使用者死亡或重伤的危险 情况。
当错误使用本机时,可能会造成使用者轻伤或财物损失的 危险情况。
本符号表示必须“禁止”的内容。
本符号表示必须执行的“显示”内容。
ii
Page 5
警告
请勿分解本机。 否则有触电、发生故障的危险。
在对本机进行安装、拆除及配线作业时,请务必完全切断本机及连接设备的电 源。否则有触电的危险。
请勿触摸电源端子等带电部件。 否则有触电的危险。
注意
请在规格书中记载的使用条件(温度、湿度、电压、振动、冲击、安装方向、 环境等)范围内使用本机。 否则有发生火灾故障的危险。
请勿堵塞本机的通风孔。 否则有发生火灾、故障的危险。
请按照本机连线的标准、指定电源及施工方法,正确配线。 否则有发生火灾、故障的危险。
请勿让断线头、铁粉、水等进入机箱内。 否则有发生火灾、故障的危险。
请按规格书中记载的扭矩拧紧端子螺钉,端子螺钉没有拧紧时有触电、发生 火灾的危险。
请勿把本机中未使用的端子作为中继端子使用。 否则有触电,发生火灾、故障的危险。
盘安装型的场合,在接线完毕后,建议安装端子盖板。 否则有触电的危险。(本机备有另售的端子盖。)
请在规格书中记载的寿命范围内使用本机的继电器。超过使用寿命仍继 续使用的场合,有发生火灾、故障的危险。
有发生雷电涌危险的场合,请使用本公司生产的电涌放电器。 否则有发生火灾、故障的危险。
请勿错误配线。 错误配线,有导致机器发生故障的危险。
接通电源后,约6秒钟调节器无动作。 在调节器的继电器输出作为连锁信号使用的场合,请注意。
iii
Page 6
注意
控制输出1和控制输出2之间未隔离。 必要时请使用隔离器。
请勿在1台计算机上,使用多根编程器电缆,同时连接多台机器。 由于回流电流,可能产生PV值显示误差等可能。
RS-485接线时,请勿在通讯线路的两端处连接终端电阻。 否则可能造成通讯故障。
进行本机的电源配线时,请务必在操作者手可伸及的范围内设置本机主电源 断电用开关。另外,AC电源型仪表电源配线时,请设置迟动类型(T)、额 定电流0.2A、额定电压250V的保险丝。(IEC127
请勿使用带尖物体(自动铅笔的头或者针等)进行键操作。 否则可能产生故障。
本机不仅有ON/OFF控制及原有的PID控制功能,还具有无需设定控制参数的 自适应控制功能。所谓自适应控制是指即使在SP值变更或者有干扰发生时, 也能够监视和学习控制仪表的特性、自动计算出控制常数,实现稳定控制。
使用前
本机前端的操作面板上覆盖着一层表面保护膜。当安装、配线作业完毕时,请在面板的一角粘贴玻璃纸带, 然后按箭头方向拉,揭下保护膜。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用指甲等剥落保护膜,有可能划伤操作面板。
揭去
玻璃纸带
iv
Page 7
本使用说明书的定位
与数字显示调节器SDC15(以下简称本机)相关的使用说明书共有5册,请根据用途参阅相关的使用说明书。 如果您手中无相关的使用说明书时,请向本公司或代理店索取。 这些资料还可以从http://www.azbil.com/cn/网站下载。
本机的显示级别可以从“简单设定”、“标准设定”、“多功能设定”三种中选择。 有关「简单设定」可设定的功能,在「数字显示调节器SDC15使用说明书 基本篇」(CP-SP-1147C)中说 明。更高级应用的场合,请参阅本书。 本书是针对已经阅读完「基本篇」,并且使用过本公司的调节器产品,理解调节器的基本操作的人员为对象 编写的。
数字显示调节器SDC15 使用说明书 设置篇
使用本机进行装置设计、制作的人员,请务必阅读。 介绍本机使用上的安全注意事项、安装、接线及主要规格。详细的使用方法 请参阅《基本篇》或者《详细篇》。
数字显示调节器SDC15 使用说明书 基本篇
介绍本机在“简单设定”状态下可使用的功能。 使用本机进行装置设计、制作、操作、维护的人员,请务必阅读。 介绍本机安装、接线、主要功能、设定及操作方法、故障解决对策、详细 规格等。
数字显示调节器SDC15 使用说明书 详细篇
本书。 介绍本机的硬件及所有功能。使用本机进行装置设计、制作、操作、维护的 人员或者使用本机的通讯功能进行装置、通讯软件设计的人员,请务必阅 读。 介绍本机安装、接线、通讯连接、所有功能、设定及操作方法、与计算机 等主站的通讯方法、通讯地址、故障解决对策、详细规格等。
数字显示调节器SDC15/25/26/35/36 用智能编程软件包
使用说明书 资料编号 CP-UM-5290C 本书是关于使用计算机进行SDC15/25/26/35/36各种设定的软件的说明书。
请使用SDC15/25/35/36进行装置设计、设定的人员务必阅读。介绍了安装 到计算机上的方法、操作、各种功能、设定方法。
SDC15 键操作指南 资料编号 CP-SP-1213C
供初次使用SDC15的人员、现场的操作员在进行参数的设定及变更时用的资 料。以彩色和插图的方式,对键操作、显示的切换及参数设定一览进行说明。
v
资料编号 CP-UM-5287C
资料编号 CP-SP-1147C
资料编号 CP-SP-1148C
SLP-C35
Page 8
本使用说明书的构成
本使用说明书构成如下。
键操作指南
1 概 要
2 功能的概要
第3章 安 装
4 接 线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6 显示·设定数据一览表
7 CPL通讯功能
8 MODBUS通讯功能
9 通讯数据一览表
10章 维护及故障处理
11章 校 正
第12章 产品废弃处理
第13章 规 格
参数的变化图、设定一览及具体的操作例等用图解归纳说明。 最先阅读本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机。
对本机的用途或特长、型号构成、本机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进行说明。 在以后章节的说明中会使用到这些名称,所以请理解本章节的内容。
介绍本机的功能、动作的概要。
介绍本机设置的环境、安装尺寸、安装方法、必备工具。
介绍本机的接线方法、接线时的注意事项、连接示例。
介绍本机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对本机的显示项目及其内容用一览表的形式归纳说明。
介绍使用本公司RS-485标准的CPL通讯,实现本机与计算机或PLC等上 位机通讯的方法。
介绍使用MODBUS通讯,实现本机与计算机或PLC等上位机通讯的 方法。
本机存储器内的通讯数据一览。
介绍本机的维修、检查、故障原因和解决对策。
介绍让本机始终保持高精度、正常运转的校正方法。
介绍本机失效后的废弃注意事项、废弃方法。
介绍本机的一般规格、性能规格、可选部件等。
vi
Page 9
安全要求事项 安全上的注意事项 要求 本使用说明书的定位 本使用说明书的构成 本使用说明书的标记
键操作指南
各部分的名称·······································································································D-1 键操作及显示的切换 ················································································· D-2D-3 具体的操作例···························································································· D- 4D-5 参数一览 ··································································································· D- 6D-7 PV量程表·············································································································D- 8 报警代码一览·······································································································D -8 事件的种类···········································································································D - 8
第 1 章 概 要
1-1 概 要···················································································································1 - 1
■ 型号构成·······································································································1 - 2
■ 附属品·可选部件 ························································································1 - 3
1-2 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1 - 4
■ 本体及操作面板部 ························································································1 - 4
■ 底面 ··············································································································1 - 5
■ 背面 ··············································································································1 - 6
第 2 章 功能的概要
2-1 输入输出的构成 ····································································································2 - 1 2-2 键操作···················································································································2 - 2
■ 标准型···········································································································2 - 2
■ 特殊型···········································································································2 - 4
■ 数据设定方法································································································2 - 6
[mode]键操作方法 ·······················································································2 - 7
■ 显示级别·······································································································2 - 8
2-3 运行模式 ···············································································································2 - 9
第 3 章 安 装
■ 安装场所·······································································································3 - 1
■ 外形尺寸·······································································································3 - 2
■ 盘开孔图·······································································································3 - 2
■ 安装方法·······································································································3 - 3
vii
Page 10
4 接 线
4-1 接 线······················································································································· 4 - 1
■ 端子排列标签的记号 ························································································· 4 - 2
■ 接线时的注意事项·····························································································4 - 2
■ 数字输入的开路集电极输出的连接方法 ···························································· 4 - 5
■ 通讯(RS-485)的连接·························································································4 - 5
■ 与SSR(固态继电器)的连接 ···············································································4 - 7
■ 电流输入的接线 ································································································4 - 9
■ 干扰对策 ···········································································································4 -1 0
4-2 使用电缆····················································································································4- 11
第 5 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5-1 PV输入·······················································································································5 - 1
PV量程种类 ······································································································5 - 1
■ 温度单位 ···········································································································5 - 3
■ 冷接点补偿········································································································5 - 3
■ 开方运算小信号切除 ························································································· 5 - 3
■ 小数点位置········································································································5 - 4
PV量程下限·上限 ···························································································5 - 5
PV比率与PV偏置······························································································5 - 5
PV滤波··············································································································5 - 6
PV保持··············································································································5 - 6
PV下限·上限限幅及PV下限·上限报警··························································5 - 6
5-2 模式···························································································································5 - 7
AUTO/MANUAL模式 ·······················································································5 - 7
RUN/READY模式····························································································· 5 - 7
■ AT(自整定)停止/启动························································································ 5 - 8
■ 所有DO(数字输出)锁定解除··············································································5 - 8
■ 通讯DI(数字输入)1····························································································5 - 8
5-3 控 制······················································································································· 5 - 9
■ 控制方式 ···········································································································5 -1 1
■ 控制动作及加热冷却控制选择···········································································5 -1 2
■ 特殊控制输出····································································································5 -1 2
MANUAL模式切换时························································································5 - 13
ON/OFF控制·····································································································5 - 13
PID控制 ············································································································5 - 14
■ 加热冷却控制····································································································5 -1 5
ST(自适应) ······································································································5- 1 7
AT(自整定) ······································································································5- 1 8
Just-FiTTER ····································································································5 - 20
Ra-PID··············································································································5- 20
SP·····················································································································5 - 20
5-4 AT(自整定)功能··········································································································5 -2 1
■ 启动方法 ···········································································································5 -2 1
■ 停止方法 ···········································································································5 -2 1
viii
Page 11
5-5 ST(自适应) 功能
····································································································· 5 - 24
■ 启动方法········································································································ 5- 24
■ 停止方法········································································································ 5- 25
5-6 ST(自适应)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5- 2 6 5-7 SP··························································································································· 5- 27
■ 运行显示时的SP设定····················································································· 5- 28
LSP使用组数································································································· 5- 28
LSP14········································································································ 5-2 8
LSP组编号 ···································································································· 5-2 8
LSP组选择的DI分配······················································································ 5- 29
SP斜坡单位 ··································································································· 5- 30
SP斜坡上升斜率·下降斜率·········································································· 5- 30
SP下限限幅·上限限幅················································································· 5- 31
SP斜坡许可/禁止的DI分配 ············································································ 5- 31
5-8 DI(数字输入)·内部接点························································································· 5- 32
■ 动作种类········································································································ 5- 33
■ 内部事件编号指定 ························································································· 5- 34
■ 输入位运算 ···································································································· 5- 34
■ 输入分配········································································································ 5- 35
■ 输入分配的反转 ····························································································· 5- 3 6
■ 运算的反转 ···································································································· 5- 36
■ 智能编程软件包SLP-C35进行的DI分配的设定 ············································· 5- 37
5-9 内部事件 ················································································································ 5- 3 8
■ 动 作············································································································ 5- 3 9
■ 动作种类········································································································ 5- 45
■ 正逆·待机·READY时动作 ········································································· 5- 4 6
■ 报警OR·特殊OFF设定·延迟时间单位······················································· 5- 47
■ 主设定·副设定·回差 ·················································································· 5- 48
ON延迟·OFF延迟························································································ 5- 49
5-10 DO(数字输出) ····································································································· 5- 51
MV1·MV2处理····························································································· 5- 52
■ 动作种类········································································································ 5- 53
■ 输出分配········································································································ 5- 54
■ 输出分配的反转 ····························································································· 5- 5 6
■ 运算的反转 ···································································································· 5- 57
■ 锁定
··············································································································· 5- 57
智能编程软件包SLP-C35进行的DO分配的设定············································ 5-5 8
5-11 应用例·················································································································· 5- 59
使用分配功能的应用例 ·················································································· 5- 59
5-12 连续输出 ·············································································································· 5- 66
■ 输出量程········································································································ 5- 66
■ 输出种类········································································································ 5- 66
■ 输出量程下限·上限······················································································ 5- 6 7
MV量程幅 ······································································································ 5- 68
5-13 CT(变流器)输入 ···································································································· 5- 69
CT动作 ·········································································································· 5- 70
CT监视输出 ··································································································· 5- 70
CT测定等待时间···························································································· 5- 7 0
ix
Page 12
CT匝数及CT电力线贯通次数
5-14 操作面板显示及键操作····························································································5- 73
■ 键操作种类········································································································5- 7 3
[mode]键功能··································································································· 5 -7 3
■ 模式显示设定····································································································5 -7 4
PV/SP值显示设定·····························································································5 - 75
■ 操作量显示设定 ································································································5- 7 6
■ 事件设定值显示设定 ························································································· 5- 7 7
■ 事件剩余时间显示设定 ·····················································································5 -7 7
CT电流值显示设定 ··························································································· 5 -7 8
■ 显示级别 ···········································································································5 -7 8
LED监视 ···········································································································5 -7 8
■ 用户功能 ···········································································································5 -7 9
■ 键锁定·通讯锁定·编程器锁定·······································································5 - 83
■ 口令 ·················································································································· 5 -8 4
第 6 章 显示·设定数据一览表
6-1 运行显示一览 ············································································································6 - 1
■ 运行显示 ···········································································································6 - 1
6-2 参数设定显示一览·····································································································6 - 3
■ 模式库···············································································································6 - 3
SP库 ·················································································································6 - 3
■ 事件库···············································································································6 - 4
PID库················································································································ 6 - 5
■ 参数库···············································································································6 - 6
■ 扩展调整库········································································································6 - 7
6-3 设置设定显示一览·····································································································6 - 8
■ 设置库···············································································································6 - 8
■ 事件组态库········································································································6- 1 3
DI分配库 ···········································································································6 -1 6
DO分配库 ·········································································································6 - 19
■ 用户功能库········································································································6- 2 3
■ 锁定库···············································································································6- 2 3
■ 仪表信息库········································································································6- 2 4
7 CPL通讯功能
7-1 通讯的概要················································································································ 7 - 1
■ 特 长···············································································································7 - 1
■ 设 定···············································································································7 - 1
■ 通讯步骤 ···········································································································7 - 2
7-2 电文的构成················································································································ 7 - 3
■ 电文的构成········································································································7 - 3
■ 数据链层 ···········································································································7 - 3
■ 应用层···············································································································7 - 5
············································································5- 7 1
x
Page 13
7-3 命令的说明
·············································································································
■ 连续数据读出命令(RS命令) ········································································· 7 - 6
■ 连续数据写入命令(WS命令) ········································································ 7 - 7
■ 固定长连续数据读出命令(RD命令) ······························································ 7 - 8
■ 固定长连续数据写入命令(WD命令) ····························································· 7 - 9
■ 固定长随机读出命令(RU命令) ····································································· 7-10
■ 固定长随机写入命令(WU命令) ···································································· 7-11
7-4 数据地址的定义···································································································· 7-12 7-5 应用层的数值表现································································································ 7-13 7-6 结束代码一览 ······································································································· 7-14 7-7 送收信时间··········································································································· 7-15
■ 命令文、应答电文时间规格··········································································· 7-15
RS-485驱动控制时间规格 ············································································· 7-15
7-8 主站用通讯程序作成时的注意事项······································································· 7-16
■ 通讯例子程序································································································· 7-16
8 MODBUS通讯功能
8-1 通讯的概要············································································································· 8 - 1
■ 特 长············································································································ 8 - 1
■ 设 定············································································································ 8 - 1
■ 通讯步骤········································································································ 8 - 2
8-2 电文的构成············································································································· 8 - 3
■ 电文的构成 ···································································································· 8 - 3
■ 命令种类········································································································ 8 - 6
■ 其他规格········································································································ 8 - 6
8-3 命令的说明············································································································· 8 - 7
■ 读出命令(03H) ····························································································· 8 - 7
■ 写入命令(10H) ····························································································· 8 - 9
8-4 CPL通讯及共通规格 ···························································································· 8-11
■ 数据地址的定义 ····························································································· 8-11
■ 数值表现········································································································ 8-11
RS-485驱动控制时间规格 ············································································· 8-11
第 9 章 通讯数据一览表
第10章 维护及故障时处理
■ 通讯数据一览表 ····························································································· 9 - 1
■ 维 护 ··········································································································· 10-1
■ 报警显示及对策 ····························································································· 10-1
PV输入异常时的动作····················································································· 10-2
7-6
xi
Page 14
11 校 正
■ 校正的开始········································································································11 - 1
■ 校正的结束········································································································11 - 1
■ 校正前的注意事项·····························································································1 1 -2
■ 校正时必要的仪器·····························································································1 1 -2
■ 校正步骤 ···········································································································1 1- 2
第12章 产品废弃处理
第13章 规 格
■ 规 格·················································································································1 3- 1
■ 附属品·可选部件·····························································································1 3 -4
附 录
索 引
用语集 ·······················································································································-1
xii
Page 15
本使用说明书的标记
本使用说明书的标记如下。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表示在使用时敬请注意的事项。
参考
①②③ :表示操作的顺序或对图等进行相应说明的部分。
[para][mode] :表示本机键盘的键、计算机画面的信息及菜单。
>> :表示操作的结果及操作后的状态。
● LED数值、文字显示 数字 7段LED显示如下。
0 1 2 3 4
5 6 7 8 9
英文 7LED显示如下,有不能显示的英文字母。
A a
:表示参照的项目及页码。
:表示知道该项内容后易于理解。
B b
C c
D d
E e
F f
K k
P p
U
u
G g
L l
Q q
V
v
H h
M m
R r
Y
y
I i
N n
S s
Z
z
J j
O o
T t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数字的2与英文字母的Z、数字的5与英文字母的S、数字的9与英文字母的
Q显示相同。
xiii
Page 16
Page 17
键操作指南
D-1D-8页上的“键操作指南”,是参数的变化图、设定一览及具体的操作例等的归纳说明。 详细内容请参阅正文。
1显示部 AT中显示灯
2显示部
各种显示灯 模式显示灯
1显示部
2显示部
模式显示灯
[mode]
编程器连接头(底部)
显示 PV 及各显示项目的显示值或设定值。 发生报警时,通常的显示与报警代码交替显示。 AT( 自整定 ) 执行时,右端位的小数点按亮 2 次灭 1 次显示。
显示 SPMVCT 及各显示项目的显示值或设定值。 根据设定,右端位的小数点可使 RUN/READY 模式灯或通讯状态灯亮。
rdy : READY 模式时灯亮 ( 灯灭时为 RUN 模式 ) man : MANUAL 模式时灯亮 ( 灯灭时为 AUTO 模式 ) ev1 ev3 : 事件 1 3 输出 ON 时灯亮 ot1ot2 : 控制 1 2 输出 ON 时灯亮 ( 电流输出及连续电压输出时 总为灯亮 )
运行显示状态下,连续按 1s 以上后,可进行下记预先设定好的 0 7 之一的 操作。
0 : 键操作无效 ( 初始值 ) 1: AUTO/MANUAL 模式切换 2 : RUN/READY 模式切换 3: AT( 自整定 ) 停止 / 启动切换 4 : LSP( 本地 SP) 组切换 5: 所有 DO( 数字输出 ) 锁定解除 6 : 键操作无效 7
设定显示状态下按 [mode] 键时,切换成运行显示。
: 通讯 DI( 数字输入 )1 ON/OFF 切换
[para]
[][][]
编程器连接头
切换显示项目。
运行显示状态下连续按 2s 以上后,切换为库选择显示状态。
在数值的増减、位移动时使用。
编程器连接头位于底部,使用与智能篇程软件包同包装的专用电缆与计算机连 接。
D-1
Page 18
键操作及显示的变化
电源投入时
电源投入后6秒钟内灯灭, 模式显示灯依次灯亮,全 部灯亮后切换成运行显示
(AUTO时)
MANUAL 变为AUTO
2
2
[para]
MODE库】
(MANUAL时)
AUTO变 为MANUAL
PV
[para]
SP
1
3
)
LSP组编号
SP
加热侧操作量
MV MV
冷却侧操作量
MV
1
)
SP库】
【事件库】 【扩展调整 库】
【参数库】PID库】
A
1
)
3
[para] 2
D-2
Page 19
○ 根据有无可选项、型号、显示设定(C73~ ○ 设定变更中按[para]键时,将取消操作
)、显示级别(
C78
C79
,显示下一个项目。
)的情况,有不能显示的项目。
运行显示
模 拟
输 入
[para]2
PV
AT进程值
定时器 剩余时间3
内部事件3 延迟时间
2
SP
2
设置库
)
B
CT1
电流值
内部事件3 副设定
设定值
CT2
电流值
内部事件3 主设定
设定值
内部事件1 主设定
设定值
定时器 剩余时间2
内部事件2 延迟时间
内部事件1 副设定
设定值
内部事件2 副设定
设定值
定时器 剩余时间1
内部事件1 延迟时间
[para]
内部事件2 主设定
设定值
设定显示
【事件组态库】
DI分配库】
DO分配库】【用户功能库】
通 讯
【锁定库】 【仪表信息库】
控 制 动
续 输 出
操 作
·
1)
显示UF(用户功能)登録的参数及数值
2)
3分钟
以上不操作键时,自动返回PV显示②
3)
[para]键的同时按[]时,可按各种显示设定的显示切换相反的顺序进行操作
■ 箭头的说明
:
[para]
2
:
■ 各设定内的移动
键(正向位移动)
键+[<]键(反向位移动)
D-3
Page 20
具体的操作例
实心文字
白色黑边文字
: 初始设定的项目
: 运行状态下设定的项目
设定 PV 量程种类
1
3
从运行显示开始操 作 按 [mode] 1 次 置为运行显示
传感器未配线或断线的 场合,在第 1 显示部 上可能显示 PV 输入异 常的报警 (
之一 )
请再次连续按 [para]2s 以上 变为设置设定显示 显示设定 量程 ) 的设定值
AL01~AL07
C01
(PV
2
4
请 连 续 按 [para]2s 以上 变为 参 数 设 定显 示, 第 1 显 示部 闪烁显示
ON/OFF 控制的场合, 第 1 显示部上显示
[ ][∨ ]、[ ∧] 键之一后、第 2 显 示部的最右位闪烁 显示。 根据 PV 量 程表, 变更为希望的传感 器类型,不按键等 待 2s 以 上后, 显 示 从闪 烁 变 为 灯 亮,确定设定值
设定事件的动作种类
以在事件 1 上设定动作种类为「偏差上限」为例
1
从运行显示操作 请按 [display] 1 次置为运行显示
2
请连续按 [para] 2s 以上
变为参数设定显示 第 1 显 示 部 显 示
a--m
a--m
r--r
执行自整定 (AT)
AT 是强 制 性 地 重 复 MV ON OFF( 限幅 循环 ), 求 出 PID
的动作。 请确认这种动作对装置无影响后,再执行 AT
1
3
5 6
AT 执行中,当有 READY 模式切换、MANUAL 模式切换、 PV 输入异常、发生停电时,AT 将不会变更 PID参数而自动停止。
另外,在 AT 执行中强制中止的场合,请按步骤 3,从 变更为
从运行显示开始操 作 按 [mode] 1 次 置为运行显示
[para] 2 次后, 在第 1 显示部上显 示at、 在 第 2 显 示部上显示
控制方式选择为「ON/ OFF 控 制 」 及 变更 了 设 置 数 据 示设定 ) 的场合, 将不 显示。
[ ] 1 次后, 第 2 显示部变为
at.On
at.Of
C73
的闪烁显示
at.Of
( 模 式 显
2
4
请 连 续 按 [para] 2s 以上 变 为 参数 设 定显 示, 第 1 显 示 部 闪烁显示
[ ] 键 或 [ ] 键 后, 烁显示。
只 有 在 RUN 模 式 且 AUTO 模式下,没有发 生 PV 输入异常时 才会 闪 烁, 另 外,DI 分 配 选择了「AT 停止 /启动」 的场合,不闪烁,不可 变更。
不 按 键 , 等 待 2s 以 上 后, 亮,AT 启动。 AT 执 行 中, 第 1 显示部的右端位的 小数点每灯亮 2 次 闪烁 1 (AT 结束 后灯灭,求出 PID)
a--m
at.Of
at.On
at.ON
将 闪
3
5
同样, 的设定
再次持续按 [para]2s 以上 变 为 设置 设定 显 示, 显 示 设 置 数
C01
(PV 量程种
类 ) 的设定值
[ ] 键或 [ ] 键时,第 2 显示部的最右位闪烁 显示。 按 [ ] 键或 [ ] 键,变更成4的闪烁显示,不按 任何键,等待 2s 以上 后,从闪烁变为灯 亮,确定 设定值。
2 显示部的4是事件动作种类为「偏差上限」的设定
为事件 2 的动作种类、
e2.C1
4
e3.C1
数次按 [para] 键, 第 1 显 示 部 显 示
e1.c1
、第 2 显示 部
0
显示
2 显示部的 件动作种类设定为「无」
为事件 3 的动作种类
表示事
0
设定 SP
1
3
SP 限幅动作后,数值不能变更成大 于某个值以上的值。 要进行数值变更时,需变更 SP 限幅。
从运行显示开始操 作 ( 按 [mode] 键 1 次后 , 变为运行 显 示 )
[ ][ ]
[ ] 键之一后 , 2 显示部上的最右
位闪烁显示,变更 为 希 望 的 SP 值。 另外,数值闪烁状 态表示在内部尚未 进行数值的确定, 与数值变更前的状 态相同
2
4
请确认运行显示处 于 SP 显示状态( 数 次按 [para] 键后, 显示 )
不按键,等待 2s 以上后,显示从闪 烁变为灯亮,确定 设定值。
在闪烁状态下 , 按 [mode] 键后 , 回到步 骤 1 的状态
D-4
Page 21
步骤用粗框表示处需注意以下事项
4
设定有键锁的场合,数值不会闪烁,数值不可变更。 要进行数值变更时,请务必解除键锁。
切換 RUN/READY 模式
1
3
5 6
从运行模式开始操 作 请按 [display] 1 次置为运行显示
[para] 1 次后, 在第 1 显示部上显
r--r
示 显 示 部 上 显 示
rdY
RUN RDY
表示当前的模式。
[ ] 键或 [ ] 键后,第 2 显示部 变成 闪烁显示。
, 第 2
run
(
)
RUN 模式, 是 READY 模式,
RUN
RDY
(
)
设定 PID 值
1
从运行显示开始 操作。 ( 按 [mode] 键 1 次 后 , 变为运行显示 )
2
2
4
请持 续按 [para] 2s 以 上, 变 为 参
数 设 定 显 示, 在 第 1 显示部上显示
a--m
ON/OFF 控制的场合 , 在第 1 显示部上显示
r--r
[ ] 键 或 [ ] 键后,第 2 显示部 闪烁显示。
DI 分配选择「RUN/ READY 切换」的场合 ,
不闪烁,不可变更。
不 按 键 等 待 2s 以 上后,显示从闪烁 变为灯亮,确定模 式切换。
请持续按 [para] 键 2s 以 上 , 变 成 参数设定显示 , 在 第 1 显示部上显示
A--M
设定事件的设定值
1
3
5
同样,E2是事件 2 的事件设定 值、E3是事件 3 的事件设 定值
6
从运行显示开始操 作。 ( 按 [mode] 键 1 次 后 , 变为运行显示 )
数次按 [para] 后, 在第 1 显示部上显
E1
、在第 2 显示
部上显示0。
2 显示部的0表示事 件主设定为「0
不按键等待 2s 以上后,显示从闪烁变为灯亮,确定 设定值。
在显示闪烁状态下按 [mode] 键,将回到步骤 1 的状态。
继续进行回差设定 的场合,按 [ ]2 次或数次按 [ ] 键,第 1 显示 部上显示 第 2 显示部上显示
5
2 显示部的5表示事 件回差值设定为 5
e1.hY
2
4
7
请持 续按 [para] 2S 以 上, 变 为 参 数设定显示。 在第 1 显示部上显
A--M
按 [< ]、[ ∨ ]、[ ∧] 键之一,第 2 显示 部的最右位闪烁显 示 , 变更成希望 的 事件设定值。 另外 , 数值闪烁状 态表示在内部尚未 确定数值 , 与数值 变更前的状态相同
[][ ∨ ]、[ ∧] 键之一,第 2 显示 部的最右位闪烁显 示,变更为希望的 回差设定值。 不 按 键 , 等 待 2s 以上后,显示从闪 烁变为灯亮,确定 设定值。
3
5
同样 分时间(0 9999s)的设定值
请 数 次 按 [para] 键 后 , 在第 1 显示部上 显 示 比 例帯 第 2 显 示部 上 显 示 设定值。
控制 方 式 选 择 为「ON/ OFF 控制」的场合,将 不显示。
不按键等待 2s 以上时 , 显示从闪烁变为灯亮 , 确定 设定值。
在显示闪烁状态下按 [mode] 键,将回到步骤 1 的状态
是积分时间(0 9999s)的设定值、
1 - 1
P--I
4
按 [< ]、[ ∨ ]、[ ∧] 键之一后,第 2 显 示部的最右位闪烁 显示 , 变更比例 帯 为希望的设定值。 另外 , 数值闪烁 状 态表示在内部尚未 确定数值 , 与数 值 变 更 前 的 状 态 相 同。
比例帯的设定范围为
0.1 999.9%
是微
d- 1
D-5
同样,
E2.hY
回差设定值
Memo
是事 件 2 的 回差设定值、
E3.HY
是事 件 3
Page 22
参数一览
PV 测定及控制时必须的参数
:
基本的参数
: :
使用可选项时的必须参数
运行显示一览
显 示 上段 : 第 1 显示部 下段 : 第 2 显示部
PV SP
( 显示例 )
LSP1
LSP
PV MV
HEAt
数值
Coo L
数值
PV
( 显示例 )
At1 Ct1
数值
Ct2
数值
E1
数值
E1.Sb
数值
( 显示例 )数值定时器剩余时间 1 不可设定
t1 .--
E2
数值
E2.Sb
数值
( 显示例 )数值定时器剩余时间 2 与定时器剩余时间 1 相同
t2 .--
E3
数值
E3.Sb
数值
( 显示例 ) 定时器剩余时间 3 与定时器剩余时间 1相同
t3 .--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SP( 目标值 ) SP 限幅下限~上限 0
LSP 组编号 ( 1 = 最右位的数值 )
MV( 操作量 ) 10.0 ~+ 110.0
加热 MV( 操作量 ) 不可设定
冷却 MV( 操作量 )
AT 进程 ( 1 位=最右位的数值 ) CT1 电流值 不可设定
CT2 电流值 不可设定
内部事件 1 主设定 1999~+ 9999U09999U 0
内部事件 1 副设定
内部事件 2 主设定 与内部事件 1主设定相同 0
内部事件 2 副设定 与内部事件 1副设定相同 0
内部事件 3 主设定 与内部事件 1主设定相同 0
内部事件 3 副设定 与内部事件 1副设定相同 0
1 LSP 使用组数 ( 最大 4) 1
MANUAL 模式下可设定 ( 数值闪烁 )
10.0 ~+ 110.0%
不可设定
1 显示部上显示 ON延迟、OFF 延迟的区别
参数设定显示一览
【模式库】
MOde
显 示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A--M r--r At do.Lt C.dI
SP-1~SP-4
E1~E5 E1.Sb~E5.Sb E1.HY~E5.HY
E1.on~E5.on E1.of~E5.of
P-1 I-1 d-1 rE-1 oL-1 oH-1 P-1C I-1C d-1C oL.1C oH.1C
控 制
PV
时 间 比 例 输 出
SP
*1 0:1s 单位 1:0.5s 单位 2:0.2s 单位 3:0.1s 单位 U: Unit PV 量 程 的 工 业 量 (, Pa,l/min )
*2 输出含继电器输出的场合为 5 120s
AUTO/MANUAL
RUN/READY AT停止/
所有DO锁定解除
1
通讯
SP 库】
SP
显 示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LSP1~4组的SP SP
【事件库】
Ev
显 示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PID 库】
PI D
显 示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参数库】
PARA
显 示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CtrL
At.oL At.oH dIFF oFFS
FL rA
bI CYU CY
CYU2 CY2
tP.tY
SPU SPd
切换
切换
启动切换
DI1
内部事件1~5主设定 - 内部事件1~5副设定 内部事件1~5回差
5 ON
内部事件1~ 内部事件1~
比例帯 (PID1) 0.1 ~ 999.9% 积分时间 (PID1) 0 ~ 9999s (0 时无动作 ) 微分时间 (PID1) 0 ~ 9999s 0 时无动作 ) 手动复位 (PID1) - 10.0 ~+ 110.0% 操作量下限 (PID1) - 10.0 ~+ 110.0% 操作量上限 (PID1) - 10.0 ~+ 110.0% 冷却侧比例帯 (PID1) 0.1 ~ 999.9% 冷却侧积分时间 (PID1) 0 ~ 9999s (0 时无动作 ) 冷却侧微分时间 (PID1) 0 ~ 9999s (0 时无动作 ) 冷却侧操作量下限 (PID1) - 10.0~+ 110.0% 冷却侧操作量上限 (PID1) - 10.0~+ 110.0%
控制方式
AT 时操作量下限 AT 时操作量上限 ON/OFF 控制差动 ON/OFF 控制动作点偏移量 PV 滤波 PV 比率 PV 偏置
时间比例单位 1 时间比例周期 1
时间比例单位 2 时间比例周期 2
时间比例动作种类
SP 斜坡上升斜率 SP 斜坡下降斜率
5 OFF
延迟
延迟
AUTO(自动)
:
AUTo
RUN
:
RUN
:AT停止
At.oF
: 锁定继续
Lt.oN dI.oF
OFF
:
限幅下限~上限
1999~+9999U或0~9999
(
小数点位置根据内部事件动作种类变化
0~9999 (
小数点位置根据内部事件动作种类变化
0.0~999.9或0~9999 0
0: ON/OFF控制 1: PID 2: ST( 自整定 )
10.0~+110.0
10.0~+110.0
0~9999U 5
1999~+9999U 0
0.0~120.0s 0.0
0.001~9.999 1.000 1999~+9999U 0
*1
0~3 5~120s或1~120s
*1
0~3 5~120s或1~120s
0:
控制性重视型
1:
操作端寿命重视型(时间比例周期内仅
动作1次)
0.0~999.9U(0.0U
:MANUAL(手动)
MAN
READY
:
RDY
:AT启动
At.oN
: 锁定解除
Lt.oF
dI.on
ON
:
固定
% %
*2
*2
) 0.0
时无斜率
的最小单位
)
)
ON/OFF
AUTO
RUN
AT
停止
锁定继续
OFF
0
0 0
5
5.0
120
30
50.0
0.0
100.0
5.0
120
30
0.0
100.0
0
0.0
100.0
0
0
0
0.0
1
2
2
1
Et
At.tY
JF.b d
SP. LG At-P At-I At-d Ct r.A
JF.o v
St.SA St.Sb St.Hb St.ud
【扩展调整库】
显 示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AT 种类 0: 通常 1: 立即响应 2 : 稳定
JF 整定幅 0.00 10.00
SP 拖位常数 0.0 999.9
AT 时比例帯调整系数 0.00 99.99
AT 时积分时间调整系数 0.00 99.99
AT 时微分时间调整系数 0.00 99.99 控制运算 0:PID( 旧型 PID) 1:Ra-PID( 高性能型 PID) JF 超调抑制系数 0 100
ST 步执行判定幅 0.0 99.99
ST 步整定幅 0.0 10.00
ST 振荡整定幅 0.0 10.00
ST 步升降切换 0:PV 上升/下降时均执行 ST
1: PV 上升时执行 ST
*1
*1 通常 = 标准的控制特性 立即响应 = 迅速响应干扰的控制特性 稳定 =PV 上下波动小的控制。
设置设定显示一览
【设置库】
StUP
显 示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C01
模 拟
C02
C03
C04 C05 C06 C07 C08 C09 C14
C15
制 动
C16
C17
C18 C19 C20
C21 C22
C26 C27 C28 C29 C30
SP
C32 C36 C37 C38 C39 C40 C41 C42
C43
续 输 出
C44 C45 C46 C47 C48 C49 C50 C51 C64
通 讯
C65 C66 C67 C68 C69 C70 C71
C72
操 作
C73
显 示
C74
C75
C76
C77
C78
C79 C80
C90
C91 C92 C93
*1 热电偶的场合不可设定
PV 量程种类 参照量程表
温度单位 0: 摄氏 (℃) 1: 华氏 ( ℉ )
冷接点补偿 0: 执行 ( 内部 ) 1: 不执行 ( 外部 ) 小数点位置 0: 无小数点 1 ~ 3: 小数点以下 1~ 3位
PV 量程下限 PV 量程上限
SP 限幅下限
SP 限幅上限
开方运算小信号切除 控制动作 ( 正逆 )
PV 异常时操作量选择
PV 异常时操作量
READY 时操作量 ( 加热冷却控制的场合为加热侧 )
READY 时操作量 ( 冷却侧 )
MANUAL 变更时动作
预置 MANUAL 10.0 ~+ 110.0% 0.0
PID 运算初始化功能选择
PID 运算初始操作量 10.0 ~+ 110.0% 0.0
加热冷却控制选择
加热冷却切换 加热冷却控制死区
加热冷却控制切换点 LSP 使用组数
SP 斜坡单位 CT1 动作 CT1 监视输出 CT1 测定等待时间 CT2 动作 CT2 监视输出 CT2 测定等待时间
控制输出 1 量程 控制输出 1 种类 0: MV 1: 加热 MV 2: 冷却 MV 3:PV
控制输出 1 量程下限 1999 ~+ 9999U 0.0 控制输出 1 量程上限 控制输出 1MV 量程幅 0 9999( 控制输出 1 种类为1011 时有效 ) 200 控制输出 2 量程 与控制输出 1 量程相同 1 控制输出 2 种类 与控制输出 1 种类相同 3 控制输出 2 量程下限 与控制输出 1 量程下限相同 0 控制输出 2 量程上限 与控制输出 1 量程上限相同 1000 控制输出 2MV 量程幅 与控制输出 1MV量程幅相同 200 通讯种类 0:CPL 1:MODBUS ASCII 形式
机器地址 0 ~ 127(0时无通讯 ) 0 传送速度 (bps) 0:4800 1:9600 2 :19200 3:38400 2 数据形式 ( 数据长 ) 0:7 位 1:8 位 1 数据形式 ( 校验 ) 0: 偶数 1: 奇数 2 : 无 0 数据形式 ( 停止位 ) 0:1 位 1:2 位 0
通讯最小应答时间 1 250ms 3
键操作种类 0: 标准型 1: 特殊型 0 Mode 键功能 0: 无效 1: AUTO/MANUAL 切换
模式显示设定 ( 权重之和 ) 位 0:AUTO/MANUAL 显示 ( 有 : + 1)
PV/SP 值显示设定 ( 权重之和 )
操作量显示设定 ( 权重之和 ) 位 0:MV显示 (有 :+ 1)
事件设定值显示设定 ( 运行显示 )
事件剩余时间显示设定 ( 运行显示 )
CT 输入电流值显示设定 ( 运行显示 )
显示级别 0: 简单 1: 标准 2: 多功能 0
LED 监视
CT1 匝数 0:800
CT1 电力线贯通次数 0:1 1 6: 次数 1
CT2 匝数 CT1匝数相同 8
CT2 电力线贯通次数 CT1 电力线贯通次数相同 1
PV 量程种类为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的场合 1999 ~+ 9999U PV 量程下限~ PV 量程上限
0.0 100.0%(0.0 时无开方运算 ) 0.0 0: 加热控制 ( 逆动作 ) 1: 冷却控制 (正动作 ) 0 0: 控制运算继续 1:PV 异常时输出操作量 0
10.0 ~+ 110.0% 0.010.0 ~+ 110.0% 0.0
10.0 ~+ 110.0% 0.0
0: 无扰 1: 预置 0
0: 自动 1: 不初始化 2 : 初始化 0
0: 不使用 1: 使用 0 0: 通常 1: 省电 0
100.0 ~+ 100.0% 0.010.0 ~+ 110.0% 50.0
1 4 1 0:0.1U/s 1:0.1U/min 2 :0.1U/h 1 0: 加热器断线检测 1: 电流值测量 0 0 1: 控制输出 1 2 2 4: 事件输出 1 30 300ms 30
CT1 动作相同 0CT1 监视输出相同 0
CT1 测定等待时间 1:4 20mA 2 :0 20mA 1
4: 比率 偏置 滤波前 PV 5: SP 6: 偏差 7:CT1 电流值 8:CT2 电流值 10: SP MV 11:PV MV
2:MODBUS RTU 形式
2: RUN/READY 切换 3: AT 停止 / 启动 4: LSP 组切换 5: 所有 DO 锁定解除 6: 无效 7: 通讯 DI1 切换 8: 无效
位 1:RUN/READY 显示 ( 有 : + 2) 位 3:AT 停止 / 启动显示 ( 有 : + 8) 位 4:DO 锁定解除显示 ( 有 : + 16) 位 5: 通讯 DI1ON/OFF 显示 ( 有 : + 32) 其它无效设定 0、+ 4、+ 64、+ 128 位 0:PV 显示 ( 有 : + 1) 位 1:SP 显示 ( 有 : + 2) 位 2 :LSP 组编号显示 ( 有 : + 4) 其它无效设定 0、+ 8
位 1: 加热 MV/ 冷却 MV 显示 ( 有 : + 2) 位 3:AT 进程显示 ( 有 : + 8) 其它无效设定 : 0、+ 4
0: 不显示 1: 显示内部事件 1 2: 显示内部事件 1 2 3: 显示内部事件 1 3 0: 不显示 1: 显示内部事件 1 2: 显示内部事件 1 2 3: 显示内部事件 1 3 0: 不显示 1: 显示 CT1 2: 显示 CT1 2
0: 不使用 1:RS-485 通讯发信时闪烁 2:RS-485 通讯收信时闪烁 3: DI 状态的 OR( 逻辑和) 4:READY 时闪烁
1 40: 匝数按设定值的 100
按型号
50.0
50.0
3 0
1
0.30
0.0
1.00
1.00
1.00 0 0
10.0
0.50
1.00 0
1000
30
100.0
255
15
15
0 0 0 0
0
0
0
0
0
0
0
8
D-6
Page 23
○ 表中的「●」是多功能设定及标准设定下显示的项目。 ○ 要变更显示级别时,请参阅右下的
【事件组态库】
EUCF
显 示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E1.C1
E1.C2~E5.C2
E1.C3~E5.C3
DI
显 示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dI
1.1~dI 3.1
dI
1.2~dI 3.2
dI
1.3~dI 3.3
1.4~dI 3.4
dI
dI
1.5~dI 3.5
dI
1.6~dI 3.6
dI
1.7~dI 3.7
1.8~dI 3.8
dI
1.9~dI 3.9
dI
内部事件 1 5 组态 1 动作种类
E5.C1
内部事件 1 ~ 5 组态 2 第 1 位 : 正逆 第 2 位 : 待机 第 3 位 :READY 时动作 第 4 位未定义 内部事件 1 ~ 5 组态 3
● 第 1 位 : 报警 OR
2 位 : 特殊 OFF
第 3 位 : 延迟时间单位 第 4 位 : 未定义
【DI分配库】
内部接点
内部接点 1~3 输入位运算
内部接点 1~3 输入分配 A
内部接点 1~3 输入分配 B
内部接点 1~3 输入分配 C
内部接点 1~3 输入分配 D
内部接点 1~3 反转 A~D 第1位:反转 第2位:反转 第3位:反转 第4位:反转
内部接点 1~5 反转
内部接点 1~5 内部事件编号指定
参照事件的种类 从右侧开始1、2、3、4位
0:正 1:
0:无 1:待机 2: 0:继续 1:强制OFF 0
0 0
从右侧开始1、2、3、4位
0:无 1:正(OR动作) 2:正(AND动作) 3:逆(OR动作) 4:逆(AND动作) 0:
通常
1:
事件设定值(主
0:0.1s 1:1s 2:1min 0
0 0
3
1
动作种类
A B C D
0: 无功能 1:LSP 组选择 (0/ 1) 2 :LSP 组选择 (0/ 2) 3:LSP 组选择(0/ 4) 4: 无效 5: 无效 6: 无效 7:RUN/READY 切换 8:AUTO/MANUAL 切换 9:LSP/RSP 切换 10:AT 停止 / 启动 11:ST 禁止/无效 12: 控制动作正逆切换 13:SP 斜坡许可 / 禁止 14:PV 値保持 15:PV 最大値保持 16:PV 最小値保持 17: 定时器停止 / 启动 18: 所有 DO 锁定解除 ( 继续 /解除) 19: 无效 20: 无效
0: 不使用 ( 缺省的输入 ) 1: 运算 1((A and B) or (C and D)) 2: 运算 2((A or B) and (C or D)) 3: 运算 3(A or B or C or D) 4: 运算 4(A and B and C and D)
0: 常开 1: 常闭 2 :DI1 3:DI2 4 9: 未定义 10 14: 内部事件 1 5 15 17: 未定义 18 21: 通讯 DI1 4 22:MANUAL 23:READY 24: 未定义 25:AT 启动中 26:SP 斜坡中 27:未定义 28: 有报警 29: PV 报警 30: 未定义 31:mode 键按下状态 32: 事件输出 1 端子状态 33: 控制输出 1 端子状态 从右侧开始 1234 0: 不反转 1: 反转
0: 不反转 1: 反转 0: 全部内部事件 1 5: 内部事件编号
待机+SP变更时待机
)=0
时事件
显示级别的变更方法
0
0 0
0
2~4
0
0
0
0
0 0 0 0
0 0
OFF
Id01 Id02 Id03 Id04 Id05 Id06 Id07 Id08
【仪表信息库】
ID
显 示 项 目 初始值 初始值 设定值
仪表种类编号 0: 固定 不可设定
ROM 版本1 XX.XX(
ROM 版本2 XX.XX(
SLP
对应版本 不可设定
EST
对应版本 不可设定
日期代码 年 公历
日期代码 月日 月+(日
制造编号 不可设定
小数点以下2位 小数点以下2位
-2000 例: 2003 ÷100) 例:12月1
) )
年为「3」 不可设定
12.01
日为「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设定时的注意事项
AT 的种类由 [ 扩展调整库 ]
(AT 种类 ) 变更。请根据控制特性设定。
At.tY
Memo
【DO分配库】
Do
显 示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Ot1.1~Ot2.1
Ev1.1~Ev3.1
Ot1.2~Ot2.2
Ev1.2~Ev3.2
Ot1.3~Ot2.3
Ev1.3~Ev3.3
Ot1.4~Ot2.4
Ev1.4~Ev3.4
Ot1.5~Ot2.5
Ev1.5~Ev3.5
Ot1.6~Ot2.6
Ev1.6~Ev3.6
Ot1.7~Ot2.7
Ev1.7~Ev3.7
Ot1.8~Ot2.8
Ev1.8~Ev3.8
UF-1~UF-8
LOC
LoC
C.LoC L.LoC PASS PS1A PS2A PS1b PS2b
动作种类(控制输出1~2、 事件输出1~
输出分配A(控制输出1~2、 事件输出1~
输出分配B(控制输出1~2、 事件输出1~
输出分配C(控制输出1~2、 事件输出1~
输出分配D(控制输出1~2、 事件输出1~
控制输出1~2、事件输出 ~ 第1位:反转 第2位:反转 第3位:反转 第4位:反转
反转(控制输出1~2、 事件输出1~
锁定(控制输出1~2、 事件输出1~
【用户功能库】
UF
显 示 项 目 内 容 初始值 设定值
用户功能定义 1~8
3)
3)
3)
3)
3)
3 反转A~D
A 0: B C D
3)
3)
0: 3~6:运算1~4
0: 常开 1: 常闭 2 6: 内部事件 1 5 7 9: 无效 10 13: 未定义 14 15: MV1 2 16 17: 未定义 18 21: DI1 4 22 25: 未定义 26 30: 内部接点 1 5 31 33: 未定义 34 37: DI1 4 38: MANUAL 39: READY 40: 无效 41: AT启动中 42: SP 斜坡中 43: 未定义 44: 有报警 45: PV 报警 46: 未定义 47: 按下 mode 键状态 48: 事件输出 1 端子状态 49: 控制输出 1 端子状态
1
从右侧开始1、2、3、4位
0:
0:无 1:有(ON 2:有(OFF
-
1~2: MV1~2
缺省的输出
1:
不反转
反转
1:
不反转
反转
时锁定
时锁定,电源投入初始化时除外
)
)
0
14~15
2~4
0
0 0 0 0
0
0
-
【锁定库】
显 示 项 目 初始值 初始值 设定值
键锁
通讯锁定 编程器锁定 口令显示
1A
口令
2A
口令
1B
口令
2B
口令
0:
1:
模式、事件、运行显示、SP、UF、锁定、手动
MV
[mode] 键可设定
2:
运行显示、SP、UF、锁定、手动MV、[mode]
键可设定
3: UF
、锁定、手动MV、[mode] 键可设定
0: read/write 可能 1: read/write 不可 0: read/write 可能 1: read/write 不可 0 15(5: 显示口令 1A 2B) 0000 FFFF(16 进制数 ) 0000 FFFF(16 进制数 ) 0000 FFFF(16 进制数 ) 0000 FFFF(16 进制数 )
0000 0000 0000 0000
0
0 0 0
显示级别的变更方法
本机的显示级别通过设置设定数据 C79: 显示级别可从 3 种类中选择。 显示级别按多功能设定>标准设定>简单设定的顺序 , 可显示 设 定的項目增多。另外,多功能设定下可显示所有项目。
1
3
[mode] 1 次, 置 为运行显示 请连续按 [para] 2 秒 以上 变为参数设定显示 第 1 显示部上显示
a--m
R--R
请数次按 [para] 键,变 更为
(C79: 显示 级
C79
别 )
2
4
请再次持续按 [para] 2s 以 上, 在 第 1 显 示
部上显示
C01
[ ]
[ ]、[ ]
、 键之一的任一键 , 使第 2 显示部闪烁 按 [ ∨ ]
[ ] 键 , 变
、 更为希望的数值 , 手指 离开键 2s 后 , 数值灯 亮 , 确定。
0: 简单设定 ( 初始值 ) 1: 标准设定 2: 多功能设定
D-7
Page 24
PV
SP
PV 量程表 事件的种类
【热电偶】 【热电阻】
传感器
C01
设定值
1) PL Ⅱ热电偶是 2003 7 月以后产品追加的量程。
2) B 热电偶的显示値下限为 20℃。但当仪表信息库的 ROM 版本 1(
3) 热电偶、热电阻、直流电压 直流电流根据 PV No. 型号决定。
类型
1
K 200 ~+ 1200
2
K 0 1200
3
K 0 800
4
K 0 600
5
K 0 400
6
K 200 ~+ 400
9
J 0 800
10
J 0 600
11
J 200 ~+ 400
13
E 0 600
14
T 200 ~+ 400
15
R 0 1600
16
S 0 1600
17
B 0 1800
18
N 0 1300
19
PL II 0 1300
20
WRe5-26 0 1400
21
WRe5-26 0 2300
24
DIN U 200 ~+ 400
25
DIN L 100 ~+ 800
: 初始值
为- 180℃。
量程
C01
设定值
41 Pt100 200 ~+ 500 42 JPt100 200 ~+ 500 43 Pt100 200 ~+ 200 44 JPt100 200 ~+ 200 45 Pt100 100 ~+ 300 46 JPt100 100 ~+ 300 51 Pt100 50.0 ~+ 200.0 52 JPt100 50.0 ~+ 200.0 53 Pt100 50.0 ~+ 100.0 54 JPt100 50.0 ~+ 100.0 63 Pt100 0 200.0 64 JPt100 0 200.0 67 Pt100 0 500 68 JPt100 0 500
【直流电压直流电流】
C01
设定值
84 0 1V ­86 1 5V 87 0 5V 88 0 10V 89 0 20mA 90 4 20mA
报警代码一览
输 入 异 常
仪 表 异 常
报警 代码
AL01
AL02
AL03
AL1 1
A L7 0 AL9 5
AL9 6
AL97
AL9 8
AL9 9
异常名称 原 因
PV 输入异常 ( 上超量程 ) PV 输入异常 ( 下超量程 )
传感器断线、误接线 PV 量程种类误设定 传感器断线、误接线
PV 量程种类误设定 CJ 异常 端子温度异常 ( 热电偶 ) 环境温度的确认 PV 输入异常
( 热电阻 )
CT 输入异常 ( 上超量程 ) (CT 输入 1/2 的单
侧或两侧 )
传感器断线、误接线 接线的确认
测量超过显示范围上限
的电流、CT 匝数误设定、
CT 电力线贯通次数误
设定、误接线
A/D 变换异常 A/D 变换部故障 更换本体
参数异常
调整数据异常
参数异常 (RAM 领域 )
调整数据异常 (RAM
域 )
数据确定中电源断开
干扰等造成数据破坏
数据确定中电源断开
干扰等造成数据破坏
干扰等造成数据破坏
干扰等造成数据破坏
ROM 异常 ROM( 内存 ) 故障
传感器
类型
传感器
类型
量程
量程
1999~+9999
的范围内定标小数 点位置可变
) 是 2.04」以前的场合,
ID02
接线确认 PV 量程种类的再设定
使用匝数与显 示范围符合 的
CT CT 匝数的再设定 CT 电力线贯通次数的再设定
接线确认
重新加电
数据的再设定
(AL95/97 是设定数据、 AL96/98 是调整数据 )
更换本体
重新加电
更换本体
动作的种类
主 设
●: 在该值处变化 ●:
○: 在经过1U点后该值变化 ○:
无事件
PV上限 1
PV下限 2
PV上下限 3
ON
ON
HYS
主设定 * 副设定 *
偏差上限 4
偏差下限 5
偏差上下限 6
偏差上限 7 (最终SP基准)
偏差下限 8 (最终SP基准)
偏差上下限
( )
最终SP基准
加热器1断线 16
/过电流
ON
9
ON
ON
主设定
测量CT1电流值前为OFF
加热器1短路 17
测量CT1电流值前为OFF
加热器2断线 18
/过电流
ON
主设定 *
测量CT2电流值前为OFF
加热器2短路 19
测量CT2电流值前为OFF
报警状态 23
: 初始值
* 主设定>副设定的场合,自动对调主设定 / 副设定进行动作。
报警(报警代码AL0199) 发生时为ON、除此之外为OFF
ONHYS
主设定
PV
HYS
主设定 主设定
ON
HYS
主设定
SP+主设定
ON
HYS
主设定
HYS
*
HYS
ONHYS
SP+主设定
HYS
SP+主设定
副设定
ONHYS
HYS
SP+主设定
副设定
SP
输出ON时的CT1
ONHYS
主设定
输出OFF时的CT1
输出ON时的CT2
ONHYS
主设定
输出OFF时的CT2
PV
PV
PV
PV
PV
PV
PV
副设定
副设定 *
ONHYS
ONHYS
ONHYS
ONHYS
*
ONHYS
上记以外的事件种类
动 作 动 作
种 类 设定值
SP
上限
SP
下限
SP
上下限
MV
上限
MV
下限
MV
上下限
10
11
12
13
14
15
种 类 设定值
1 20
回路诊断
2 21
回路诊断
3 22
回路诊断
READY
状态
MANUAL
状态
逆动作正动作
在该值处变化
在经过1U点后该值变化
OFFOFF0
ON
HYS
ONHYS
主设定 * 副设定 *
ON
HYS
SP+主设定
SP+主设定
ONHYS
主设定
SP
ON
HYS
SP+主设定
ONHYS
主设定
SP
ONHYS
主设定 *副设定
ON
HYS
输出OFF时的CT1
主设定 *
ON
输出OFF时的CT2
种 类 设定值
AT
中状态
SP
斜坡中
控制正动作状态
ST
整定等待状态
定时器状态
输出ON时的CT1
ONHYS
输出ON时的CT2
HYS
动 作
测量CT1电流值前为OFF
测量CT1电流值前为OFF
测量CT2电流值前为OFF
测量CT2电流值前为OFF
报警(报警代码AL0199) 发生时为ON、除此之外为OFF
24
25
主设定
ONHYS
PV
HYS
ONHYS
PV
HYS
副设定
SP+主设定
ONHYS
PV
HYS
副设定
主设定
副设定 *
主设定
HYS
HYS
PV
PV
PV
PV
PV
PV
*
27 28
29
30
32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仪表信息库的 ROM 版本 1( 不显示。
) 为「2.04」以前的场合,CT 输入异常报警 (
id02
AL11
)
D-8
Page 25

1 概 要

1 - 1 概 要

本机是带48×48mm面板的小型调节器,具备如下特长。
进深60mm,节省空间。
面板厚2mm,薄型设计。
显示部大,可视性好。
面板上配置[mode]键、[pare]键、位移动键,设定简单。
输入种类有热电偶(K、J、E、T、R、S、B、N、PL Ⅱ、WRe5-26、 DIN UDIN L)、热电阻(Pt100、JPt100)、电流信号(4~20mAdc、 020mAdc)、电压信号(01Vdc15Vdc05Vdc010Vdc)
控制输出种类有继电器、电压脉冲、电流输出,在控制输出12中可组合 使用。
使用控制输出2或事件继电器,能够对应加热冷却控制。
可进行ON/OFF控制、固定PID、自适应控制。
除了PID控制,还配置有Ra-PidRationaLOOP)及Just-FiTTER两种算 法,控制性能优越。
选项功能中,能够组合选择2点(独立接点)或者3点事件、2点CT输入、 2点数字输入、RS-485
标准配置有计算机编程器端口,通过计算机编程器,设定更简便。
使用另售的智能编程软件包(SLP-C35),可以很容易地实现参数读写操
作。
除表形式的设定之外,可在运行时进行操作或在趋势画面上对控制状态进 行监视,不需上位机器的程序就可执行本机的操作。
符合IEC指令、CE标准。
(适合规格:EN61010-1EN61326-1
1-1
Page 26
1章 概 要
■ 型号构成
本机的型号构成如下表。
基本型号 安装 控制输出 PV输入 电 源 可选项 追加处理 规 格
C15
(1)
(1) 底座需要单独订货。 (2) C15S场合为1a接点。 (3) C15S无此项选择。 (4) 变流器需要单独订货。 (5) DC电源型不可选择。
T
S
(2)
(3)
(3)
(3)
R0
V0
VC
VV
C0
CC
T
R
A
D
00
01
(3) (4)
(3) (4)
(5) (3)
(4) (5)
(3) (4)
(5)
02
03
04
05
06
仪表盘安装型
底座安装型
控制输出1 继电器输出
电压脉冲输出
(SSR驱动用)
电压脉冲输出
(SSR驱动用)
电压脉冲输出
(SSR驱动用)
电流输出 电流输出
热电偶输入
(K,J,E,T,R,S,B,N,PL,WRe5-26,DINU,DINL)
热电阻输入(Pt100/JPt100) 直流电压/电流输入(01Vdc, 15Vdc,
05Vdc, 010Vdc, 020mAdc, 420mA DC)
AC电源(100240Vac) DC电源(24Vac/2448Vdc)
无 事件继电器输出3点 事件继电器输出3点
变流器输入2点 数字输入2
事件继电器输出3点 变流器输入2点 RS-485通讯
事件继电器输出2点(独立接点) 事件继电器输出2点(独立接点)
变流器输入2点 数字输入2
事件继电器输出2点(独立接点) 变流器输入2点 RS-485通讯
无追加处理
00
带检查报告书
D0
带跟踪证明
Y0
控制输出2
无 无
电流输出
电压脉冲输出
(SSR驱动用)
电流输出
1-2
Page 27
■ 附属品·可选部件
名称 型号
安装件(C15T用) 81446403-001(附属品)
垫片 变流器(孔径5.8mm) 变流器(孔径12mm) 底座(C15S用) 硬保护盖 软盖 端子盖 智能编程软件包
L型插头适配器
81409657-001(附属品)
QN206A
QN212A
81446391-001
81446442-001
81446443-001
81446898-001
SLP-C35J50
81441057-001
1章 概 要
1-3
Page 28
[
p
1章 概 要
1 - 2 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
■ 本体及面板部
面板部
● 面板部
本体部
本体部:内装仪表的输入输出信号的电气回路或CPU、内存等 面板部:装有显示数值或状态的显示部及用于操作的键。
[mode]
在运行显示状态下,持续按1s以上后,可进行下述预先设定好的操作。
• AUTO/MANUAL模式切换
• RUN/READY模式切换
• AT(自整定)停止/启动切换
• LSP(本地SP)组切换
所有DO(数字输出)锁定解除
通讯DI(数字输入)1的ON/OFF切换
在设定显示状态下按[mode]键后,切换成运行显示。
[para]
切换显示项目。
运行显示状态下持续按2s以上后,切换成设定显示。
[<]·[∨]·[]
数值的增减、位移动时使用。
1显示部
[mode]
ara]键
操作面板部
[], [], []
2显示部
模式显示灯
1-4
Page 29
■ 底部
1章 概 要
1显示部
显示PV的数值或各显示项目(显示值·设定值)的名称。 运行显示下发生报警时,将交替进行通常的显示及报警代码显示。 右端位的小数点显示AT( 自整定)或 ST(自适应) 的状态。AT执行时灯
亮·闪烁各2次、ST执行时灯亮·闪烁各1次。
2显示部
显示SP的数值或各显示项目的显示值或设定值。 右端位的小数点可显示通讯状态等。
模式显示灯
rdy : RUN/READY模式显示 READY模式时灯亮。 man : AUTO/MANUAL模式显示 MANUAL模式时灯亮。 ev1•ev2•ev3 : 事件1~3输出显示 输出ON时灯亮。 ot1•ot2 : 控制1~2输出显示 输出ON时灯亮。对电流输出,灯
常亮。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mode]键进行LSP组切换时,需要把「LSP使用组数」设定在2以上。
要使第2显示部右端位的小数点显示通讯状态等内容时,需要设为「多 功能设定」下的「LED 监视」。
请勿用带尖的物品(活动铅笔尖或针等)进行键操作,否则容易造成故障。
编程器接口: 使用与智能
编程器接口
编程软件包同包装的专用缆线与计算机连接。
1-5
Page 30
1章 概 要
■ 背部
● 盘安装型(C15T)
● 底座安装型(C15S)
端子部
端子部: 连接电源、输入、输出等。
M3螺丝。连接时请务必使用与M3螺丝匹配的压接端子。 端子螺丝的拧紧扭矩为0.4~0.6N·m。
底座部
底座部: 插入另售的底座,从底座处连接电源、输入、
底座的接线请使用与M3.5螺丝匹配的压接端子。 底座的端子螺丝的拧紧扭矩为0.78~0.98N·m。
输出等。
1-6
Page 31

2 功能的概要

2 - 1 输入输出的构成

PV输入
● 控制输出
● 事件输出
DI(数字输入)
CT(变流器)输入
PV输入
数字输入1, 2
CT输入1, 2
可选择PV输入的传感器或量程,选择的范围根据型号的输入种类(T:热电 偶、R:热电阻、L:直流电流·直流电压)有差异。
型号的控制输出种类为R:继电器、V:电压脉冲时为ON-OFF控制输出、或 时间比例输出,时间比例输出的场合可设定时间比例周期。型号的控制输 出种类为C:电流时为连续输出(模拟输出),可设定输出的量程。控制输出 有2个时,只要设定成「简单设定」就能进行加热冷却控制。
型号中带事件的场合,由事件种类设定的警报或控制模式作为DO(数字输 出)输出。
型号中带DI的场合,可进行由DI分配设定的功能切换。
型号中带CT输入的场合,从事件输出可把加热器断线警报输出。
PV处理
内部接点
处理
CT处理
其他
其他
控制处理
ON/OFF控制、
PID控制)
内部事件
处理
其他
模拟
输出处理
数字
输出处理
控制输出1,2 (电流输出)
控制输出1,2 (继电器输出、
电压脉冲输出)
事件输出13 (继电器输出)
2-1
Page 32
2章 功能的概要

2 - 2 键操作

通过键操作,可在面板上调出各种显示或设定。 键操作全流程分为标准型与特殊型2种,可由设置设定选择。
标准型: 基本上与旧机型C10的键操作相同。
特殊型: 在旧机型C10的键操作基础上,增加了一部份旧机型C30的键操作。
键操作全流程分别如下所示。
■ 标准型
设置设定的键操作种类 C71=0时为标准型。 标准型的显示·设定数据的排列方法如下树型结构所示。
运行显示
PVSP AUTO/MANUAL切换 PV量程种类
LSP组选择 RUN/READY切换 温度单位
MV AT停止/启动切换
加热MV DO锁定解除 冷却MV 通讯DI1 AT进程
CT输入1电流值 CT输入2电流值
内部事件1主设定 内部事件1副设定
内部事件1剩余时间
内部事件2主设定 内部事件2副设定
内部事件2剩余时间
内部事件3主设定 内部事件3副设定
内部事件3剩余时间
5-75 5-28 5-76 5-76 5-76 5-76 5-78 5-78 5-48 5-48 5-77 5-48 5-48 5-77 5-48 5-48 5-77
用户功能(利用)
用户功能1 用户功能2 用户功能3 用户功能4 用户功能5 用户功能6 用户功能7 用户功能8
5-79 5-79 5-79 5-79 5-79 5-79 5-79 5-79
模式
SP
LSP1SP LSP2SP LSP3SP LSP4SP
事件
内部事件1 主设定 内部事件1 副设定
内部事件1 回差
·
·
·
内部事件5 ON延迟
内部事件5 OFF延迟
PID
比例带 积分时间 微分时间
手动复位
·
·
·
冷却侧操作量下限 冷却侧操作量上限
参数
控制方式
AT时操作量下限 AT时操作量上限
ON/OFF控制差动
SP斜坡上升斜率 SP斜坡下降斜率
扩展调整
AT种类 JF整定幅
SP拖位常数
·
·
·
ST步整定幅 ST振荡整定幅 ST步升降切换
5-7 5-7
5-8 5-8 5-8
5-28 5-28 5-28 5-28
5-48 5-48 5-48
5-50
5-14 5-14 5-14 5-14
5-14 5-14
5-11 5-18 5-18 5-13
5-30 5-30
5-18 5-20 5-20
5-17 5-17 5-17
内部接点1 输入位运算
内部接点3内部事件编号指定
设定
·
·
·
显示级别 LED监视
事件组态
内部事件1 组态1 内部事件1 组态2
·
·
·
内部事件5 组态2 内部事件5 组态3
DI分配
内部接点1 动作种类
·
·
·
内部接点3 反转
DO分配
控制输出1 动作种类
控制输出1 输出分配A
·
·
·
事件输出3 反转 事件输出3 锁定
用户功能
用户功能定义1 用户功能定义2
·
·
·
用户功能定义7 用户功能定义8
键锁
键锁
通讯锁定
·
·
·
口令1B 口令2B
仪表信息
ROM ID
ROM版本1
·
·
·
日期代码 月日
制造编号
5-2 5-3
5-78 5-78
5-45 5-46
5-46 5-47
5-33 5-34
5-36 5-345-50
5-53 5-54
5-57 5-57
5-79 5-79
5-79 5-79
5-83 5-83
5-84 5-84
6-24 6-24
6-24 6-24
() 树型构造的显示·设定栏右边的数字表示对应的页。
2-2
Page 33
2章 功能的概要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有关运行显示、参数设定显示、设置设定显示的显示·设定内容, 请参阅
6-1 运行显示一览表 (6-1页) 6-2 参数设定显示一览表 (6-3页) 6-3 设置设定显示一览表 (6-8页)
·也可在按住[para]键的同时按[<]键,来取代按[para]键,对各种 显示·设定的显示按相反顺序进行切换。但按[para]键及[<]键 超过2s以上的操作无效。
2-3
Page 34
2章 功能的概要
■ 特殊型
冷却MV
AT进程
运行显示
PVSP
LSP组选择
MV
加热MV
CT输入1电流值 CT输入2电流值
内部事件1主设定 内部事件1副设定
内部事件1剩余时间
内部事件2主设定 内部事件2副设定
内部事件2剩余时间
内部事件3主设定 内部事件3副设定
内部事件3剩余时间
用户功能(利用)
用户功能1 用户功能2 用户功能3 用户功能4 用户功能5 用户功能6 用户功能7 用户功能8
设置设定的键操作种类C71=1时为特殊型。 特殊型的显示·设定数据的排列方法如下树型结构所示。
5-75 5-28 5-76 5-76 5-76 5-76 5-78 5-78 5-48 5-48 5-77 5-48 5-48 5-77 5-48 5-48 5-77
5-79 5-79 5-79 5-79 5-79 5-79 5-79
5-79
DI分配
库选择
模式
事件
PID
参数
扩展调整
设置
事件组态
DO分配
用户功能
锁定
仪表信息
SP
AUTO/MANUAL切换
RUN/READY切换
AT停止/启动切换 所有DO锁定解除
ROM ID
模式库
通讯DI1
SP
LSP1SP LSP2SP LSP3SP LSP4SP
各种库
·
·
·
锁定库
键锁
·
·
·
口令1B 口令2B
仪表信息库
ROM版本1
·
·
·
日期代码 月日
制造编号
5-7 5-7 5-8 5-8 5-8
5-28 5-28 5-28 5-28
5-83 5-83
5-84 5-84
6-24 6-24
6-24 6-24
) 树型构造的显示·设定栏的右边的数字表示对应的页。
2-4
Page 35
2章 功能的概要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运行显示、库选择显示、库设定显示的显示·设定内容,请参阅
6-1 运行显示一览表(6-1页) 6-2 参数设定显示一览表(6-3页) 6-3 设置设定显示一览表(6-8页)
这些一览表中,记述有各设定项目附属库相关的说明。
·对运行显示及设定项目显示,也可在按住[para]键的同时按[<]键, 来取代按[para]键,对各种显示•设定的显示按相反顺序进行切换。 但按[para]键及[<]键超过2s以上的操作无效。
2-5
Page 36
2章 功能的概要
■ 数据设定方法
① 请操作[para]键,显示设定的数据。
(有关[para]键的操作,请参阅前述的「键操作全流程」)
pv
sp
mode
本图是设置设定「C01」设定
PV量程种类的场合)
② 请按[<]·[∨]·[∧]键的任一键。
2显示部为数值的场合,第1位开始闪烁。
pv
sp
mode
(本图是参数设定「r - - r」设定
RUN/Ready切换的场合)
另外,第2显示部为文字列的场合,文字列全体开始闪烁。 数值的场合,用[] • [∨] • [∧]键可对闪烁位进行移动或对闪烁位的值
进行增减。 文字列的场合,用[∨] • [∧]键可对闪烁中的文字列全体进行变更。
pv
sp
mode
(本图是「0001」的第1位闪烁的状态)
③ 手指离开键并等待。
2s后闪烁停止,确定数据的变更。
pv
sp
mode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pv
sp
mode
(本图是「rUn」全体闪烁的状态)
pv
sp
mode
·即使按[]·[]·[]键,也不闪烁的场合,其数据不会变更。 例如:DI分配了RUN/READY切换时,面板键不能进行RUN/READY
的切换。
2-6
Page 37
[mode]键操作方法
2章 功能的概要
文字列全体闪烁的场合,如果[∨]键不能变更时,请按
[∧]键。
[]键不能变更时,请按 [∨]键。
显示闪烁时,按[para]键后,数据并不变更而显示下一个数据。另
外,显示闪烁时,按[mode]键后,数据并不会变更而回到运行显 示。
• MANUAL模式下的MV(操作量)显示,即使不按键,闪烁也会继续。 另外,这种场合,闪烁中的值作为MV输出。
运行显示下按[mode]键1s以上后,可进行由设置设定的[mode]键功能(C72) 所设定的切换操作。
右图是RUN/READY切换(C72=2)的设 定下,按[mode]键时的例子。
① 运行显示的PV/SP显示的状态下,现在
READY 模式的场合,按[mode] 键 后,第2显示部显示闪烁的「rUn」文字 列。
pv
sp
mode
② 按[mode]1s以上后,从READY模式
切换成RUN模式,「rUn」文字列不再 闪烁。
pv
sp
mode
③ 停止按[mode]键后,回到原来的显示。
pv
sp
mode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 设置设定的[mode]键功能设定为无效(C72=0)的场合或设定的切换 操作无效的场合,不能用[mode]键进行切换操作。
不在运行显示下,而在参数设定显示或设置设定显示下,按[mode] 键后,将回到运行显示。但即使一直持续按[mode]键,也不能进行 切换操作。这种场合,请先停止按键后再按[mode]键。
2-7
Page 38
2章 功能的概要
■显示级别
本机的显示级别可由设置设定的显示级别(C79)从「简单设定」、「标准 设定」、「多功能设定」3种中选择。 各设定项目可显示的显示级别,请参阅
6章 显示·设定数据一览表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即使变更显示级别,设定显示以外的功能不会改变。显示级别置为
「标准设定」或「多功能设定」,当设定完更具应用性的功能后回 到简单设定的场合,该功能的设定虽不能显示,但该功能自身仍动 作。
2-8
Page 39

2 - 3 运行模式

运行模式的切换如下。
RUN : 控制状态 READY: 控制停止状态
AUTO : 自动运行(由本机自动决定操作量) MANUAL: 手动运行(操作量可手动操作) AT: 自整定(通过限幅循环法自动设定PID常数) ST: 自适应(控制继续、自动设定PID常数)
RUNAUTO模式
AT启动中 ST启动中
RUNMANUAL模式
AT停止 ST停止
AUTO/MANUAL切换
AT停止 ST停止
RUN/READY
RUN/READY
切换
切换
2章 功能的概要
READYAUTO模式
READYMANUAL模式
AT停止 ST停止
AUTO/MANUAL切换
AT停止 ST停止
2-9
Page 40
Page 41

第3章 安 装

请在规格记载的使用条件(温度、湿度、电压、振动、冲击、安装方向、环境 等) 的范围内使用本机。
■ 安装场所
否则,会发生火灾、故障。 请勿遮挡本机的通风孔。
否则,会发生火灾、故障。
请在下述场所安装本机。
·除供给电源及继电器接点输出外,输入输出的共模电压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对大地间的电压为:
AC :33Vr.m.s.以下、峰值46.7V以下、 DC :70Vdc以下。
·非高温、非低温、非高湿度、非低湿度的场所
·无硫化气等腐蚀性气体或无硅气体的场所
·粉尘、油烟等较少的场所
·无直射阳光及风雨不直接吹淋的场所
·机械振动、冲击较少的场所
·远离高压线、焊接机附近及电气干扰发生源的场所
·远离锅炉等高压点火装置15m以上的场所
·电磁干扰较少的场所
·无可燃性液体或蒸气的场所
注意
3-1
Page 42
0
0
第3章 安 装
■ 外形尺寸
● 盘安装型(C15T)
● 底座安装型(C15S)
■ 盘开孔图
安装件(附属品)
固定件 底座
2-M4用安装孔
81446391-001 (另售)
端子螺丝 M3.5
底座
盘安装型的场合,请按下述尺寸开孔。
单独安装 密集安装
+0.5
30以上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3台以上密集安装的场合,请把环境温度控制在40℃以内。
·上下方向请保持50mm以上的间隔。
45
5
.
0
0
+
(48xN-3)
+0.5
45
5
.
0
+
0
45
50以上
N为安装台数)
单位 :mm
端子螺丝
M3
单位 :mm
3-2
Page 43
■ 安装方法
·安装角度从水平位置向后仰10度以内,向前倾10度以内。
·盘安装型的场合,请使用板厚在9mm以下的钢板。
● 盘安装型(C15T)的场合 准备的物品 : 十字螺丝刀
垫片(附属品) 安装件用螺丝
本体
图是使用垫片的防水安装示例。 通常的盘安装时不使用垫片。
① 请把本机从盘前面插入。 ② 请从盘的后面嵌入安装件。 ③ 请把安装件按到盘上,直到安装件的插件可靠地插入本体的漕内。 ④ 请紧固安装件上下的螺丝。
防水安装的场合
盘孔
盘安装型(C15T)可进行防水安装。 这种场合,在开始上述步骤①前,请先安装本体附属的垫片。 安装了垫片的本体从上述步骤①开始安装。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紧固附属安装件的螺丝,在安装件处于不能活动的状态时再继续拧一 圈螺丝固定在
安装件
上。螺丝拧得过紧时会引起外壳变形。
仪表盘
第3章 安 装
卡销
3-3
Page 44
第3章 安 装
● 盘安装型(C15T)使用硬保护盖的场合 盘安装型的场合,可在面板部安装硬保护盖。
以防止不经意操作本机使设定变更或在设置环境恶劣时使用,盖板盖住时也 能看见显示。
操作键时,请往上掀开盖后操作。
准备的物品:
硬保护盖 部件编号 81446442-001 (另售品)
硬保护盖
使用本体附属的垫片及硬保护盖附属的垫片两种,两者相同。
① 如图所示,就像用2枚垫片挟住硬保护盖那样,按垫片、硬保护盖、垫片
的顺序,分别安装到本体上。 ② 请把本机从盘前面插入。 ③ 请从盘的后面嵌入安装件。 ④ 请把安装件按到盘上,直到安装件的插件可靠地插入本体的漕内。 ⑤ 请紧固安装件上下的螺丝。
本体
垫片
垫片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拧紧附属安装件的螺丝,在安装件处于不能活动的状态时再继续拧半 圈螺丝,固定到盘上。
螺丝拧得过紧时会引起外壳变形。
·如果只是为了防止误操作,不需要防水功能的场合,2枚垫片可以不安 装。
3-4
Page 45
● 盘安装型(C15T)使用软保护盖的场合 盘安装型的场合,前面面板部可安装软保护盖。
在安装有软保护盖的情况下,也可操作键。 另外,安装软保护盖起到与使用垫片防水相同的功能。
准备的物品 :
软保护盖 部件编号 81446443-001 (另售品)
本体
软保护盖
不使用本体附带的垫片。
① 就像包住本体的面板部那样安装软保护盖。 ② 把安装了软保护盖的本机从盘的前面插入。 ③ 请从盘的后面嵌入安装件。 ④ 请把安装件按到盘上,直到安装件的插件可靠地插入本体的漕内。 ⑤ 请紧固安装件上下的螺丝。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拧附属安装件的螺丝,在安装件处于不能活动的状态时再继续拧半圈螺 丝,固定到盘上。螺丝拧得过紧时会引起外壳变形。
第3章 安 装
本体
软保护盖
3-5
Page 46
第3章 安 装
● 底座安装型(C15S)的场合
固定用孔
本体
准备的物品: 十字螺丝刀
底座
DIN导轨
固定件
图为DIN导轨安装时的示例。
① 请把底座安装在盘内。(用螺丝固定时,直接安装底座) ② 请进行底座的接线。 ③ 把本机按入在底座上。 ④ 把底座上下的固定件插入本机固定件用孔中。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底座安装型的场合,把本机安装到底座前,请先完成配线工作。
3-6
Page 47

4 接 线

4 - 1 接 线

在对本机进行安装、拆除及配线作业时,请务必完全切断本机及连接设备的电源。 否则有触电的危险。
请勿触摸电源端子等带电部件 否则有触电的危险。
请按规定的标准、指定的电线及施工方法正确配线。 否则有发生火灾、触电、故障的危险。
请勿让断线头、铁粉、水进入机箱内。 否则有发生火灾、故障的危险。
请按规格记载的扭矩可靠地拧紧端子螺丝。 如果没有完全拧紧,有触电、发生火灾的危险。
请勿把本机未使用的端子作为中继端子使用。 否则有触电、发生火灾、故障的危险。
盘安装型的场合,建议在本机接线后盖上端子盖。 否则有触电的危险。(本机备有另售的端子盖)
请在规格记载的寿命范围内使用本机的继电器。 超过寿命继续使用时,有发生火灾、故障的危险。
有雷击可能的场合,请使用本公司产的浪涌吸收器。 否则有发生火灾、故障的危险。
请勿误接线。 接线错误时会造成机器故障。
电源投入后约6秒钟内调节器不动作。 调节器的继电器输出作为联锁信号使用的场合,敬请注意。
控制输出1与控制输出2之间未隔离。 请根据需要,使用隔离器。
1台计算机与多台调节器连接时,请勿用多根编程器缆线连接。 产生的回流电流,会使PV值发生显示误差等可能性。
RS-485接线时,请勿在通讯路的两端连接终端电阻。 否则有无法通讯的可能。
在进行本机的电源配线时,请务必在操作人员能触及的地方设置主电源切断 开关。 另外,对AC电源型的调节器进行电源配线时,请采用额定电流为0.2A、额 定电压为250V的迟动型(T)保险丝(IEC127)
警告
注意
4-1
Page 48
4章 接 线
■ 端子排列标签的记号
■ 接线时的注意事项
本机侧面的端子排列标签中使用的记号有以下含义。
记 号 内 容
·接线前请务必确认本机的型号及端子编号没有错误。
·盘安装型(C15T)的场合,请使用与M3适合的压接端子与端子连接。 端子螺丝的拧紧扭矩为0.4~0.6N·m。
·底座安装型(C15S)的场合,请使用与M3.5螺丝适合的压接端子与端子连接。 端子螺丝的拧紧扭矩为0.78~0.98N·m。
·请注意压接端子等不能与相邻的端子接触。
·盘安装型(C15T)2个压接端子接线到一个端子螺丝上的场合,
请预先将压接端子弯曲后再接线。
·盘安装型(C15T)的场合,161318号端子请按照从端子台侧看左方向
接线。
A : 5.8mm以下 B : 5.5~7.6mm (参考)推荐压接端子:日本压接端子制造(株)V1.25-MS3
·输入输出信号线与动力线或电源线保持50cm以上的间距,而且不能放在同
一线槽或配线管内。
直流 交流
注意、触电的危险 注意
·与其他仪表的并联连接时,在设置前请查清其他仪表的限制条件。
·数字输入请按无电压型、接点按微小电流使用。
·请把加热器用电流流过的导线贯通于变流器中。 另外,加热器电流须在规格书规定的容许电流内。 否则会烧毁本机。
·变流器输入不能使用位相角控制。
·盘安装型(C15T)的场合,还备有防触电的端子盖(另售品,型号:
81446898001
本体外壳凹部
端子盖
4-2
Page 49
·
控制输出1与控制输出2间未隔离,请根据需要使用隔离器
4章 接 线
C15T的接线
㒻⬉఼
⬉㛝ކ
⬉㛝ކ
⬉⌕
⬉㛝ކ
⬉㛝ކ
⬉⌕
⬉⌕
⬉⌕
⛁⬉ي
⛁⬉䰏
⬉⌕
⬉
·RS-485通讯线路的两端处,请勿安装终端电阻,否则可能造成通讯故障。
·请对与本机连接的机器或装置实施与本机的电源、输入输出部最高使用电 压符合的基础绝缘。
·
本机在电源投入后,为了进入稳定状态,在最大6秒钟内将不起作用
。其后
进入运行状态,但为了获得规定的精度,需要预热30分钟以上。
·DC电源型使用的场合,请采用强化绝缘的电源。
᥻ࠊ䕧ߎ CT䕧ܹ
1 2 3
1
+
ϋ
2 3
1
+
1
ϋ
2
2
+
3
1
+
1
ϋ
2
2
+
3
1
+
ϋ
2 3
1
+
1
ϋ
2
2
+
3
PV䕧ܹ
1
13
7
2
14
8
3
15
9
4
16
10
5
17
11
6
18
12
13
CT1
14
CT2
15
џӊ䕧ߎ
7
1
8
2
9
3
10
7
1
8 9
2
10
11
12
11
12
㒻⬉఼
㒻⬉఼ ⣀ゟ᥹⚍
AC⬉⑤ AC100240V
DC⬉⑤ AC24V / DC2448V (᮴ᵕᗻ)
4
ϋ
5
+
mA
6
C
4
B
5
A
6
+
4
ϋ
5
V
+
6
DI/䗮䆃
2
1
DA DB SG
16
᭄ᄫ䕧ܹ
17 18
16 17
RS-485䗮䆃
18
4-3
Page 50
4章 接 线
C15S的接线
● 推荐压接端子
㒻⬉఼
⬉㛝ކ
⬉⌕
⬉⌕
⬉
⛁⬉䰏
⛁⬉ي
᥻ࠊ䕧ߎ
5
4
5
4
5
4
ϋ
+
ϋ
+
6
5
4
3
2
7
8
9
10
џӊ䕧ߎ
3
6 7
1
8
2
9
6 7 8 9
㒻⬉఼
21
㒻⬉఼ ⣀ゟ᥹⚍
1 11
PV䕧ܹ
+
mA
V
+
C
B
A
ϋ
+
3 2 1
78
3
5
6
4
2 1
3 2 1
3
2
110911
10
AC⬉⑤ AC100240V
11
DC
10
AC24V / DC2448V
11
(᮴ᵕᗻ)
⬉⑤
ᑩᑻッᄤ㓪ো
C15T请使用与M3符合的压接端子,对C15S的底座,请使用适合M3.5螺丝 的压接端子。
4-4
C15T
盘安装型
C15S
底座安装型
M3 6.1 5.8
M3.5 7.4 6.6 6.3 0.31.2mm
端子部尺寸 (mm) 安装方法 适合螺丝
A B C
5.57.6 0.31.2mm
适合缆线尺寸 日本压接端子(株)
型号(参考)
2
V1.25–MS3(圆形端子)
AWG2216
AWG2216
2
V1.25 B3A(Y端子)
V1.25 - M3(圆形端子)
V1.25 YS3A(Y端子)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振动或冲击较大的场所安装时,为防止端子脱落,请务必使用圆形压接 端子。
·请注意压接端子不能与相邻的端子接触。
Page 51
■ 与数字输入开路集电极输出的连接方法
■通讯(RS-485)的连接
3线式的场合
4章 接 线
ᴀᴎ
5V
16
17
18
ᴀᴎ˄Ңキ˅
DA
16
DB
17
Џキ
ˇ
ˉ
SG
FG
ሣ㬑
ሣ㬑
18
16
17
18
SG
ᴀᴎ˄Ңキ˅
DA
DB
SG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DADB不能短路,否则易损坏本机。
·屏蔽采用单侧1点接地。
·在通讯线路的两端处不能接终端电阻,否则可能造成通讯故障。
·即使通讯路上还存在需要连接终端电阻的机器,也请勿连接终端 电阻。
·请务必连接SG。 如果不连接,通讯会不稳定。
4-5
Page 52
4章 接 线
5线式的场合
本机(从站)
DA
16
DB
17
主站
SG
FG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屏蔽
屏蔽
18
16
17
18
SG
DA
DB
SG
本机(从站)
·请勿使DADB短路,否则会损坏本机。
·屏蔽采用单侧1点接地。
·在通讯线路的两端处不能接终端电阻,否则可能造成通讯故障。
·即使通讯路上还存在需要连接终端电阻的机器,也请勿连接终端 电阻。
·请务必连接SG
如果不连接,通讯会不稳定。
4-6
Page 53
■ 与SSR(固态继电器)的连接
驱动SSR时,请采用带电压脉冲输出的型号(控制输出代码为V0、VC、VV的 产品)。 SSR大致分为恒流型与电阻型,以下分别对其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 恒流型的场合 请检查所使用的如下SSR规格与电压脉冲输出规格。
·输入电流 (最大) :电压脉冲输出的容许最大电流以下的场合,可
·使用电压范围 (输入) :请确认电压脉冲输出的端子间电压在允许范围内。
1. 山武PGM10N/PGM10F系列
在此对SDC15与PGM10N015连接时的计算例进行说明。 其他型号时,请确认各规格。
·输入电流 :由于小于10mA以下,可并联2台(10mA×2=20mA<24mA
·使用电压范围(输入) :SSR的输入电压范围为3.5~30V,端子间电压
连接图
可连接的台数
并联连接。
[容许最大电流] )
在范围内。
端子间电压 (PGM10N2台的场合)
= 开路电压 - 内部电阻 × 合计驱动电流 =19Vdc ±15% -82Ω± 0.5% × 20mA
1520V
本机
PGM10N/PGM10F PGM10N/PGM10F
使用SSR 连 接 V0/VC VV
PGM10N
PGM10F
并联 并联
最大2台 最大2
最大4台(注) 最大4台(注)
4章 接 线
()各输出上分别2
4-7
Page 54
4章 接 线
2.欧姆龙 G3PAG3PBG3NA
·输入电流 : 由于小于7mA以下,可并联3台(7mA×3=21mA<24mA [容许最大电流] )。
·使用电压范围(输入): 额定电压为5~24Vdc、12~24Vdc,端子间电压在范 围内。
端子间电压(G3PA3台的场合)
= 开路电压 - 内部电阻 × 合计驱动电流 = 19Vdc ±15% - 82Ω± 0.5% × 21mA ≒ 14~20V
连接图
本机
可连接的台数
G3PA
G3PA
G3PA
使用SSR 连 接 V0/VC VV
欧姆龙G3PA 欧姆龙G3PB 欧姆龙G3NA
并联 并联 并联
最大3台 最大3台 最大3
最大6台(注) 最大6台(注) 最大6台(注)
()各输出分别3
4-8
Page 55
● 电阻型(山武PGM □□ 2A1等) 为了让使用的SSR的输入端子间电压在规定范围内,请根据需要在外部串联 电阻。 (例) 山武 PGM 2台连接的场合
连接图
4章 接 线
໪䚼⬉䰏 R1
ᴀᴎ
R0
V
ˇ
ˉ
34
R2 Vf
PGMƶƶ2A1
34
R2 Vf
PGMƶƶ2A1
V :19V±15% R0 :82Ω±0.5%
R1 :680Ω R2 :260Ω
Vf :1.1V PGM的端子间电压=(V-2×Vf)/(R0+R1+R2+R2)×R2+Vf
4.5V
由于PGM的输入电压范围在36V的范围内,所以可动作。
外部电阻
使用SSR 连接台数 连 接 外部电阻 备 注
PGM□□2A1
串联 串联 串联
1kΩ (串联)
680Ω (串联) 330Ω (串联)
额定值1/2W 以上
额定值1/2W 以上 额定值1/2W 以上
连接可能台数
使用SSR 连 接 V0/VC VV
PGM□□2A1
串联
最大4
最大8 (注)
(注)各输出上分别4台
■ 电流输入的接线
当仪表电源为OFF时,本仪表的电流输入回路被切断。 当仪表安装设计需数台仪表的电流输入串联,仪表电源可以分别设置为OFF时, 请配上另售的电阻(81401325),取其电压作为电压量程使用。
本机
电流输出器 本机
4-9
Page 56
4章 接 线
■ 干扰对策
电源从单相的仪表用电源处引入,请考虑到干扰的影响。 当来自电源的干扰较大时,请使用绝缘变压器并使用线路滤波器。 (本公司线滤波器型号:81446364-001)。 对于上升快的干扰信号,请使用CR滤波器。 (本公司CR滤波器型号:81446365-001)。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采取干扰对策后,不要把绝缘变压器的1次侧与2次侧捆在一起,也不要
放在同一配线管或线槽内。
4-10
Page 57

4 - 2 使用电缆

热电偶输入的场合,请把热电偶引线连接到端子上。 接线距离长的场合或热电偶已经与端子连接的场合,请用补偿导线延长后与端子连接。
补偿导线请使用屏蔽线。
热电偶以外的输入输出,请采用与JCS4364弱电用电缆相当的产品。(通称仪表用双绞屏蔽线)
推荐以下电缆。
()藤仓
日立电线
IPEV-S-0.9mm2×1P
3 ITEV-S-0.9mm2×1T 2 KPEV-S-0.9mm2×1P
3 KTEV-S-0.9mm2×1T
电磁感应比较少的的场合,可使用带屏蔽的多芯微音电缆(MVVS)
4章 接 线
4-11
Page 58
Page 59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5 - 1 PV输入

PV输入的功能块图如下。
PV量程种类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热电偶的场合
PV量程种类
(设定:设置C01)
冷接点补偿
(设定 :设置C03)
温度单位
(设定 :设置C02)
PV输入型号为 T(热电偶)及R(热电阻)的场合,可选择传感器类型及温度量 程。 PV输入型号为L(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的场合,可选择信号的种类。
热电阻的场合
PV量程种类
(设定:设置C01)
温度单位
PV保持(设定 :DI分配动作种类DI1.1DI3.1)
(设定 :设置C02)
PV上限·下限报警
比率·偏置·滤波前PV
PV比率(设定 :参数RA)
PV偏置(设定 :参数BI)
PV滤波(设定 :参数FL)
PV上限·下限限幅
PV
直流电压·电流的场合
PV量程种类
(设定:设置C01)
开方运算
(设定:设置C09)
小数点位置、量程
(设定:设置C04C06)
PV量程种类 (设置设定/设置库)
根据PV输入型号而异 参照 PV量程表
根据PV输入型号而
异 「T」的场合,1R」的场合,41L」的场合,88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5-1
Page 60
6
6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PV量程表 (热电偶) PV量程表 (热电阻)
C01
设定值
1 2
3 4 5 6
9 10 11 13 14 15 16 17 18 19 PL II 20 WRe5-2 21 WRe5-2 24 DIN U -200~+400℃ 25 DIN L -100~+800℃
传感器
类型
K -200~+1200℃ — K
K K K K -200~+400℃
J J J -200~+400℃
E
T -200~+400℃ R S B N
(1) B型热电偶的精度:260℃以下为±5%FS260800℃为±1%FS,显示值下限为20℃。
(2) PL Ⅱ热电偶是20037月以后的产品新增的量程。
量程
01200 0800 0600 0400
0800 0600
0600
01600 01600 01800 01300 01300 01400 02300
但当仪表信息库的ROM版本1(Id02)为「2.04」以前的场合,显示值下限为-180℃。
C04
范围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不可设定)
C01设定时 C04初始值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无小数点)
C04
显示
— — — — — — — — — — — — — — — — — — —
C01
传感器
类型
设定值
41 Pt100 200~+500 42 JPt100 200~+500
43 Pt100 200~+200 44 JPt100 200~+200 45 Pt100 100~+300 46 JPt100 100~+300 51 Pt100 50.0~+200.0 52 JPt100 50.0~+200.0 53 Pt100 50.0~+100.0 54 JPt100 50.0~+100.0 63 Pt100 0.0200.0 64 JPt100 0.0200.0 67 Pt100 0500 68 JPt100 0500
PV量程表 (直流电压·直流电流)
C01
设定值
84 01V 86 15V 87 05V 88 010V
89 020mA 90 420mA
传感器类型
-1999~+9999的量程范围 C01设定变更时,按0~1000初始化
量程(C05C06)
C04显示C04范围C01设定时
○ 0~3 ○ 0~3 ○ 0~3 ○ 0~3 ○ 0~3
○ 0~3
C04初始值
无变更 无变更 无变更 无变更 无变更
无变更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设定量程编号后,初始值如表所示,可设定小数点位置及量程范围。有 关小数点位置的详细内容,请参阅设置C04(小数点位置)。
·有关各PV量程种类的精度,请参阅
第13章 规格 (13-1页)
量程 C04
显示
— — — — — —
— —
C04
范围
C01设定时 C04初始值
(不可设定) (无小数点)
(不可设定) (无小数点) (不可设定) (无小数点) (不可设定) (无小数点) (不可设定) (无小数点) (不可设定) (无小数点)
0~1 1 0~1 1 0~1 1 0~1 1 0~1 1
0~1 1 (不可设定) (无小数点) (不可设定) (无小数点)
5-2
Page 61
■ 温度单位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温度单位 (设置设定/设置库)
■ 冷接点补偿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PV输入型号为T(热电偶)R(热电阻)的场合,可选择温度单位。
0 :摂氏(℃) 1 :华氏(°F)
· PV输入型号为热电偶、热电阻的场合,可进行显示·设定。
PV输入型号为T(热电偶)的场合,可选择:
·在本机内部进行冷接点补偿
·由于在外部使用冰盒等进行冷接点补偿器,在本机内部不进行冷接点补 偿。
· PV输入型号为T(热电偶)的场合,可进行显示·设定。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0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冷接点补偿 (设置设定/设置库)
■ 开方运算小信号切除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开方运算小信号切除
(设置设定/设置库)
0 :执行冷接点补偿(内部) 1 :不执行冷接点补偿(外部)
PV输入型号为L(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的场合,可进行小信号切除值的设
定,把从压力(差压)转换成流量时使用的开方运算的结果置为0。
· PV输入型号为L(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的场合,可进行显示·设定。
0.0%:不进行开方运算
0.1100.0
· 开方运算的详细内容 %单位的运算输入用PVin、%单位的运算结果用Pvout表示。
PV输入大于开方运算小信号切除设定值以上切小于100.0%的场合,为
Pvout PVin ÷100 ×100
PV输入大于 0.0%且小于开方运算小信号切除设定值的场合,为
PVout0.0
PV输入小于 0.0%或大于100.0%以上的场合,不执行开方运算,为
PVoutPVin
0.0
多功能
多功能
5-3
Page 62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 小数点位置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小数点位置 (设置设定/设置库)
开方运算后输出(PVout)
100FS
0
0
小信号切除值(0.1100.0%可变)
Y Xin/100 ×100
100FS
PVin
PV输入型号为L(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的场合或一部分R(热电阻)的PV量程种 类的场合,可设定PV输入的小数点位置。
0 :无小数点 1 :小数点以下1位 2 :小数点以下2位 3 :小数点以下3位
0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通过本设定,与PV的小数点位置关联的参数的小数点位置也变化。
具体变化的有:
SP设定、 SP限幅下限·上限设定、 SP斜坡上升斜率·下降斜率设定、 PV关联的事件设定及连续输出设定、 SP关联的事件设定及连续输出设定、
偏差(绝对值偏差)关联的事件设定及连续输出设定等。
·热电偶时不可设定。
参考
·有关各设定的量程编号(C01)的显示条件、设定范围、初始值,请参阅
5-1 PV输入的PV量程表(5-2页)
5-4
Page 63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PV量程下限·上限
PV输入型号为L(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的场合,可设定PV输入的量程。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PV量程下限 (设置设定/设置库)
PV量程上限 (设置设定/设置库)
-1999~+9999(无小数点的场合) ―199.9~+999.9(小数点以下1位的场合) ―19.99~+99.99(小数点以下2位的场合) ―1.999~+9.999(小数点以下3位的场合) PV输入型号为「T」、「R」的场合,由PV 量程种类选择的量程的下限值、上限值
PV输入型号为「L」的场合
PV输入型号为 L」的场合,0
PV输入型号为
L」的场合,
1000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PV输入型号为T(热电偶)、R(热电阻)的场合,可显示但不能设定。
·PV输入型号为L(直流电压·直流电流)的场合,可进行显示·设定。 根据量程下限·上限的设定,PV输入与PV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PV PV
上限 上限
下限 下限
-10 0 100 110 -10 0 100 110
下限<上限的场合 下限>上限的场合
输入(%)
输入(%)
PV比率及PV偏置
为了对PV进行补偿,可设定PV比率及PV偏置。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PV比率 (参数设定/参数库)
PV偏置 (参数设定/参数库)
0.0019.999 1.000 标准、
多功能
1999~+9999U 0U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PV比率、PV偏置运算的详细内容
运算输入用PVin、运算结果用PVoutPV比率用RAPV偏置用BI表示,则
PVout(PVin×RA)BI
5-5
Page 64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PV滤波
PV反复急剧变化不可控制的场合或由于干扰等的影响使PV细微振荡的场 合,使用一阶延迟滤波。设定值越大,本机控制时使用的PV的变化越小。 通常初始值为0.0。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PV滤波 (参数设定/参数库)
0.0 :无滤波
0.1120.0s
0.0s 简单、
OUT OUT-1 +(IN -OUT-1)/(T/Ts +1)
IN :去PV滤波的输入 OUT :本次的滤波运算输出 OUT
1 :前次的滤波运算输出
T :滤波设定值(s)
PV保持
PV下限·上限限幅与PV下限·上限报警
Ts :采样周期(0.5s)
通过DI(数字输入)功能的PV保持、PV最大值保持、PV最小值保持,可把PV设 置为固定值。
PV保持:PV作为固定值不更新。 PV最大值保持:保持PV的最大值。
仅新PV比保持的值大时,更新为该值
PV最小值保持:保持PV的最小值。
仅新PV比保持的值小时,才更新为该值。
PV保持、PV最大值保持、PV最小值保持时,第1显示部的PV显示将闪烁。
各PV量程种类有PV下限及PV上限。 原则上各量程的-10%FS作为PV下限、+110%FS作为PV上限。
请参阅
10-2
PV被限幅在PV下限到PV上限之间的范围。
当施加PV比率、PV偏置、PV滤波前的PV比PV上限大的场合,将发生PV上限 报警(AL01)。比PV下限小的场合,将发生PV下限报警(AL02)。
标准、 多功能
5-6
Page 65

5 - 2 模式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可进行AUTO/MANUAL模式切换、RUN/READY模式切换、AT(自整定)停止/启动切换、所有DO(数字输 出)锁定解除、通讯DI(数字输入)1的OFF/ON切换的设定。
AUTO/MANUAL模式
可设定AUTO/MANUAL模式的切换。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AUTO/MANUAL模式切换 (参数设定/模式库)
AUto :AUTO模式[通讯值为0 nAn :MANUAL模式[通讯值为1
·切换AUTO/MANUAL模式后,自动回到运行显示。
·内部接点1~3动作种类中,有AUTO/MANUAL模式切换设定的场合,可 显示「A--M :AUTO/MANUAL切换」,但不能设定。
·「CtrL:控制方式」设定为0(ON/OFF 控制)的场合,不可进行「 A--M : AUTO/MANUAL切换」的显示·设定。
·「C73 :模式显示设定」下,「位0 :AUTO/MANUAL显示」设定为0(不显示) 的场合,不可进行「A--M : AUTO/MANUAL切换」的显示·设定。
AUto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RUN/READY模式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RUN/READY模式切换 (参数设定/模式库)
可设定RUN/READY模式切换。
rUn :RUN模式[通讯值为0 rdy :READY模式[通讯值为1
·
内部接点13动作种类中有设定为RUN/READY模式切换的
r--r:RUN/READY切换」的显示,但不可设定。
·由「C73 :模式显示设定」把「位1:RUN/READY显示」设定为0(不显示) 的场合,不可进行「r--r :RUN/READY切换」的显示·设定。
rUn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场合,可进行
5-7
Page 66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AT(自整定)停止/启动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可设定AT停止/启动切换。
AT(自整定) 停止/启动切换
(参数设定/模式库)
At.oF :AT停止[通讯值为0 At.oN :AT启动[
通讯值为
1
At.oF
·MANUAL模式或READY模式的场合,AT处于停止。
·发生PV上限异常(AL01)或 PV下限异常(AL02)的场合,AT处于停止。
·内部接点1~3动作种类中有设定为AT停止/启动切换的场合,可进行 「AT:AT停止/启动切换」的显示,但不能设定。
·「CtrL:控制方式」设定为0(ON/OFF控制)的场合,不可进行「AT:AT 停止/启动切换」的显示• 设定。
·由「C73:模式显示设定」把「位3: AT停止/启动显示」设定为0(不显 示)的场合,不可进行「AT:AT停止/启动切换」的显示·设定。 有关AT,请参阅
AT(
5-18页)、AT功能(5-21页)
■ 所有DO(数字输出)锁定解除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所有DO(数字输出) 锁定解除
(参数设定/模式库)
可设定所有DO(数字输出)锁定解除。
DO.LT
Lt.oN :锁定继续[通讯值为0 Lt.oF :锁定解除[
通讯值为
1
Lt.oN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内部接点1~3动作种类中有设定所有DO锁定解除的场合,可进行「do.Lt: 所有DO锁定解除」的显示,但不能设定。
·「C73:模式显示设定」把「位4:所有DO锁定解除显示」设定为0(不显示) 的场合,不可进行「do
.Lt:所有DO锁定解除」的显示·设定。
■通讯DI(数字输入)1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通讯DI(数字输入)1 (参数设定/模式库)
可设定通讯DI(数字输入)1
C.DI 1
DI.oF :通讯DI1.OFF[通讯值为0 DI.oN :通讯DI1.ON[通讯值为1
·通讯DI144个,键操作可设定的仅是通讯DI1
DI.oF
·通讯DI1的功能(动作)可由DI分配设定。
·「C73:模式显示设定」把「位5:通讯DI1显示」设定为0(不显示)的场合, 不能进行「C
.DI1 :通讯DI1」的显示·设定。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5-8
Page 67

5 - 3 控 制

控制(ON/OFF控制、PID控制、Ra-PID控制、加热冷却控制等)的功能块图如下。
ON/OFF控制的场合
(设定:设置C1 7
C1 7 >0.0%
的场合
READY时操作量
分支
READY的场合
C1 7 ≦0.0%
的场合
控制方式:ON/OFF控制
(设定:参数CtrL0
RUN/READY模式
分支
PV正常或
C15=0的场合
RUN的场合
PV异常时操作量选择
(设定:设置C15
分支
PV异常(AL01/AL02发生)且
MV1输出ON MV1输出OFF
ONOFF控制
(设定:参数 DIFFoFFS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C15=1的场合
PV异常时操作量
(设定:设置C16
分支
MV1输出ON
输出OFF
C160.0
的场合
MV1输出ON MV1输出OFF
C160.0
的场合
5-9
Page 68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PID固定的场合
控制方式:PID固定
ST的场合
控制方式:ST(自适应)
(设定:参数CtrL1
SP拖位超调抑制
(设定:扩展调整SP.LG
Ra-PID高精度控制逻辑
(设定:扩展调整Ctr.A
Just-FiTTER 超调抑制
(设定:扩展调整JF.ov、JF.bd)
AUTO/MANUAL模式
分支
AUTO的场合
RUN/READY模式
分支
READY的场合
加热冷却控制选择
分支
(设定:设置C26
C260 的场合
READY时操作量
(设定:设置C17
MV1MV
MANUAL的场合
RUN的场合
C261 的场合
READY
时操作量
(设定:设置C1 7 C18
MV1=加热MV MV2=冷却MV
PV异常时操作量选择
分支
(设定:设置C15C16
PV正常、或
C15=0的场合
PID运算
(设定:PID P-1I-1d-1rE-1
OL-1 oH-1P-1.CI-1.C d-1.C
o.L-1.Co.H-1.C
MV
加热冷却控制选择
分支
(设定:设置C26
C26=0的场合
MV1MV
(设定:参数CtrL2
以下的场合不执行ST
·加热冷却控制使用时
·Just-FiTTER使用时
步应答/振荡进行的调整
(设定:扩展调整St.SASt.Sb
PV异常且C151的场合
St.HbSt.Ud
(设定:设置C19C20
(设定:设置C16
C261的场合
(设定:设置C28C29
MV1=加热MV MV2=冷却MV
无扰/预置切换
PV异常时操作量
加热冷却控制
5-10
Page 69
■ 控制方式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控制方式 (参数设定/参数库)
控制方式可从3种类中选择。
0 :ON/OFF控制 1 :PID固定 2 :ST(自适应)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01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控制输出型号为继电器(R0)的场合,初始值为「0」,其他场合为「1」。
·「1:PID固定」的「固定」是指,由于不执行STPID常数不会自动变 化。但即使在PID固定的场合,也可执行AT
·使用加热冷却控制(C261)的场合或使用Just-FiTTER(JF.ov0)的场 合,即使设定「2 :ST」,ST也不执行。
·有关「1:PID固定」及「2 :ST」,关连功能的有效·无效或关连参数如 下表所示。
加热冷却控制
的区分
通常的控制
加热冷却控制
备注
关连设定
Ra-PID
通常PID
Ra-PID
通常PID
Ra-PID
区分
控制动作
的区分
P控制
PI控制 PD控制 PID控制 P控制 PI控制 PD控制 PID控制 P控制 PI控制 PD控制 PID控制 P控制 PI控制 PD控制 PID控制
Ra-PID功能
控制算法
×
× × × × × × ○ × × × × × × × ○
AT ST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调整结果作为
AT种类
PID控制
Just-FiTTER
×
× × ○ × × × ○ × × × × × × × ×
ST步执行判定幅
JF超调抑制系数
×
○ × ○ × ○ × ○ × ○ × ○ × ○ × ○
AT时操作量下限
AT时操作量上限
AT时比例带
调整系数
AT时积分时间
调整系数
AT时微分时间
调整系数
ST步整定幅
ST振荡整定幅
ST步升降切换
JF整定幅
5-11
Page 70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 控制动作及加热冷却控制选择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可选择控制动作的正逆及加热冷却控制的使用/未使用。
控制动作(正逆) (设置设定/设置库)
加热冷却控制选择 (设置设定/设置库)
0 :加热动作(逆动作) 1 :冷却动作(正动作)
0 :不使用 1 :使用
·控制方式为ON/OFF控制以外(CtrL0)的场合,可进行「加热冷却控制选 择:C26」的显示·设定。
·设定为不使用加热冷却控制选择(C260)的场合,可进行「控制动作:C14」 的显示·设定。
·设定为使用加热冷却控制选择 (C261)时,控制动作按逆动作(C140)、 预置MANUAL值(C20)置为50.0PID运算初始操作量(C22)变更为50.0
·逆动作(加热控制)是指随着PV的上升,减少(或OFF)操作量(MV)的控制。
■ 特殊控制输出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PV异常时操作量选择 (设置设定/设置库)
PV异常时操作量 (设置设定/设置库)
READY时操作量(加热 冷却控制的场合为加热侧) (设置设定/设置库)
READY时操作量 (冷却侧) (设置设定/设置库)
正动作(冷却控制)是指随着PV的上升,增加(或ON)操作量(MV)的控制。
可设定PV异常时的控制输出及READY模式时的控制输出。
0 :控制运算继续 1 :PV异常时输出操作量
0 多功能
10.0~+110.0 0.0 多功能
10.0~+110.0 0.0 标准、
10.0~+110.0 0.0 标准、
·控制方式为ON/OFF控制以外(CtrL0)且设定了使用加热冷却控制(C261)的场合,可进行「READY时操作量(冷却侧):C18」的显示·设定。
·
PV异常时是指发生AL01AL02AL03时的状态。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多功能
多功能
5-12
Page 71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MANUAL模式切换时
可设定从AUTO模式切换成MANUAL模式时的控制输出。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MANUAL变更时动作 (设置设定/设置库)
预置 MANUAL值 (设置设定/设置库)
0 :无扰 1 :预置
10.0~+110.0
0.0 50.0 标准、
标准、 多功能
多功能
·「MANUAL变更时动作 :C19」为「0 :无扰」的场合,保持从AUTO模式 切换为MANUAL模式时的操作量(MV)。「1:预置」的场合,把从AUTO 模式切换为MANUAL 模式时的操作量(MV) 置为「预置 MANUAL 值 :C20」的值。
·
控制方式为ON/OFF控制以外(CtrL0)的场合,可进行「MANUAL变更
时动作
:C19」、「预置 MANUAL值 :C20」的显示·设定。
· 不使用加热冷却控制(C260)的场合,「预置 MANUAL值 :C20」的初始
值为「0.0」,使用加热冷却控制(C261)的场合,为「50.0」。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ON/OFF控制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ON/OFF控制 差动 (参数设定/参数库)
ON/OFF控制动作点 偏移量 (参数设定/参数库)
当电源投入时处于MANUAL模式的场合,C20的设定值为操作量(MV)。
可进行ON/OFF控制相关的设定。
09999U 5U 简单、
1999~+9999U 0U 多功能
·控制方式为ON/OFF控制(CtrL0) 的场合,可进行「ON/OFF控制差 动:DIFF」与「ON/OFF控制动作点偏移量:oFFS」的显示·设定。
·ON/OFF控制的动作如下图所示。
ON dIFF
加热控制(逆动作)的场合 冷却控制(正动作)的场合
SPoFFS
PV
dIFF ON
SPoFFS
图中的
●表示在该值处发生ON/OFF变化 ○表示经过该值1U后变化。
标准、 多功能
PV
5-13
Page 72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
ON/OFF控制动作点偏移量的使用方法例子如下。 希望在加热控制下,SP200℃、205℃以上时输出OFF、小于190℃时
输出ON的场合,差动按15℃、偏移量按5℃设定。 希望在冷却控制下,SP10℃、5℃以下时输出OFF10℃以上时输出
PID控制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ON的场合,差动按5℃、偏移量按-5℃设定。
PID固定控制或ST(自适应),可进行与PID控制相关的设定。
比例带 (参数设定/PID库)
积分时间 (参数设定/PID库)
微分时间 (参数设定/PID库)
手动复位 (参数设定/PID库)
操作量下限 (参数设定/PID库)
操作量上限 (参数设定/PID库)
冷却侧比例带 (参数设定/PID库)
冷却侧积分时间
(参数设定/PID)
0.1999.9
P-1.C
1-1.C
09999s (0时无积分动作)
09999s
(0时无微分动作)
10.0~+110.0
10.0~+110.0
10.0~+110.0
0.1999.9
09999s (0时无积分动作)
5.0
120s
30s
50.0
0.0
100.0
5.0
120s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标准、 多功能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冷却侧微分时间 (参数设定/PID库)
冷却侧操作量下限 (参数设定/PID库)
冷却侧操作量上限
(参数设定/PID)
5-14
d-1.C
Ol 1.C
OH 1.C
09999s
(0时无微分动作)
10.0~+110.0
10.0~+110.0
30s
0.0
100.0
标准、 多功能
Page 73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 加热冷却控制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加热冷却切换 (设置设定/设置库)
加热冷却控制死区 (设置设定/设置库)
加热冷却控制切换点 (设置设定/设置库)
PV
SP
·控制方式为ON/OFF控制以外(CtrL0)的场合,可显示·设定。
使用加热冷却控制(C261)场合,可显示·设定「冷却侧~」的设定。
·
加热冷却控制下,积分时间(I-1)为0s或冷却侧积分时间(I-1.C)为0s
· 场合,无积分动作,手动复位(rE-1)用于加热侧/冷却侧两侧。
仅当选择了使用加热冷却控制的场合,冷却侧的设定参数才显示。
·
加热侧的积分时间或冷却侧的积分时间之一的设定值被设定为0时,才显
· 示手动复位(rE-1)。
手动复位(rE-1)用于加热侧及冷却侧。
·
加热侧、冷却侧之一的积分时间为0s的场合,则按两者的积分时间=0s
· 理。
操作量下限>操作量上限的场合,自动对调上限/下限进行动作。
·
可进行与加热冷却控制关连的加热冷却切换、加热冷却控制死区、加热冷却 控制切换点的设定。
0 :通常 1 :节能
100.0~+100.0 0.0 简单、
10.0~+110.0 50.0 多功能
加热冷却控制运算如下。
加热侧
PID
常数P, I, d, rE
PID运算
(逆动作固定)
冷却侧
PID
加热冷却 切换
加热侧PID组 常数oL, oH
MV
PID运算结果)
加 热 冷 却 输 出 运 算
加热冷却控制死区 加热冷却控制切换点
0 标准、
冷却侧PID组 常数oL, oH
多功能
标准、 多功能
加热MV
冷却MV
5-15
Page 74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100.0
冷却MV
0.0
100.0
冷却MV
0.0
·使用加热冷却控制(C261)的场合,可显示·设定。
MV50%时,切换成加热侧PID组。
·
MV50%时,切换成冷却侧PID组。
·
加热冷却切换设定为节能(C271)后,将抑制加热/冷却的切换,间接达
· 到节能效果。但加热冷却死区(C28)小于0.0%时,没有节能效果。
对于PID运算结果(MV),设定加热侧的输出与冷却侧的输出的关系。
·
100.0%
加热MV
0.0
0.0 50.0% 100.0MV
死区=0.0%的场合
死区的绝对值
100.0
100.0
冷却MV
0.0
0.0 50.0% 100.0MV
死区>0.0%的场合
死区
100.0
0.0
加热MV
0.0
0.0 50.0% 100.0MV
死区<0.0%的场合
常数oLoH 按下图动作。
100
冷却侧
oH
加热侧
oL
冷却侧
MV
0
加热侧
MV
100
加热侧
oH
冷却侧
oL
MV
加热MV
5-16
Page 75
ST(自适应)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可进行与ST关连的以下设定。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ST步执行判定幅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ST步整定幅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ST振荡整定幅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ST步升降切换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StS.a
StS.b
StH.b
StU.D
·控制方式为ST(CtrL2)的场合,可显示·设定。
·ST步执行判定幅(St.SA)的功能
·ST步整定幅(St.Sb)的功能
·ST振荡整定幅(St.Hb)的功能
0.0099.99
0.010.00
0.010.00
10.00
0.50
1.00
多功能
0 :PV上升/下降时均执行ST 1 :PV上升时执行ST
对应于PV量程的SP变更幅的%值大于设定值的场合,根据步应答,开始 ST
对应于PV量程的绝对值偏差%值小于设定值的场合,判定为ST中步应答 已整定。
对应于PV量程的绝对值偏差%值可能出现大于设定值的PV上下波动的场 合,判定为振荡,开始ST。其后,绝对值偏差%值小于设定值的场合, 判定为振荡已整定。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有关自适应,请参阅
5-5 ST(自适应)功能 (5-24 )
5-6 ST(自适应)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5-26 )
标准、 多功能
5-17
Page 76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AT(自整定)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可进行与AT相关的下列设定。
AT时操作量下限 (参数设定/参数库)
AT时操作量上限 (参数设定/参数库)
AT种类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AT时比例带调整系数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AT时积分时间调整系数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AT时微分时间调整系数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At.oL
At.oH
At.tY
10.0~+110.0
10.0~+110.0
0 :通常(标准控制特性) 1 :立即响应(迅速对应干扰的控制特性) 2 :稳定(PV的上下波动小的控制特性)
0.0099.99
0.0099.99
0.0099.99
0.0
100.0
1.00
1.00
1.00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多功能
·控制方式为ON/OFF控制以外(CtrL0)的场合,可显示·设定。
·AT时操作量下限(At.oL)/上限(At.oH)可限制AT执行时的MV(操作量)。
不使用加热冷却控制的场合,MV是被AT执行时操作量下限(At.oL)/上限 (At.oH)及PID常数的操作量下限(oL-1)/上限(oH-1)的两者限幅的值。
使用加热冷却控制的场合,
MVAT执行时操作量下限(At.oL)/上限(At.oH)的限幅值, 加热侧MV是由PID常数的操作量下限(oL-1)/上限(oH-1)限幅的值,冷 却侧MV是由PID常数的冷却侧操作量下限(oL1.C)/上限(oH1.C)限幅的
值。
·AT种类(At.ty)是用于求出AT中与装置吻合的控制特性的PID常数的设定。 设定值1(立即响应)对应于PV直接反映加热器加热的过程,适合重视立即 响应性的调整。 设定值2(稳定)对应于PV间接反映加热器加热的过程,适合重视稳定性的 调整。
与本公司原有机种的AT作比较,SDC10接近设定值1(立即响应)、SDC20/21 接近设定值0(通常)。
5-18
Page 77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下图显示使用各AT种类中求出的PID常数的控制结果的差异。
PV
SP
SP变更时PV变化的差异
·
AT时比例带调整系数(At-P)/AT时积分时间调整系数(At-I)/AT时微分时
AT种类=1(立即响应)
AT种类=0(通常)
AT种类=2(稳定)
时间
间调整系数(At-d)是把各系数乘以AT中求出的PID常数得到的值写入PID 常数的设定中。但是,是PID常数设定范围内的值。
参考
·加热冷却控制中,只对应于加热侧PID常数乘以AT的场合的设定。
50.0%<AT时操作量下限(At.oL)<AT时操作量上限(At.oH)
·加热冷却控制中,只对应冷却侧PID常数乘以AT的场合的设定。 AT时操作量下限(At.oL)<AT时操作量上限(At.oH)<50.0%
有关AT,请参阅
AT停止/启动(5-8页)、AT功能(5-21页)
5-19
Page 78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Just-FiTTER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Just-FiTTER功能具有超调抑制效果,可进行如下设定。
JF超调抑制系数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JF 整定幅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Ra-PID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控制算法块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 拖位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SP滞后常数 (参数设定/扩展调整库)
JF.ov
jF.BD
Ctr.A
SP.L9
0100
0.0010.00
·控制方式为ON/OFF控制以外(CtrL0)的场合,可显示·设定。
·JF超调抑制系数(JF.ov)的功能
0时,Just-FiTTER功能无效。 1以上时,值越大超调抑制效果越好。
·JF整定幅(JF.bd)的功能 对应于PV量程的绝对值偏差幅%值小于设定值的场合,启动Just-FiTTER 功能,小于设定值的场合,判定Just-FiTTER功能中PV已整定。
Ra-PID(RationaLOOP控制功能),通过高精度控制逻辑,抑制快速响应干 扰时的不稳定倾向,可进行下列设定。
0 :PID(旧型 PID) 1 :Ra-PID(高性能型 PID)
·
控制方式为ON/OFF控制以外(CtrL0)的场合,可显示·设定。
拖位是SP变更时抑制操作量变化的功能,可进行如下的设定。
0.0999.9 (0.0时无效果)
·控制方式为ON/OFF控制以外(CtrL0)的场合,可显示·设定。
·拖位常数(SP.LG)的功能
0.0时,拖位功能无效果。
0.1以上时,值越大,SP变更时的操作量变化越小,超调抑制的效果越好。
(0时无JF功能)
0.30
0 标准、
0.0 多功能
标准、 多功能
多功能
多功能
5-20
Page 79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5 - 4 AT(自整定) 功能

请在以下场合使用AT功能。
·控制方式为PID固定(CtrL1)、自动设定PID常数时
·采用ST功能中自动设定的PID常数进行控制,PV上升沿缓慢或超调变大时
·控制方式为ST (CtrL=2) ,PV上升沿逐渐缓慢或超调变大时
控制方式是PID固定(CtrL1)ST (CtrL2) 中的任意一种场合,都可以使用AT功能。
■ 启动方法
■ 停止方法
AT启动中的显示
①请确认PV输入或操作端(加热器电源等)处于可控状态。
②请确认模式显示灯的「rdy」灯灭,处于RUN模式。
rdy」灯亮处于READY模式的场合,请切换成RUN模式。
③请确认模式显示灯的「man」灯灭,处于AUTO模式。
man」灯亮,处于MANUAL模式的场合,请切换成AUTO模式。
④请把参数设定的AT停止/启动置为AT启动(AtAt.on)。
AT会自动结束。AT启动中要停止的场合,请把参数设定的AT停止/启动置AT停止(AtAt.oF)。
另外,切换成READY模式或MANUAL模式也可停止AT
pv
sp
mode
rdy
para
ev1 ev2 ev3 ot1 ot2
man
LED
AT启动中,第1显示部的第1位(最右位)小数点的LED灯每次闪烁2下
AT启动中的动作
AT结束求出PID常数后,该LED灯灭。
AT通过限幅循环法求出PID常数。
AT开始时的SPPV的偏差按「2:1」分割的点,为MV(操作量)
ON/OFF切换点,进行限幅循环动作。
② 判断为限幅循环处于稳定时,变更PID常数,AT结束。
5-21
Page 80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PV
SP
1/3
2/3
AT开始
不够稳定
稳定循环
正常结束
时间
加热冷却控制的场合,加热MV、冷却MV的两者在动作状态执行AT
在前半部分,MV变化为操作量下限/上限的值,后半部分在稍微狭窄的范围 内变化。
下图是在加热冷却控制死区=0.0%、加热冷却控制切换点=50.0%、操作 量下限= 0.0%、操作量上限=100.0%时的AT执行例。
MV(%)
100.0
50.0
0.0
加热 MV(%)
100.0
50.0
0.0
冷却 MV(%)
100.0
50.0
0.0
PV
SP
切换点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AT启动中
时间
时间
时间
时间
·AT启动前,请把PV输入及操作端(加热器电源等)置为可控状态。
·控制方式为ON/OFF控制(CtrL0)的场合,AT不可启动。请把控制 方式置为PID固定(CtrL1)ST(CtrL2)
·要启动AT,需在RUN模式且AUTO模式下,且无PV输入异常。
·AT启动中切换成READY模式、切换成MANUAL模式、PV 输入异
常、停电发生时,AT将停止,PID常数不会变更。
5-22
Page 81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不使用加热冷却控制的场合,MVAT时操作量下限(AT.oL)/上限 (AT.oH)的范围和PID常数的操作量下限(oL-1)/上限(oH-1)的范围两 者的限制。两个范围不存在共同部分的场合,AT自动停止。
·采用加热冷却控制的场合,MVAT时操作量下限/上限限制,加热侧 MVPID常数的操作量下限(oL-1)/上限(oH-1)的限制,冷却侧MVPID常数的冷却侧操作量下限(oL1.C)/上限(oH1.C)的限制。
· AT 时操作量下限(AT.oL)/ 上限(AT.oH) 、PID 常数的操作量下限 (oL-1)/上限(oH-1)、冷却侧操作量下限(oL1.C)/上限(oH1.C)的设 定相矛盾时,会出现AT中尽管MV发生变化,PV也不上下波动变化 的情况。这种场合下,继续保持AT。此时,一旦手动停止AT,就请 重新设定操作量下限/上限后,再次启动AT
·AT从启动到结束的限定循环的次数或时间因控制对象而异。
·AT启动中,为了进行限幅循环,要多次重复MVONOFF。(这里 的OFF是指AT时操作量下限「At.oL」)或操作量下限(「oL」)中限 定的MV,出厂时设定为0%。这里的ON是指参数设定中AT时操作量 上限(「At.oH」)或操作量上限(「oH 」)中限定的MV,出厂时设定 为100%)
如果有影响这种动作的情况,请实施下列任意一种方法。
(1) 设定适当的AT 时操作量下限( At.oL )AT时操作量上限
(At.oH),启动AT (2) 使用ST功能。 (3) 不使用AT
,手动设定PID常数。
·在运行显示中可以看AT进度值。请参阅
运行显示 (6-1 页)
不使用加热冷却控制的场合,AT启动中AT进度从「4」开始,按1递 减,AT结束时变为「0」。
采用加热冷却控制的场合,AT启动中AT进度从「8」开始,按1递 减,AT结束时变为「0」。
无论哪一种场合,AT处理在过渡状态时,可能为「1」或者「0」。
·根据控制对象不能得到适合的PID常数的场合,请手动设定PID常数。
·AT启动中,即使变更SPAT开始时决定的MVON/OFF切换点也 不变化。
有关AT,请参阅
AT停止/启动 (5-8页)、AT(5-18页)
5-23
Page 82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5 - 5 ST(自适应) 功能

控制方式置为ST(CtrL2)的场合,满足了以下ST启动条件后,ST将自动启动,变更PID常数
①由SP变更进行的启动
RUN模式下,变更了SP时,ST将启动。 但当SP的变更幅度小的场合或SPPV之差小的场合,ST不启动。
②由偏差进行的启动
RUN模式下,控制中SPPV之差变大时,ST将启动。 从READY模式切换到RUN模式时,SPPV之差大的场合,ST将启动。 电源投入时在RUN模式下开始控制时,SPPV之差大的场合,ST将启动。
·启动ST时,必须满足PID常数的积分时间不是0(I-1≠0),微分时间不 是0(d-10)的条件。
·启动ST时,必须是RUN模式且AUTO模式。
·设定判定SP变更幅度、SPPV的差的大小的基准值时,必须为「多 功能设定」。但是多个控制对象的场合,可使用出厂时设定。
·采用加热冷却控制的场合,不能使用ST
① 确认PV输入或操作端(加热器电源等)是可控制状态。
② 确认模式显示灯rdy灯灭,是RUN模式。Rdy灯亮,为READY模式的场
合,切换到RUN模式。
③ 确认模式显示灯man灯灭,是AUTO方式。man灯亮,是MANUAL模式
的场合,切换到AUTO模式。
④ 参数设定的控制方式请设定为ST(CtrL2)
2次以后没有必要进行此操作。
⑤ 请设定SP
由于PVSPST不启动的场合,把SP设定为远离PV的值。
■ 启动方法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5-24
Page 83
■ 停止方法
ST启动中的显示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ST自动结束。在ST启动中要停止的场合或者ST停止中不让ST启动的场合, 参数设定的控制模式请设定为PID固定(「CtrL1」」,或者切换到READY 模式或MANUAL模式,也可以停止ST
pv
LED
sp
mode
rdy
para
ST启动中,第1显示部件的第1位(最右端)小数点的LED闪烁。ST结束,变
ev1 ev2 ev3 ot1 ot2
man
PID常数时,此LED灯灭。
5-25
Page 84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5 - 6 ST(自适应)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使用ST的场合,请遵循以下事项。
● 干扰系控制对象的场合
● 控制对象断断续续发生干扰的场合
PV报警发生和恢复频繁出现的场合
ST启动前,请置PV输入或操作端(加热器电源等)为可控制状态。
ST启动前,首先设定可以进行PID控制的PID常数。
·出厂时的设定为:比例带「P-1」=5.0%、积分时间「I-1」=120s、微 分时间「d-1」=30s
对于一般控制对象,通常可进行PID控制。
·积分时间「I-1」=0s的场合,ST不启动。
·微分时间「d-1」=0s的场合,ST不启动。
中止带电调节器的控制的场合,切换到READY模式后,中止操作端的动 作(切断加热器电源)。再次进行控制的场合,开始操作端的动作(接通加 热器电源)后,切换到RUN模式。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不遵守上述事项的场合,ST结束时PID常数会变更为不恰当的值,造 成不良控制结果。
·ST启动中(LED闪烁中),若切断调节器电源,则PID常数不变更。ST 正要结束时,若切断电源,会出现PID常数被设定为不正确的值的场 合。
PID常数的值不正确的场合,可以按以下方式重新设定。
① 把PID常数恢复到出厂时的设定。(比例带「P-1」=5.0%、积分时间
I-1」=120s、微分时间「d-1」=30s)
② 启动ST
AT功能中设定PID常数后,启动ST
由于存在上下或左右相邻的控制对象,各自的温度变化对各自的ST造成影响, 使控制应答性变慢。这样的场合,请把控制方式设定为PID固定(CtrL1)后使 用。
如包装机在封装时那样,装置发生间断性的温度续下降的场合,会对ST造成 不良影响。 这种情况下,请把控制方式设定为PID固定(CtrL1)后再使用。
ST执行中,如果PV报警产生与恢复反复发生,就被判断为振荡,PID参数 可能会被变更。仪表操作时如果出现这种情况,请把仪表置为READY状态 或设定为不使用ST
5-26
Page 85

5 - 7 SP

SP的功能块图如下所示。
参考
(设定 :SP SP1)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SP
LSP为2组以上的场合
(设定 :DI分配DI1.1DI3.1)
LSP1~4
(设定 :SP SP1SP4)
DI分配的场合
DI的逻辑运算
(设定 :DI分配全部)
LSP使用组数
(设定 :设置C30)
LSP为1组的场合
LSP1 LSP组选择的DI分配有无
DI分配的场合
LSP组编号
(设定 :运行显示LSP组编号)
使用中的LSP
SP斜坡单位(设定 :设置C32)
SP斜坡上升斜率·下降斜率(设定 :参数SPUSPd)
SP斜坡许可/禁止的DI分配
(设定 :DI分配DI1.1DI3.1)
SP下限·上限限幅(设定 :设置C07C08))
LSP是指本地SP,表示数据保存在本机内部。 相反,来自外部模拟输入的SP称为RSP或者远程SP,本机中无RSP功能。
5-27
Page 86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 运行显示时SP的设定
LSP1~4中,可设定使用中的LSP的设定值。 SP斜坡中的场合,LSP设定值与SP显示值不同,在设定变更的键操作中显
示设定值。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SP
(运行显示)
1显示 部上显示
PV
SP下限限幅~SP上限限幅U
0U
·由PV/SP值显示设定(设置C74)设定「位1 :SP显示」为1(有显示)的场
LSP使用组数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LSP使用组数 (设置设定/设置库)
LSP14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SP
(参数设定/SP库)
LSP组编号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LSP组编号 (运行显示)
合,可显示·设定。
可选择LSP的使用组数。
14 1 简单、
可设定4LSP的设定值。
SP限幅下限~SP限幅上限 U
·仅由LSP使用组数(设置C30)设定的使用组数,可显示·设定。
0U
0U
0U
0U
可设定LSP组编号。
是显示的最右位的数值
1LSP使用组数
1 简单、
·LSP使用组数(设置C30)为2以上且PV/SP值显示设定(设置C74)把「位 2 :LSP组编号显示」设定为1(有显示)的场合,可显示。
·可显示的场合下且LSP组选择无DI分配的场合,可设定。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标准、 多功能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标准、 多功能
5-28
Page 87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LSP组选择的DI分配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DI分配,可在内部接点13上设定LSP组选择。
DI分配 内部接点13 动作种类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di 1 .1
Di2.1 Di3.1
0 :无功能 1 :LSP组选择(0/+1) 2 :LSP组选择(0/+2) 3 :LSP组选择(0/+4) 420 :其他功能
·内部接点功能进行的LSP组选择详细内容 通过各内部接点的ON/OFFLSP组选择的值如下。
LSP 组选择(0/+1) OFF:0 ON:1 LSP 组选择(0/+2) OFF:0 ON:2 LSP 组选择(0/+4) OFF:0 ON:4
根据各内部接点的ON/OFFLSP组选择的值之和上再加上1后的值为LSP 组的编号。 例如:内部接点13LSP组选择的值之和为1的场合,LSP组编号为2
·LSP使用组数为1的场合,也可显示·设定,但内部接点功能进行的LSP
选择无效。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5-29
Page 88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SP斜坡单位
可设定SP斜坡斜率的单位。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SP斜坡单位 (设置设定/设置库)
0 :0.1U/s 1 :0.1U/min 2 :0.1U/h
1 多功能
·0.1U表示比PV小数点位置再小1位的小数点位置。 例 :热电偶输入,在-200~+1200℃量程的场合,0.1U0.1℃。 例 :直流电压输入,在0.0100.0量程的场合,0.1U0.01。 关于有小数点的PV量程种类与小数点位置的关系,请参照5-30 「 斜坡上升斜率·下降斜率
」。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设定直流电压·直流电流输入的小数点以下3位使用的场合,0.1U=0.0001
SP斜坡上升斜率、SP斜坡下降斜率的设定为小数点以下4位时,不能显 示,显示成无小数点的状态。
SP斜坡上升斜率·下降斜率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SP斜坡上升斜率 (参数设定/参数库)
SP斜坡下降斜率 (参数设定/参数库)
可设定SP斜坡的上升斜率及下降斜率。
0.0U :无斜率
0.1999.9U (斜率的时间单位由SP斜坡单位选择)
0.0
U
0.0
U
SP
多功能
·初始值的0.0U的场合,SP斜坡功能不动作。所以,把上升斜率设定在
0.1U以上,下降斜率设定为0.0U时,仅SP上升时SP斜坡起作用,SP下 降时,SP斜坡不起作用。另外,也可设定成与之相反,即SP斜坡在SP上 升时起作用,SP下降时不起作用。
·设定的小数点以下位数比PV显示多1位。线形输入时小数点以下3位的场 合,不能显示小数点,但是4位显示值全部作为小数点以下的数进行动作。
另外,斜率的单位可以在SETUP C32中从每秒、每分、每小时中选择。
例 :有小数点的PV量程种类与小数点位置的关系的示例。
C01
PV量程种类)
2(01200℃)
88(010V)
1(小数点以下一位) 0.0099.99
1(小数点以下一位) 0.0099.99 0.0099.99 2(小数点以下二位) 0.0009.999 0.0009.999 3(小数点以下三位) 0.00000.9999 0.00000.9999
C04
(小数点位置)
设定不可 0.0999.9 0.0999.9
0(无小数点) 0.0999.9 0.0999.9 3(0.0800.0℃)
SP 斜坡上升斜率)
SPU
SP 斜坡下降斜率)
SPD
0.0099.99
0(无小数点) 0.0999.9 0.0999.9
·以下条件时,按现在的PV值作为起点,斜坡启动。
电源投入时
READYAUTO状态切换成RUNAUTO状态时 从RUNMANUAL状态切换成RUNAUTO状态时 AT结束时(正常结束时、强制停止时同样)
△注意: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请在SP斜坡停止中时进行斜率设定的变更,如果在SP斜坡执行中变 更,会引起SP的急剧变化。
5-30
Page 89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SP下限限幅·上限限幅
为了限制SP的范围,可设定SP下限限幅·上限限幅。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SP限幅下限 (设置设定/设置库)
SP限幅上限 (设置设定/设置库)
SP斜坡许可/禁止的DI分配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DI分配 内部接点13 动作种类
(设置设定/ DI分配库)
PV量程下限~PV量程上限
PV量程下限~PV量程上限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设定为PV量程种类(设置C01)时,SP下限限幅·上限限幅被初始化。
DI分配可对内部接点13设定SP斜坡许可/禁止。
di 1 .1 Di2.1
0 :无功能 13 :SP斜坡许可/禁止 1121420 :其他功能
PV量程下限
PV量程上限
Di3.1
·由内部接点功能进行SP斜坡许可/禁止的详细内容 通过内部接点的ON/OFF进行的SP斜坡的许可/禁止如下。
OFF :SP斜坡许可 ON:SP斜坡禁止
请把SP斜坡许可/禁止仅设定到一个内部接点。
·SP斜坡禁止时,将终止SP斜坡动作,SP值为最终SP
标准、 多功能
标准、 多功能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5-31
Page 90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5 - 8 DI(数字输入内部接点
DI(数字输入)·内部接点的功能块图如下。
不使用输入位运算的场合
无输入位运算
(设定:DI分配DI1.2DI3.2设定
为「不使用输入位运算」)
DI的状态(ON/OFF 输入分配的反转
(设定:DI分配DI1.8DI5.8
反转
内部事件编号指定(设定:DI分配DI1.9DI3.9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内部接点有133个。可选型号决定的数字输入数是02点。出厂时设定 中,数字输入12的动作与内部接点12连接完毕。
利用内部接点3的动作时,必须设定DI分配。
动作种类(设定:DI分配DI1.1DI3.1
内部接点功能
使用输
入位运算的场合
输入分配
(设定:DI分配 输入分配A DI1.3DI3.3
DI分配 输入分配B DI1.4DI3.4
DI分配 输入分配C DI1.5DI3.6
DI分配 输入分配D DI1.6DI3.6
(设定:DI分配 反转AD DI1.7DI3.7
输入位运算 运算1~运算4
(设定:DI分配 输入位运算DI1.2DI3.2
(设定:DI分配DI1.8DI3.8
内部接点位运算结果
运算的反转
5-32
Page 91
■ 动作种类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内部接点1 动作种类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2 动作种类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3 动作种类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可设定内部接点功能的动作种类。
020
di 1 .1
Di2.1
Di3.1
根据各设定值的功能见下表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0
0
0
简单、 标准、 多功能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1~3:LSP组选择」中,LSP组编号等于内部接点ON的加权(+1、 +2、+4)的总和加1
·请勿把「14 :PV值保持」、「15 :PV最大值保持」、「16 :PV最小 值保持」混合使用。
·请勿把「0 :无功能」、「13 :LSP组选择」以外的同一动作种 类,设定在多个内部接点上。
·使用加热冷却控制的场合,请勿使用「12 :控制动作正逆切换」。
·定时器停止/启动的场合,对象的内部事件编号由「内部接点内部事件 编号指定」设定。
DI的设定内容如下表所示。
设定值
无功能
LSP组选择(0/+1) LSP组选择(0/+2) LSP组选择(0/+4) PID组选择(0/+1) PID组选择(0/+2) PID组选择(0/+4) RUN/READY模式切换 AUTO/MANUAL模式切换 LSP/RSP模式切换
功 能
OFF时的动作
LSP编号:+0 LSP编号:+0
无效 无效 无效 无效
RUN AUTO
无效
AT停止 ST禁止
按设定 SP斜坡许可 不保持 不保持 不保持 定时器停止 如有锁定则继续 无效 无效
ON时的动作
LSP编号:+1 LSP编号:+2
无效 无效 无效 无效
READY MANUAL
无效
AT启动 ST许可
与设定相反 SP斜坡禁止 保持 保持 保持 定时器启动 锁定解除 无效 无效
5-33
Page 92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 内部事件编号指定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动作种类为定时器停止/启动的场合,可设定对象内部事件编号。
内部接点1 内部事件 编号指定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2 内部事件 编号指定(设置设定/
DI分配库)
内部接点3 内部事件 编号指定(设置设定/ DI分配库)
■ 输入位运算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内部接点1 输入位 运算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2 输入位 运算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3 输入位 运算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di 1 .9
0 :所有的内部事件 15 :内部事件编号
Di2.9
Di3.9
·同一内部接点编号的动作种类设定为定时器停止/ 启动的场合,可显 示·设定。
输入位运算有4种,可设定使用4种运算之一或不使用。
0 :不使用(缺省输入)
di 1 .2
1 :运算1 ( (A and B)or (C and D) ) 2 :运算2 ( (A or B) and (C or D) )
3 :运算3 ( A or B or C or D ) 4 :运算4 ( A and B and C and D )
Di2.2
Di3.2
·设定值为0的场合,不使用输入位运算,而使用缺省输入。以下是各内部 接点的缺省输入。
内部接点1 :DI(数字输入)1 内部接点2 :DI(数字输入)2 内部接点3 :OFF状态
·输入位运算可对内部接点1~3中的每个内部接点进行逻辑运算(andor) 的组合。运算1~运算4的逻辑运算组合不同,一个逻辑运算构成如下。
And 运算 or 运算 OFF and OFF = OFF OFF or OFF = OFF
ON and OFF = OFF ON or OFF = ON ON and ON = ON ON or ON
·OFF有表示接点开(OPEN)或数值0的场合。
·ON有表示接点闭(CLOSE)或数值1的场合。
= ON
0
0
0
多功能
多功能
5-34
Page 93
■ 输入分配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内部接点1 输入分配A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1 输入分配B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1 输入分配C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1 输入分配D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2 输入分配A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2 输入分配B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2 输入分配C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2 输入分配D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3 输入分配A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3 输入分配B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3 输入分配C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可进行输入位运算中使用的4个输入(ABCD)的分配设定。
0 :常开(OFF0)
di 1 .3
di 1 .4
di 1 .5
di 1 .6
Di2.3
Di2.4
Di2.5
Di2.6
Di3.3
Di3.4
Di3.5
1 :常闭(ON1) 2 :DI1 3 :DI2
49 :未定义 10 :内部事件1 11 :内部事件2 12 :内部事件3
13 :内部事件4 14 :内部事件5 1517 :未定义 18 :通讯DI1
19 :通讯DI2 20 :通讯DI3 21 :通讯DI4 22 :MANUAL模式
23 :READY模式 24 :未定义 25 :AT启动中 26
:SP斜坡中
27 :未定义 28 :有报警 29 :PV报警 30 :未定义
31 :按下mode键的状态 32 :事件输出1状态 33 :控制输出1状态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2
0
0
0
3
0
0
0
4
0
0
多功能
内部接点3 输入分配D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Di3.6
·相同内部接点编号的输入位运算设定为运算14的场合,可显示·设定。
0
5-35
Page 94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 输入分配的反转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内部接点1 反转 AD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2 反转 AD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3 反转 AD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 运算的反转
项目(设定显示/库) 显 示 内 容 初始值 显示级别
可进行输入位运算中使用的4个输入(ABCD)分配的反转设定。
从右侧开始称为第1位、第2位、第3位、第
di 1 .7
Di2.7
Di3.7
4位。
·把相同内部接点编号的输入位运算设定为运算14的场合,可显示·设
1位 :输入分配A的反转的设定 第2位 :输入分配B的反转的设定 第3位 :输入分配C的反转的设定
4位 :输入分配D的反转的设定
0 :不反转 1 :反转
定。
可进行输入位运算(运算14)后的反转设定。
0000
0000
0000
多功能
内部接点1 反转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2 反转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内部接点3 反转 (设置设定/DI分配库)
di 1 .8
Di2.8
Di3.8
0 :不反转 1 :反转
多功能
5-36
Page 95
■ 智能编程软件包SLP-C35进行DI分配的设定
由智能编程软件包SLP-C35进行「DI分配」设定时,按输入菜单的[编辑 (E)] → [输入端口设定(O)]的顺序选择后,如下所示,通过可见图像可方 便地设定输入位运算、输入分配、输入分配的反转、运算的反转等。
选择输入位运算。通过选择的运算, 梯形图的图像变化
选择AD4个输入的分配
选择有无AD的分配的反转 选择有无位运算的反转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除从菜单选择外,其他的操作也可打开输入端口设定画面。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点击输入输出端口设定图标
·鼠标右点击输入位运算的设定
·[Ctrl][P]键输入
5-37
Page 96
5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5 - 9 内部事件

经由DO(数字输出)处理,可把内部事件处理的结果输出到控制输出或事件输出上
2-1 输入输出的构成(2-1)
内部事件的功能块图如下。
(设定:事件组态 动作种类
E1.C1E5.C1
动作种类
(设定:事件组态 正逆、待机
正逆、待机
E1.C2E5.C2
主设定、副设定、回差 、
特殊OFF设定
(设定:事件 E1E5E1.SBE5.SB
E1.HYE5.HYE1.
事件组态 E1.C3E5.C3
报警的OR/AND
(设定:事件组态 E1.C3E5.C3
ON延迟、OFF延迟、延迟时间单位
(设定:事件 E1.ONE5.oF
E1.oFE5.oFE1.
使用上的注意事项
内部事件有155个,但由可选型号决定的事件输出数量为03点。 出厂时的设定是把内部事件13的动作输出到事件输出13。要使用内部 事件45的动作,需要进行DO分配的设定。
事件组态 E1.C3E5.C3
READY时动作
(设定:事件组态 E1.C2E5.C2
内部事件状态
。 详见
5-38
Page 97
■ 动 作
动作种类 动作种类
无事件
PV上限
PV下限
PV上下限
偏差上限
偏差下限
的设定值
0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通过动作种类、正逆、主设定、副设定、回差 、其他的设定,内部事件的动 作如下。
【内部事件动作一览】
参考
有关U(单元),请参阅附录的用语集。
在该值处ON/OFF变化
● 在超过该值1U后变化
HYS ON
ON HYS
ON HYS
主设定 副设定
HYS ON
ON HYS
正动作
OFF OFF
主设定
PV
主设定
PV
HYS ON
SP+主设定
PV
SP+主设定
PV
PV
在该值处ON/OFF变化
● 在超过该值1U后变化
ON HYS
逆动作
HYS ON
主设定
HYS ON
主设定 副设定
ON HYS
HYS ON
SP+主设定
主设定
PV
PV
HYS
PV
SP+主设定
PV
PV
偏差上下限
偏差上限
(最终SP基准)
偏差下限
(最终SP基准)
偏差上下限
(最终SP基准)
ON HYS
不使用SP斜坡时,与偏差上限的正动作相
SP斜坡中时,使用的不是现在的SP,而是 最终SP
不使用SP斜坡时,与偏差下限的正动作相
SP斜坡中时,使用的不是现在的SP,而是
最终SP
不使用SP斜坡时,与偏差上下限的正动作
相同
SP斜坡中时,使用的不是现在的SP,而是
最终SP
主设定
HYS ON
副设定
SP
PV
HYS ON
HYS
主设定
不使用SP斜坡时,与偏差上限的逆动作相 同 SP斜坡中时,使用的不是现在的SP,而是 最终SP
不使用SP斜坡时,与偏差下限的逆动作相 同 SP斜坡中时,使用的不是现在的SP,而是 最终SP
不使用SP斜坡时,与偏差上下限的逆动作 相同 SP斜坡中时,使用的不是现在的SP,而是 最终SP
SP
副设定
PV
5-39
Page 98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动作种类 动作种类
SP上限
SP下限
SP上下限
MV上限
MV下限
MV上下限
加热器1
断线/过电流 *
加热器1短路*
加热器2
断线/过电流*
加热器2短路*
的设定值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正动作
在该值处ON/OFF变化
● 在超过该值的1U处变化
测量CT1电流值前为OFF
测量CT2电流值前为OFF
HYS ON
主设定
ON HYS
主设定
ON HYS
主设定 副设定
HYS ON
主设定
ON HYS
主设定
ON HYS
主设定 副设定
ON HYS
主设定 副设定
输出ON时的CT1
HYS ON
主设定
输出OFF时的CT1
测量CT1电流值前为OFF
ON HYS
主设定 副设定
输出ON时的CT2
HYS ON
主设定
输出OFF时的CT2
测量CT2电流值前为OFF
SP
SP
HYS ON
SP
MV
MV
HYS ON
MV
HYS ON
HYS ON
在该值处ON/OFF变化
● 在超过该值的1U处变化
ON HYS
测量CT1电流值前为OFF
测量CT1电流值前为OFF
测量CT2电流值前为OFF
测量CT2电流值前为OFF
逆动作
HYS ON
主设定
HYS ON
主设定 副设定
ON HYS
HYS ON
主设定
HYS ON
主设定
HYS ON
主设定 副设定
输出ON时的CT1
ON HYS
输出OFF时的CT1
HYS ON
主设定
输出ON时的CT2
ON HYS
输出OFF时的CT2
主设定
SP
SP
HYS
SP
主设定
MV
MV
HYS
副设定
HYS
主设定
HYS
副设定
主设定
MV
5-40
Page 99
动作种类 动作种类
回路诊断1
的设定值
20
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正动作 逆动作
没有出现随着MV(操作量)的增减PV变化的场合,变为ON。 用于检测操作端的故障等。
●设定项目
·主设定 :MV(操作量)
·副设定 :PV
·ON延迟时间 :诊断时间
●动作规格 尽管保持了主设定以上的MV (条件2),在诊断时间(ON延迟时间)内,未达到 由副设定设定的PV值的场合(条件1),变为ON
●注意 要设定ON延迟,需置为「多功能设定」
出厂时设定ON延迟为0.0s
加热控制的场合
副设定
主设定
PV
满足条件1 区域
MV
EV
满足条件2
区域
条件3
ON延迟
设定时间
满足条件1、条件2后,ON延迟开始
ON
冷却控制的场合
HYS
PV 满足条件1区域
副设定
时间
MV
主设定
时间
时间
EV
满足条件2
区域
条件3
ON延迟
设定时间
满足条件1、条件2后,ON延迟开始
ON
HYS
时间
时间
时间
*:对事件种类,当CT1/2加热器断线/过电流或CT1/2加热器短路的场合,从电源投入后开始,到首次测量出
CT输入电
流值为止期间,不能进行事件判定。此时,事件正逆设定无论为正动作还是逆动作,内部事件输 出都为OFF。希望使用逆动作,但当电源投入想避免输出为OFF时,请按下记方法设定。 (设定例) CT1/2加热器断线/过电流或CT1/2加热器短路的事件正逆设定选择为正动作,请由事件输出端子(事件端子 或控制输出端子)的DO分配运算进行反转动作设定。
CT事件(正动作)
[反转] (DO输出)
常开(0)
常开(0)
常开(0)
5-41
Page 100
S
条件
条件
第5章 各功能的详细内容
动作种类 动作种类
回路诊断2
的设定值
21
正动作 逆动作
没有出现随着MV(操作量)的增减PV变化的场合,变为ON。 用于检测操作端的故障等。
●设定项目
·主设定 :MV(操作量)
·副设定 :MV超过主设定时的PV变化量
·ON延迟时间 :诊断时间
●动作规格 保持主设定上的MV(条件2)且在诊断时间(ON延迟时间)内,当MV超过主设定时的PV 加(减)副设定后的值未达到PV的场合(条件1),变为ON
●注意
要设定ON延迟,需置为「多功能设定」
出厂时设定ON延迟为0.0s
加热控制的场合
作为基准的
PV
PV
MV
主设定
EV
满足条件1、条件2后,ON延迟开始
满足条件1领域
满足条件2领域
3
ON延迟
设定时间
ON
HYS
副设定 (0以上的场合)
时间
时间
时间
冷却控制的场合
PV
作为基准的
PV
MV
主设定
EV
满足条件1、条件2后,ON延迟开始
满足条件1领域
满足条件2领域
3
ON延迟
设定时间
ON
副设定
(0以上的场合)
HY
时间
时间
时间
5-42
Loading...